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55篇“ 上颌前磨牙“的相关文章
- 基于CBCT测量分析成人上颌前磨牙与种植相关结构的临床研究
- 目的:研究上颌前磨牙区相关解剖结构,总结该区解剖特性,为该区种植手术时机,术式选择,植体选择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7年1月~2023年3月到瑞华口腔门诊就诊的264名患者(年龄段20-65 岁),利用口腔锥形束...
- 刘昕
- 关键词:上颌前磨牙锥形束CT上颌窦
- 锥形束CT测量成人上颌前磨牙根尖与上颌窦位置关系及其对即刻种植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上颌前磨牙牙根与上颌窦空间位置关系,为该位点即刻种植时机、方案、术式及种植体选择等提供解剖依据。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收集2017年1月⁃2023年3月瑞华口腔门诊部就诊的264例患者(年龄20~65岁)口腔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影像,选取冠状面测量上颌前磨牙根尖到上颌窦下壁的最短距离,对牙根与上颌窦下壁的垂直关系分类,并就双侧、性别及不同年龄组进行比较。结果上颌前磨牙根尖至上颌窦下壁最短距离:上颌第一前磨牙单根型中位数为7.34 mm,双根型颊根中位数为7.80 mm,腭根中位数为7.36 mm;上颌第二前磨牙单根型中位数为2.56 mm,双根型中颊根中位数为1.73 mm,腭根中位数为1.23 mm。上颌第二前磨牙右侧单根型根尖至上颌窦下壁间最短距离在各年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20~29岁组最小(中位数1.52 mm),≥40岁组最大(中位数4.44 mm)。性别和左右侧对根尖到窦下壁距离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颌前磨牙根尖与上颌窦垂直关系中,根尖不与上颌窦下壁接触的情况占比最高,垂直关系分类在单根型和双根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上颌第一前磨牙根方大多可为即刻种植提供足够高度骨量,较易实现即刻种植;上颌第二前磨牙根方骨量不足常见,需充分利用拔牙窝骨壁或窦底皮质骨实现初期稳定性;根尖与窦下壁垂直关系分型分布受年龄及牙位影响,青年组较其他年龄组更易出现骨高度不足,需谨慎选择即刻种植适应证;牙根数量对牙根与上颌窦垂直关系影响不大,双根型因牙根直径小及根间骨性分隔,可为即刻种植提供更多骨支持。
- 刘昕丁子凌杨晓喻刘楚峰梁仲朗黄乐颐
- 关键词:上颌前磨牙上颌窦牙根锥形束CT
- 牙体缺损类型与纤维桩位置对桩核冠修复上颌前磨牙抗折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纳入120颗离体上颌前磨牙分成5组(每组24颗),制备360°牙本质肩领(A组)、颊侧180°牙本质肩领(B组)、腭侧180°牙本质肩领(C组)、远中180°牙本质肩领(D组)、近中180°牙本质肩领(E组),分别用树脂核+全冠修复、颊侧根管纤维桩+树脂核+全冠修复、腭侧根管纤维桩+树脂核+全冠修复、颊、腭侧根管纤维桩+树脂核+全冠修复。结果显示:A组样本牙的抗折破坏载荷值高于B、C、D、E组(P<0.05),颊侧根管置入纤维桩抗折强度高于腭侧(P<0.05)。提示360°完整牙本质肩领能提供最佳的抗折强度,牙本质肩领不完整时,推荐置入颊侧根管纤维桩修复。
- 陈春霞张亚东柯研米靖阳桂芳石韶青王永生
- 关键词:牙本质肩领纤维桩抗折强度
- 树脂改性光固化玻璃离子充填修复对上颌前磨牙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
- 2024年
- 目的观察树脂改性光固化玻璃离子充填修复对上颌前磨牙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收治的上颌前磨牙缺损患者70例,通过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玻璃离子修复治疗,观察组进行树脂改性光固化玻璃离子充填修复治疗。对比两组牙齿功能、口腔健康水平、美观度及牙周指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牙齿功能、口腔健康水平、美观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牙龈、龈沟出血、菌斑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上颌前磨牙缺损患者开展树脂改性光固化玻璃离子充填修复治疗,可改善其牙齿功能,提升口腔健康水平,增加美观度,改善牙周健康,有助于患者恢复。
- 童泽榕
