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44篇“ 三维CT测量“的相关文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上呼吸道三维CT测量的研究
目的:通过minics 21.0重建上呼吸道三维CT模型,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解剖层次的病因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3年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接受多导睡觉监测的患者共40人,按照相关纳入标准和...
祝文燕
关键词: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三维CT重建
一种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股骨端术前三维CT测量定位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股骨端术前三维CT测量定位器,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本基于术前三维CT测量的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股骨端定位器,包括柱体和股骨后髁固定器,柱体的一端固定有圆盘,圆盘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刻度线,柱...
吴锦秋袁凌伟何海容
站位活动腰椎小关节三维CT测量
2023年
[目的]分析站立活动时腰椎小关节(lumbar facet joint,LFJ)在体三维运动学特征。[方法]招募10名无腰椎疾病的志愿者。通过高分辨CT获取志愿者腰椎模型并与双荧光透视成像系统获取的图像相匹配,可再现LFJ瞬时运动状态,并分析其位移和旋转角度等运动学特征。[结果]屈伸运动中,在L_(4)~L_(5)节段的旋转范围最大(3.6±2.7)°(P>0.05)。平移范围在L_(5)S_(1)节段最大(P>0.05)。左右平移范围在前后方向上(Y轴方向)L_(3)~L_(4)右侧显著大于左侧[(0.9±0.5)mm vs(0.4±0.5)mm,P<0.05],L_(4)~L_(5)节段左侧显著大于右侧[(1.6±0.8)mm vs(1.1±0.4)mm,P<0.05]。侧弯运动中,在L_(3)~L_(4)节段的旋转范围最大(4.9±4.4)°(P<0.05)。平移范围在L_(3~4)节段最大(P>0.05)。L_(4)~L_(5)水平的左右LFJ平移范围在左右方向(X轴方向)左侧显著大于右侧[(0.7±0.5)mm vs(0.6±0.4)mm,P<0.05]。旋转运动中,L3~L4节段的旋转范围最大(2.6±1.7)°,L_(3)~L_(4)水平的左右LFJ平移范围在左右方向上(X轴方向)右侧显著大于左侧[(0.7±0.5)mm vs(0.6±0.4)mm,P<0.05]。[结论]LFJ在体运动特征与其运动方式有关,复杂姿势以耦合运动为主。
陈焕雄文王强李国军徐浩翔张泽佩苗军
关键词:腰椎小关节
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术前三维CT测量及术后三维CT评估
目的1.术前利用腰椎三维CT可以对腰椎结构有立体显示并且能够准确测量的优点,对腰椎的立体结构进行观察测量,以期为UBE技术的开展提供进一步的解剖学依据。2.术后通过腰椎三维CT评估UBE术中关节突关节损伤的情况,分析关节...
刘续文
关键词:关节突关节三维CT
内蒙古地区成年人下颌骨三维CT测量及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为成人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重塑面部骨骼整体形态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招募志愿者49例(男21例,女28例),收集71例下颌骨干骨标本进行CT扫描,使用Mimics软件建立内蒙古地区人120例下颌骨三维模型,测量120例内蒙古地区人下颌骨指标,并将下颌骨数据作两侧比较、男性与女性比较以及与现代华北地区下颌骨数据比较。结果男、女志愿者双侧所有测量数据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骨各项测量数据除下颌角外均为男性大于女性,下颌角女性大于男性。结论内蒙古地区人群较华北其他地区人群下颌骨更宽、下巴更为突出,下颌角小,咀嚼肌力量大;为内蒙古地区人群设计下颌骨假体时,设计为下颌体厚,矢状面横截面积较大,体高与下颌支高较小的形态更为合适。
张凯王一丹戴丽娜于静红张云凤金凤王海燕李筱贺温彦鑫温鑫樊建进谢宇轩倪敏张铁馨
关键词:下颌骨
成人大骨节病足舟骨解剖形态三维CT测量及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测量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足舟骨三维CT相关数据并探讨其解剖形态改变意义,为疾病提供相关诊疗线索。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陕西省和甘肃省KBD流行病区的KBD患者32例和正常人40例进行踝关节CT平扫。其中KBD组32例,共63个踝关节;男12例,女20例;年龄48~75岁,平均(59.10±6.67)岁。正常组40例,共40个踝关节;男23例,女17例;年龄42~65岁,平均(55.43±6.36)岁。用Mimics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足舟骨左右径、上下径及前后径,比较KBD与正常人的足舟骨解剖形态参数差异。结果KBD组左右径为(39.15±4.06)mm,与正常组(39.86±2.57)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BD组上下径为(28.89±2.87)mm,较正常组(26.35±2.37)mm显著增大(P<0.05);KBD组前后径为(11.74±2.02)mm,较正常组(13.09±1.03)mm显著减小(P<0.05)。ROC曲线显示KBD足舟骨上下径cut-off值为28.415时,灵敏度为58.7%,特异度为85.0%;前后径cut-off值为12.360时,灵敏度为61.9%,特异度为82.5%。结论KBD足舟骨发生病变畸形,失去正常解剖形态,其上下径增大,前后径减小;且KBD足舟骨上下径(cut-off值为28.415)及前后径(cut-off值为12.360)可作为KBD诊断辅助指标。
泮学贞武世勋刘时璋
关键词:大骨节病足舟骨三维CT测量
