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9篇“ 三角洲平原“的相关文章
河控浅水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模式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S59区块山西组一段为例
2024年
鄂尔多斯盆地S59区块山一段,整体具有构造稳定、地势平坦、古水深较浅、湖平面频繁升降、物源充足等特点,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取心井岩心分析及侧井相分析,探讨了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建立了浅水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组山一段为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浅水三角洲的陆上部分沉积过程与曲流河沉积具有一致性,发育边滩、“渐弃型”废弃河道、决口扇和洪泛平原等微相,平面上河道在凹岸不断侵蚀,凸岸不断堆积形成边滩微相。此外在凹岸发育一定规模的废弃河道,河道砂体呈南北向分布,发育少量的决口扇沉积,在河道间发育细粒沉积洪泛平原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模式的建立为预测优质砂体发育位置提供地质依据。
欧阳诚段新国方健刘金库吴婷彭宇李洲宋荣彩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西湖凹陷花港组浅水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构型被引量:2
2024年
渐新统花港组上段是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中南部地区的主要产油气层位,但对其沉积体系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砂体构型特征及控制因素的研究也相对匮乏。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研究渐新统花港组上段沉积环境、沉积微相类型、砂体沉积构型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西湖凹陷中南部花港组上段以浅水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分流河道是最主要的砂体类型。根据弯曲度差异,可将分流河道划分为辫流型(弯曲度1~1.05)、曲流型(弯曲度大于1.15)和辫-曲转换型(弯曲度1.05~1.15)3种类型,其中辫流型分流河道砂体“宽而厚”,平面组合呈交织宽条带状,心滩呈斑点状排列,砂体垂向叠置样式以切叠型为主;曲流型分流河道砂体“窄而薄”,平面样式为单一条带型或分叉-合并型,厚砂以点坝的形式分布在河道边缘,砂体垂向叠置样式以“孤立型”为主;辫-曲转换型分流河道是辫流型和曲流型的过渡类型,河道砂体规模中等,河道内心滩和点坝同时发育。3类分流河道的厚度与宽度呈对数正相关,宽厚比具有辫流型>辫-曲转换型>曲流型的特征。推测古地貌和基准面变化是影响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构型特征的主要因素,其中古地貌控制了分流河道的河型变化,较陡的地形有利于低弯度辫流型分流河道的形成,而长期基准面上升造成了分流河道规模逐渐下降,中期基准面的上升造成了分流河道砂体叠置样式发生切叠型→叠加型→孤立型的演变。研究成果完善了浅水三角洲的沉积构型知识库,对地下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储集层的预测及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杨征吴胜和段冬平徐振华熊绮聪张玉飞
关键词: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渐新统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
沁水盆地南部柿庄地区山西组三角洲平原聚煤模式被引量:2
2023年
不同聚煤模式下控制的煤层分布规律制约着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为明确三角洲平原含煤岩系聚煤模式,选取沁水盆地柿庄地区山西组3号煤层及其下伏和上覆岩层为研究对象,在岩心观察、建立高分辨率层序格架的基础上,对含煤岩系沉积相进行划分。研究表明:①研究区山西组为三角洲平原沉积,自下而上呈现逐步海退、陆相作用增强、从北向南逐渐进积的过程。②三角洲平原中发育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及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类型,在垂向上形成由砂岩、泥岩构成的煤层顶、底板,组成了4种类型复合砂体叠置模式。其中,分流间湾泥岩夹煤是对煤层气保存最优的叠置模式类型。③在泥炭沼泽发育过程中,初期的地势低洼处优先形成低位泥炭沼泽,但灰分产率较高,而后形成高位泥炭沼泽,形成厚煤层,灰分产率降低。泥炭沼泽发育前、发育过程及终止后三个阶段形成的空间组合共同组成了三角洲平原聚煤模式。该模式为三角洲平原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提供地质理论依据。
张月祝彦贺邵龙义王存武朱学申刘芬康世龙
关键词:含煤岩系三角洲平原聚煤模式山西组沁水盆地
决口扇对三角洲平原亚相砂体连通性的影响——以松辽盆地卫星油田葡萄花油层为例
2023年
决口扇是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剩余油气富集,但目前关于决口扇沉积在三角洲平原亚相中的砂体连通方式及连通程度研究薄弱。以松辽盆地卫星油田下白垩统姚家组葡萄花油层为研究对象,利用5处密井网开发区块岩心、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首先开展了决口扇沉积结构定量表征,重点对沉积相标志识别、砂体几何学参数刻画、砂体钻遇比例分析和砂体连通方式进行了研究,并以此为数据基础,采用三维随机地质建模技术进行了三角洲平原亚相砂体连通性定量表征,定量分析了决口扇沉积在三角洲平原亚相中对砂体连通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决口扇砂体长50~3000 m,宽50~2500 m,厚0.2~5.0 m,且决口扇与分流河道钻遇比例呈负相关;(2)决口扇与分流河道之间连通关系可划分为5类:孤立型决口扇、成因连通单河道、非成因连通单河道、连通同期不同河道和连通非同期不同河道;(3)决口扇沉积对砂地比低于30%的中小型三角洲平原亚相砂体连通影响程度最为显著。该研究对油田井网设计和剩余油气高效开发有重要指导意义。
张云峰刘宗堡应玉双刘云燕
关键词:松辽盆地
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单砂体叠置特征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以瓦窑堡油田水晶沟区块长2油藏为例被引量:2
2023年
