搜索到316篇“ 《风景谈》“的相关文章
风景
这是一部散文集。本书精精选茅盾各个时期的最具代表的作品37篇,凡15万字。这些散文既激荡着时代风云,透露着世态人性,包含着深刻精湛的社会内容;又具有独特的创作个性、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表现了作者迂回再进的心灵历程。
茅盾著
关键词:散文集
“人”才是最伟大的风景——《风景》要教出风景中的“神”
2024年
2023年秋季,高中语文统编教材调整,茅盾的《风景》代替冯至的《一个消逝的山村》,编入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该单元属于学习任务群10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因此,现当代作家作品研读是作为教材文本的《风景》的前置条件,将《风景》纳入近现代的社会变革中来观照,方能理解其蕴含的新的思想、新的语言、新的样式,理解“风景”里蕴含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崇高的革命情怀;更准确地把握《风景》的教学定位以及其在表现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方面的独特贡献。
陈琳
关键词:《风景谈》教学定位
捕捉画外之意——《风景》写作主旨解读
2024年
风景》的风景具有主观选择性,作者借助六幅特定风景画表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解放区的战斗生活,赞美和讴歌了人类伟大的精神创造力。文本以联想回忆为构思方式,将情感投射于静中有动的声画和动中有静的情画,意象被情感统摄,意脉被情语点化,在风景画与画外之意的穿插交互中,突出了延安的创造精神和新生精神。
王二威
关键词:风景画意象意脉延安精神
风景书写中的文化民族性——以茅盾的《风景》和《白杨礼赞》为例
2024年
茅盾的解放区散文以鲜明的时代性为主要特征,其中的《风景》与《白杨礼赞》更是成为中国现代抒情散文的经典之作。这两篇文章从对自然风景的隐喻和象征中传递出鲜明的政治意识和时代精神,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绘表现出作家强烈的革命意识和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标志着中国现代抒情散文由向内的自我抒情转为向外的、具有宏大叙事意义的礼赞式。风景作为文化传递的媒介,被赋予了政治和文化的意义,其不再是作为被主体观看的、带有纯粹自然性质的审美客体,而是作为一个被文化争夺的场域传递出民族记忆、民族认同等隐形的政治话语力量。
李婧怡
关键词:文化民族性民族记忆民族认同
大概念视域下的散文单篇教学——以《风景》为例
2024年
针对当下语文学科“大概念”教学中的“课程落差”现象,试图探索能够兼顾单元内容的结构性和单篇文本的特殊性的大概念教学策略。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新增课文《风景》为例,通过综合路径提取大概念,整合隐性散文单元;设计本质问题链,搭建思维性支架;开发梳理探究工具等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单元大概念,并最终形成抽象而鲜活的、具有迁移价值的认知网络。
柴云凡
关键词:语文学科散文教学《风景谈》
散文联读教学的“三把钥匙”——以《风景》《秦腔》为例
2024年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选取了茅盾的《风景》和贾平凹的《秦腔》,这两篇散文作品都以西北黄土高原为写作题材,以高妙的构思技巧、鲜明的艺术风格为我们展示了作家的独特思考。在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感受散文文体之美:透视散文之“形”,聚焦散文之“神”,品味散文之“文”。
华宣蕾
关键词:散文联读形神
建构主义视域下核心素养培养案例分析——以《风景》为例
2023年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在中职语文统编教材以“题”组元的基础上,采用情境-任务-活动模式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落地:为课堂教学创设学习情境;由情境土壤中生发出任务群,以任务驱动教学;设置为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活动,通过系列活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内化与固化。
郭颖华
关键词:建构主义语文学科学习情境
群文联读的任务型教学例说——以《风景》《我歌唱延安》联读为例
2023年
在开展大单元教学视域下的群文联读教学时,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真实、生动的任务情境,用任务活动驱动学习,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从而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围绕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各层级能力。教师在立足文本进行联读设计时,要深入思考任务情境和任务活动之间的衔接、任务活动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关系以及活动有效实施的相关策略等。
王蕊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群文任务型联读教学设计——以《风景》《我歌唱延安》《延河散歌》群文联读为例
2023年
在基于大单元的群文联读教学中,教师在设置真实、生动的任务情境时,可以整合课内外学习资源,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多样化;可以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学习中加深对中国革命文化的理解,体认和践行革命传统。
王蕊
关键词:任务情境
星月合璧,相映生辉——《风景》与《白杨礼赞》比较赏析
2018年
被誉为我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抒情散文的"双壁"——《风景》与《白杨礼赞》,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于抗战时期完成的姊妹篇。其共同特点是:格调高昂,寓壮实、伟大的诗意于真切、寻常的景物之中。《风景》与《白杨礼赞》以迥异的结构,多样的抒情,丰富的手法,考究的语言,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对解放区的新人、新生活、新面貌给予了热情的讴歌。
刘国文金乃茹

相关作者

金乃茹
作品数:26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语文教学 《边城》 创新教育 教学改革 美学
司学松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东莞理工学校
研究主题:艺术散文 艺术结构 《风景谈》 教法初探 交谈技巧
赵忠升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赣榆县厉庄初级中学
研究主题:《风景谈》 作品语言 人格塑造 情操陶冶 塑造健康人格
程均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崇高精神 《风景谈》 国民党 军号 杜重远
刘国文
作品数:24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对立统一规律 人性 女性意识 吴文英词 小说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