三维CT测量肩关节复发前脱位肩胛盂轨迹的可靠性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三维CT测量肩盂轨迹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方法:由3位独立观察者(肩关节专科医生)通过三维CT评估60例单侧肩关节复发前脱位患者的肩胛盂及Hill-Sachs骨缺损情况,并按Di Giacomo等的方法,将损伤分类,制定手术方案。所有观察者在1周后重复测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及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OV)进行可靠性分析。结果:在肩胛盂直径及肩胛盂骨缺损的测量中,观察者间的可靠性均为“非常好”,对Hill-Sachs间隙的测量,观察者间的可靠性为“好”;在肩胛盂缺损程度的评估上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很高,在Hill-Sachs损伤on-track/off-track的评估上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较差。肩胛盂直径、肩胛盂骨缺损、Hill-Sachs间隙测量观察者内的可靠性均为“非常好”。肩胛盂直径、肩胛盂骨缺损的COV分别为4.1%和4.4%,Hill-Sachs间隙的COV为21.1%。结论:三维CT测量肩胛盂骨缺损的可靠性、可重复性高,但对肱骨头骨缺损的评估显示出较大的可变性,可靠性较差。
代飞杨金松张清陈君蓉向明
关键词:肩关节肩脱位
中国人群距骨形态学指标的三维CT测量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采用三维测量方法测量并分析中国人群距骨的形态学指标,提供精确的距骨形态学数据,为设计距骨假体提供参考。方法:参与本研究的志愿者包括男性40人和女性40人,排除4人,最终纳入76人,其中男性39人,女性37人。对距骨形态正常的所有受试者的踝关节进行CT扫描,CT数据经Mimics软件重建为三维模型。对受试者距骨长、宽、高和体积,内踝关节面长、宽和弧度,外踝关节面长、宽和高,滑车前、中和后宽在内的13项形态学指标进行测量,其中9项指标采用Mimics软件测量,4项指标采用Magics软件测量。结果:本组受试者所有测量指标均呈正态分布,左右侧距骨形态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受试者距骨长、宽和高分别为(60.85±2.82)、(42.96±2.59)和(33.76±1.73)mm,女性受试者距骨长、宽和高分别为(54.41±2.49)、(39.76±1.78)和(29.72±1.20)mm。男性受试者大部分距骨测量指标均明显大于女性(P<0.05),但女性受试者内踝关节面弧度明显大于男性(P<0.05)。男性和女性受试者外踝关节面弧度和滑车后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测量测量距骨形态学指标更便捷,测量误差小,可重复性高,且左右侧距骨一致性高,在设计距骨假体时,健侧距骨的形态学参数可作为重要参考。
刘旸韩青尹唯凰吴乃超张奥博陈炳鹏王金成
关键词:三维CT假体
应用3D打印模型验证髋臼前倾角三维CT测量法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
2018年
目的:研究三维CT (3D-CT)图像测量髋臼前倾角(acetabular anteversion angle,AcAvA)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单侧髋关节病变的患者发育正常的髋关节建立3D-CT图像并测量AcAvA,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与实例1∶1的骨盆模型并应用测试平台和电子角度测量测量AcAvA,将两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例患者的AcAvA的3D-CT测量结果为(15.9±5.3)°,3D打印的骨盆模型实际测量结果为(15.6±3.4)°,3D-CT测量法和3D模型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D-CT测量法对AcAvA的测量比较准确,与实际髋臼前倾程度基本相符。
蔡振存孙明周宏宇冉佳卓朴成哲
关键词:CT测量
计算机辅助下颌骨角区骨体积与厚度的三维CT测量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 在计算机辅助下对下颌骨角区骨体积及厚度进行三维CT测量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94例诊断为下颌角肥大、并进行双侧下颌角截骨术的女性患者,年龄18 ~40岁,平均28.5岁,设为下颌角肥大组;选取20例隆鼻术后检查患者,年龄18 ~ 37岁,平均27.5岁,设为正常对照组.采集患者颌面骨三维CT数据,应用Mimics 16.0建立下颌角区三维模型,并进行厚度及体积的测量分析,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肥大组与正常组测量数据之间的总体差异,P <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通过测量得到肥大组下颌角区骨厚度为(9.39±1.48) mm、下颌角区骨体积为(3 065.25±720.1)mm^3,对照组下颌角区骨厚度为(7.48±0.92) mm、下颌角区骨体积为(1 276.57±265.07) mm^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CT扫描数据,建立了一种下颌角区骨体积与厚度的测量方法,有助于对下颌角肥大患者下颌骨的形态进行三维测量分析.
吴闯李小丹王介聪汪国民严志张黎明
关键词:下颌角肥大下颌骨

相关作者

蔡景龙
作品数:189被引量:52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瘢痕疙瘩 瘢痕 男性乳房发育症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增生性瘢痕
杨加峰
作品数:50被引量:71H指数:6
供职机构: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羟基磷灰石涂层 人工骨 基因转染 厚度 三维CT测量
王双义
作品数:47被引量:101H指数:5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文献复习 骨折 上颌窦 动物模型 颧骨复合体
张益
作品数:314被引量:1,727H指数:2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 下颌骨 眼眶骨折 下颌骨骨折 颞下颌关节
龚建平
作品数:244被引量:1,166H指数:1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 磁共振成像 螺旋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