以鄂尔多斯盆地瓦窑堡油田水井沟区块长2油藏为例,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并结合钻井、测井和试油动态资料,对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单砂体叠置特征展开了研究,明确了单砂体垂向叠置类型、侧向接触关系,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单砂体空间组合类型及其占比,厘清了单砂体叠置特征对研究区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研究区长2段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以分流河道砂体为骨架砂体,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单砂体厚度2~9m,宽度100~395m,平均宽厚比为44;(2)受沉积环境和物源供给影响,单砂体垂向上发育分离型、垂切型、垂叠型等三种叠置类型,侧向上存在侧切接触、侧叠接触、间湾接触和堤岸接触等四种接触关系;(3)不同单砂体空间组合类型砂体的连通性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存在差异,受夹层(泥质和钙质夹层)影响较大。
何俊昊田正兰杨哲恒
关键词:单砂体剩余油
珠江三角洲平原区地面沉降成因机理分析
2022年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平原区典型沉降点进行监测与实地调查,在基本探明松散层结构、软弱类土(包括欠固结人工填土、软土、软黏土、松散状砂性土和粉土)分布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的基础上,结合水准、GPS测量、InSAR解译及地下水位动态等数据分析,按其沉降的表现特征定为蜂窝型地面沉降。
梁景才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地面沉降
韩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地面沉降现状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通过2019年调查数据和InSAR解译数据,分析了韩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历史累计沉降量分布特征和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地面沉降速率特征,分析了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特征和成因。结果显示,韩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地面累计沉降量以小于100mm为主,局部沉降量大于300mm。地面沉降中心位于汕头市潮南区、金平区、揭阳市普宁下架山镇、两英镇、军埠镇等地。软土固结是区域沉降的主要原因,地下水位变动是局部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典型地区沉降诱因复杂。
王松赖定邦吴丽霞李明
关键词:地面沉降
珠江三角洲平原海陆交互背景下土壤中镉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镉,稀有金属元素,化学符号Cd,原子序数48,是作为副产品从锌矿石或硫镉矿中提炼出来的,大多用来保护其他金属免受腐蚀和锈损,也可用作制造一种叫做镉黄的亮黄色颜料。镉是一种致癌物,可通过食物链在人体中积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王芳婷
关键词:重金属镉土壤珠江三角洲
文献传递
动静相结合的浅水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单砂体对比方法被引量:2
2021年
准确进行单砂体对比是进行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利用松辽盆地密井网区资料,针对浅水三角洲沉积特点,从选取标志层、确定主要河道、找到变化井点,到明确对比原则,再利用定量知识库进行约束等技术方法,建立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单砂体对比模式,运用各种静态约束条件与动态资料(示踪剂),通过动态资料指导验证划分结果,形成一套完整的单砂体对比方法。对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单砂体进行划分和对比研究发现:物源方向上从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砂体从低角度平缓前积逐渐表现出正常前积的特征;浅水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单砂体对比可分为三种模式。通过对砂体对比方法的合理运用,对松辽盆地某油田的单砂体对比与划分起到良好的指导效果。
李艳然
关键词:单砂体分流河道浅水三角洲
西湖凹陷三角洲平原河道识别及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西湖凹陷平北斜坡带平湖组广泛发育含油气性活跃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储层。利用岩心薄片、粒度分析、测录井、地震等资料,分析岩石矿物、沉积微相、测井相、地震相特征;结合实测GR曲线,完成综合预测误差滤波分析曲线(Inpefa)转换,实现河道演化期次划分;利用Marr小波分频、RGB融合技术预测河道展布范围。结果表明:分流河道岩性以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为主,储层孔隙以次生孔隙为主,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为跳跃和悬浮两段式,发育斜层理、波纹层理等沉积构造;河道测井相为低伽马、中—高幅、钟型—箱型、齿化—微齿化特征;地震相为中—低频、中—强振幅、透镜状反射,河道反射构造为孤立、侧积、叠置3种样式。研究区发育4期河道砂体,河道由北向南展布,流向由早期北北东向转成晚期近南北向,晚期南部区域河道砂体发育规模大,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
王红岩
关键词:西湖凹陷平湖组

相关作者

鲍志东
作品数:231被引量:2,942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研究主题:岩相古地理 松辽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塔里木盆地 扶余油田
卢瑛
作品数:103被引量:1,676H指数:22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城市土壤 磷 城市绿地 重金属 珠江三角洲
董宇
作品数:6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淮南矿业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研究主题:三角洲平原 水系 晚石炭世 分流河道 河流
杨起
作品数:71被引量:1,103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研究主题:煤 煤层气 煤田 华北晚古生代 煤矿床
刘红宜
作品数:10被引量:75H指数:6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成土母质 三角洲平原 珠江三角洲 土壤磷 母质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