- 全瓷冠和高嵌体修复上颌前磨牙缺损的美学效果及对牙周状态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研究全瓷冠和高嵌体修复上颌前磨牙缺损的美学效果以及对牙周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5例上颌前磨牙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全瓷冠修复方式,观察组采用高嵌体修复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学效果、牙周状态、咀嚼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修复后6个月,两组黏膜质地和龈乳头得分均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修复后6个月相比,修复后12个月两组黏膜质地和龈乳头得分均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与修复前相比,修复后6个月两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值和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值均降低,且观察组略低于对照组(P<0.05);与修复后6个月相比,修复后12个月两组PD值和GI值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修复后6个月,两组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得分均上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修复后6个月相比,修复后12个月两组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得分均下降,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修复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继发龋和咬合痛得分略低于对照组;与修复后6个月相比,修复后12个月观察组继发龋和咬合痛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前磨牙缺损患者采用高嵌体修复相较全瓷冠修复美学效果及咀嚼功能更好,有利于牙周健康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 周建营赵世俊冯艳芬
- 关键词:全瓷冠高嵌体美学效果牙周状态
- 单侧上颌前磨牙多生伴左上尖牙迟萌1例被引量:1
- 2023年
- 多生牙在临床诊疗中属于常见病,但单侧上颌前磨牙多生极为罕见,我院近期诊治1例左侧上颌前磨牙多生伴同侧尖牙迟萌病例,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梁某,男,13岁,因左上牙双排不齐影响美观来我科就诊。患者自述右侧上颌乳尖牙先于左侧换牙,约2年后左侧上颌乳尖牙因受外伤后松动脱落,脱落后恒牙一直未萌出;左侧上颌乳牙时期牙列未见不齐,换牙后出现双排牙现象,无其它不适情况,患者随年龄增长,自觉左上牙不齐影响美观,遂来我院就诊。患者及家属否认系统疾病史,否认家族病史。口腔专科检查:面部对称,开口度三横指,双侧颞下颌关节无弹响杂音。
- 曹阳朱来宽
- 关键词:多生牙前磨牙尖牙
- 基于锥形束CT测量成人上颌前磨牙区骨壁结构
- 2023年
- 口腔种植义齿因具有不伤及健康牙齿、美观舒适、咀嚼功能良好等优点,成为牙列缺损与缺失的重要修复方法之一^([1])。在进行种植体植入的过程中,某些生理部位由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不易把控种植方向、深度,影响种植成功率。上颌骨前壁在前磨牙区根方存在生理性骨凹陷,骨质结构相对薄弱^([2]),临床上常常忽略其倒凹的存在,造成植体颊侧穿孔,导致潜在的种植失败。
- 吴雨峰童锦发
- 关键词:锥形束CT口腔种植
- 上颌前磨牙区种植单端桥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2023年
- 目的通过建立上颌前磨牙区种植单端桥三维有限元模型,为研究其相关的生物力学分析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螺旋CT薄层扫描获取图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初步处理,经Geomagic软件精修,由Solidworks软件装配各模块,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划分网格、赋予组织材料属性,建立适合生物力学分析的上颌前磨牙区种植单端桥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通过三维有限元技术建立了一个能反应上颌前磨牙区种植单端桥生物力学性能的有限元模型用于力学分析与研究。结论本研究为构建上颌前磨牙区种植单端桥有限元模型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同时为进一步分析种植单端桥修复前后不同部位加载时种植体_骨界面的应力大小及分布规律提供了模型基础。
