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7篇“ 三川河流域“的相关文章
- LUCC多情景模拟下黄土沟壑区流域径流响应规律及其适应性规划对策——以晋西三川河流域为例
- 2025年
- 黄土沟壑区作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区域,其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LUCC)对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影响。以晋西三川河流域为例,运用SWAT和PLUS模型,从景观格局的宏观视角,设置了流域上中下游极端土地利用、沟谷川地缓冲区土地利用与未来不同形态生态用地共3类70个LUCC情景,模拟多情景下流域径流响应,并提出适应性空间规划对策。研究发现,上游区域以林地作为土地利用主要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地表径流、提高水土涵养能力。相比之下,下游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对流域的产汇流作用影响较小。河道沿线缓冲区的宽度变化对流域产汇流影响明显具有尺度特征,其中河道沿线400m和900m范围,是重要的尺度范围。此外,生态用地分布形态对径流控制效果有明显差异,其中,线性分布模式年径流量较低,控制效果较好。基于此,提出“流域空间-河谷空间-生态基础设施”三个尺度层级的流域雨洪安全格局构建对策,旨在塑造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本研究为黄土沟壑区区水土保持、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 雷泽鑫罗俊杰张文正高静赵旭强
-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景观生态规划
- 降雨和土地覆被变化对三川河流域水沙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黄河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沙过程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该研究以晋西三川河流域为对象,基于1999-2019年实测水文数据和遥感影像,采用M-K法揭示降雨量、径流量与输沙量的变化特征,结合回归分析法阐明降雨和土地覆被变化对径流、输沙的影响。通过研究,可科学认识降雨和土地覆被变化对三川河流域水沙突变的影响,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张敏
- 关键词:三川河流域降雨土地覆被
- 唱响《水保美》欢歌新时代吕梁市三川河流域综合治理纪实
- 2024年
-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吕梁考察工作时讲道:“我在从北京来的飞机上往下看,看到吕梁山不少地方开始见绿了,生态效益显现”。总书记来吕梁首先看到的正是三川河流域,这里之所以能够旧貌换新颜,成功的实践经验有以下四点:一是紧抓重点项目机遇,全面推进水土流失治理;二是不断创新治理模式,巩固提高治理效益;三是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沟域经济;四是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这正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吕梁的具体体现,值得借鉴与大力推广。
- 刘少巍李林栖王勇厍海鹏樊秉更
- 关键词: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
- 2006年以来三川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动态变化分析
- 2023年
- 对三川河流域范围内四个县从2006年以来所实施的梯田、乔木林、灌木林和经济林四种措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以来四县四种措施共实施111928.24 hm^(2),其中梯田占2.10%、乔木林占46.23%、灌木林占14.91%、经济林占36.76%,主要以乔木林和经济林建设为主,梯田和灌木林为辅,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助于促进三川河流域生态稳定和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 王小云
- 关键词:流域梯田
- 三川河流域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对径流泥沙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本研究以晋西三川河流域为对象,基于1999-2019年径流泥沙数据和遥感影像,利用GIS和Fragstats软件分析流域径流泥沙和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并结合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对径流泥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年份的增加,三川河流域的年径流量和泥沙量均呈现减小的趋势,且泥沙量在2014-2019年急剧减少;径流量的变异系数较低,而泥沙量的变异系数较高;(2)耕地面积不断下降,其斑块数量、最大斑块指数、聚集度呈递减趋势;林草地总面积持续增长,其斑块数量、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及聚集度呈递增趋势;(3)径流量与泥沙量随耕地面积的减少、林草地总面积的增加呈现抛物线下降;(4)耕地的最大斑块指数、聚集度和居民及工矿用地的斑块数量、密度均与流域径流量和泥沙量呈正相关关系。通过研究,可科学认识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对三川河流域径流泥沙的影响,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张敏薛丽萍刘林