- 乔柱刘莉霍晓刘义邹越陈菁菁赵虎
- 关键词:上颌骨前磨牙区种植体三维有限元
- CAD/CAM高嵌体与全冠修复上颌前磨牙的抗折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比较不同缺损类型的上颌前磨牙分别行高嵌体与全冠修复后的抗折强度。方法:收集大小形态相似的64颗离体上颌第一前磨牙,随机分为4组(n=16),分别制备成以下缺损类型:A牙合面缺损1/3组,B牙合面缺损1/2组,C邻牙合面缺损1/3组,D邻牙合面缺损1/2组。各组按照修复方式不同再分成两个亚组(n=8),A1-D1组行IPS e.max CAD高嵌体修复,A2-D2组行IPS e.max CAD全冠修复。在万能力学测试机上测试各组抗折力,记录折断力值、折断模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嵌体与全冠抗折力最大值均出现在A组,分别为(1203±148)N和(985±103)N。高嵌体修复组中A1组和B1组抗折强度明显高于C1组和D1组(P<0.05),全冠修复组中A2组和B2组抗折强度明显高于C2组和D2组(P<0.05)、C2组明显高于D2组(P<0.05)。同种缺损类型两种修复方式比较高嵌体抗折强度明显高于全冠(P<0.05)。各组间折裂模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前磨牙缺损洞型会对修复强度产生影响,牙合面缺损及邻牙合缺损前磨牙行高嵌体修复较全冠抗折强度更高,可优先选择使用。
- 吴洁达云萌张钊袁硕马晓平
- 关键词:高嵌体全冠上颌前磨牙抗折强度
- CBCT测量上颌前磨牙牙冠硬组织厚度的民族差异及增龄性变化
- 2023年
- 目的:探究CBCT测量上颌前磨牙牙冠硬组织厚度的民族差异及增龄性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具有合适CBCT影像的患者600例,分为汉族组和维吾尔族组两大组别(每组300例),然后再按年龄划分出不同年龄段(16~35岁、36~55岁、55岁以上)的组别(每组100例)。测量包括中央窝-髓顶、远中髓壁-远中邻面、颊侧髓角-牙尖、舌侧髓角-牙尖的牙冠硬组织厚度,对比不同民族、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牙冠硬组织厚度,分析民族差异性及增龄性变化。结果:维吾尔族组中央窝-髓顶、远中髓壁-远中邻面、舌侧髓角-牙尖的牙冠硬组织厚度均大于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颊侧髓角-牙尖牙冠硬组织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组中不同年龄分组中央窝-髓顶、舌侧髓角-牙尖、远中髓壁-远中邻面牙冠硬组织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组中>55岁组颊侧髓角-牙尖的牙冠硬组织厚度大于36~55岁组与16~35岁组,呈现出增龄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组中不同年龄分组中央窝-髓顶、远中髓壁-远中邻面、颊侧髓角-牙尖牙冠硬组织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组中>55岁组舌侧髓角-牙尖的牙冠硬组织厚度大于36~55岁组与16~35岁组,呈现出增龄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前磨牙牙冠硬组织厚度存在民族差异及增龄性变化情况,应结合患者的特点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升疗效。
- 高荣庄重刘倩
- 关键词:CBCT民族差异增龄性变化
相关作者
- 孟翔峰

- 作品数:123被引量:268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树脂水门汀 粘接强度 粘接型 树脂粘接剂 树脂粘接
- 蒋月桂

- 作品数:65被引量:142H指数:8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髓型 修复体 楔状缺损 上颌前磨牙 口腔医学
- 符海峰

- 作品数:6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楔状缺损 髓型 上颌前磨牙 三维有限元 牙颈部
- 曹均凯

- 作品数:121被引量:322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成骨分化 颞下颌关节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 镁黄长石 偏侧咀嚼
- 胡楠

- 作品数:31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后牙牙体缺损 根管形态 冠修复 老年患者 髓腔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