- 关键词:径流泥沙土地利用三川河流域
- 吕梁山中段文明化进程掠影——三川河流域近年来考古发现与收获
- 2023年
- 自1929年考古工作者在柳林许家坪发现旧石器地点起,吕梁地区的考古工作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20世纪80年代,吉林大学在吕梁境内的汾阳杏花村、离石乔家沟、离石马茂庄、柳林高红等地开展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此后,省市两级考古部门在柳林高红发现商代夯土建筑基址和兴县碧村遗址。
- 刘吉祥
- 关键词:考古工作者考古调查文明化进程建筑基址三川河流域
- 黄河中游三川河流域2022年“8.11”洪水初步分析
- 2022年8月10~11日,黄河中游山陕区间一级入黄支流三川河出现强降雨过程。受此降雨影响,三川河后大成水文站2022年8月11日12时54分洪峰流量1510m/s(1)(本文简称"8.11"洪水),为1994年以来最大...
- 李焯霍文博张永生
- 关键词:天然径流量水资源优化配置
- 景观格局视角下晋西三川河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分析被引量:12
- 2022年
- 黄土高原大规模人类活动造成下垫面剧烈变化,流域景观格局改变,影响产汇流过程。学科融合视角下,基于Budyko水热耦合方程、景观指数计算以及回归分析等多学科方法,以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三川河流域为例,分析不同尺度景观格局变化造成流域径流量变化的原因,判别地理景观空间对产汇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0年至今是研究区径流锐减阶段,其中下垫面变化对径流贡献率为60.81%;(2)1980年至今的下垫面变化造成流域景观斑块破碎、形状趋于规整,景观格局分割度、蔓延度提高;(3)利用逐步线性回归模型可将径流减少的景观格局变化定位到具体地理空间,流域东部、北部主要支流上游与两条支流汇流处的林地核心斑块面积减少以及城市建设区域对于水体连通性的破坏。通过跨学科方法探究景观格局与径流变化之间的潜在空间关联,揭示径流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可为黄土高原水资源管理与生态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 雷泽鑫傅健宇罗俊杰曹磊
- 关键词:径流变化景观格局变化景观指数三川河流域黄土高原
- 硫化物风化产酸对流域岩石风化和碳循环的影响——以黄河支流三川河流域为例被引量:8
- 2020年
- 硫化物风化产酸可加速岩溶作用但抑制大气二氧化碳参与流域碳循环,其复杂的地球化学机制和过程待阐明.本文以黄河二级支流三川河流域为例,通过采集20个三川河及其支流地表水点样和30个柳林泉地下水点样,经实验测试获得了流域比较系统的水化学资料和δ^13C、δ^34S数据,运用碳、硫同位素分析与水化学平衡计量方法,量化了流域硫化物风化产酸对岩石风化作用的贡献以及对碳循环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煤系地层硫化物和矿床硫化物的氧化及大气酸沉降所形成的硫酸明显促进了流域碳酸盐岩的溶蚀,对碳酸盐岩溶蚀的贡献约占64.59%;柳林泉水石膏溶解来源的SO2-4占69%,河水中石膏溶解来源的SO2-4占30%,但这些部分SO2-4没有参与溶蚀作用,应当扣除;三川河流域平均岩石风化速率为10.02 mm/ka,其中碳酸盐岩、 硅酸盐岩的风化速率分别为9.14 mm/ka和0.88 mm/ka,低于国内外很多流域;由于硫酸抵消了碳酸盐岩石风化作用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吸收,流域岩石风化消耗大气/土壤CO2通量为116.58 mmol/(km^2·a),不足珠江流域的1/5,且硅酸盐岩风化的贡献占63.3%.
- 覃小群蒋忠诚蒋忠诚张连凯黄奇波梁永平
- 关键词:硫化物碳循环
- 三川河流域山洪灾害风险性评价
-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由强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频发。山洪灾害破坏工农业生产条件,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在我国防灾减灾体系中,山洪灾害风险评价及其防治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三川河为晋西黄土丘...
- 武强
- 关键词:三川河流域山洪灾害ARCGIS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王国庆

- 作品数:317被引量:3,745H指数:33
- 供职机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径流 水资源 降水 黄河中游
- 罗睿

- 作品数:9被引量:118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三川河流域 干旱半干旱区 SWAT模型 渭河流域 SWAT
- 徐宗学

- 作品数:483被引量:6,410H指数:44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渭河流域 径流 SWAT模型 环境因子
- 段喜明

- 作品数:49被引量:358H指数:9
-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 研究主题:黄土残塬区 水土流失 人工降雨 产流产沙 河沟流域
- 康玲玲

- 作品数:125被引量:1,100H指数:18
- 供职机构: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措施 黄河中游 黄土高原 黄河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