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34篇“ 下肢功能“的相关文章
- 一种下肢功能锻炼器械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肢功能锻炼器械,属于康复训练器械技术领域,包括下肢锻炼康复椅,所述下肢锻炼康复椅包括座板、固定在座板上表面的靠背、固定在靠背和座板之间的两个扶手架以及固定在座板下表面四个角落位置处的支撑腿;通过设置...
- 邵权威陆洪源厉坤鹏李文耀李飞熊维益邵奕德
- 一种脑血管病下肢功能障碍康复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训练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脑血管病下肢功能障碍康复装置,包括底座板,所述底座板的侧边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底座板的顶端活动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伸缩支撑筒,所述伸缩支撑筒的顶端固...
- 唐月月吴雨娟
- 基于下肢功能差异的多功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下肢功能差异的多功能下肢康复训练系统,属于医疗康复领域。该系统至少由步态跑台、天轨、减重吊带、弹力绳和倾斜踏板组成。弹力绳一端的两个分支分别绑在患者的骨盆和健侧下肢的脚踝处,另一端由康复治疗师所牵引,...
- 龙耀斌陈琳黄福才章旭黄施钧
- 一种用于脑血管病的下肢功能障碍康复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脑血管病的下肢功能障碍康复装置,涉及神经内科领域,包括左侧下肢往复式运动康复组件,所述左侧下肢往复式运动康复组件的一侧设有右侧下肢往复式运动康复组件,所述左侧下肢往复式运动康复组件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左...
- 张娟利杨海蕾王菲刘丽丽任君花
- 下肢康复训练仪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分析下肢康复训练仪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同仁医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下肢康复训练仪。对比两组下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BI评分及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康复训练仪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 于宁媛蒋婧
- 关键词:脑卒中下肢功能
- 基于肌电运动多数据融合的卒中下肢功能评估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涉及运动评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肌电运动多数据融合的卒中下肢在线功能评估系统。采集患者运动过程中的肌电信号和惯性信息,得到原始数据集,滤波去除漂移噪声和生理干扰,提取肌电和运动学特征,构建多模态特征集,使用随...
- 孟琳张涛明东徐瑞赵鑫雨
- 一种基于红外线的下肢功能锻炼效果测量仪及测量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线的下肢功能锻炼效果测量仪,包括测量模块和遥控器,测量仪主体的一长端面上设有内凹弧面,内凹弧面的两端均设置有将测量仪主体固定在下肢上的固定带;测量仪主体上还设置有连接于数据处理器中的计时器的红外线...
- 阳世伟黄曜伟阳仲希闻艳梅
- 运动想象训练联合任务导向性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训练联合任务导向性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及对照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上、下肢肌力训练、良肢位摆放、平衡训练、转移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任务导向性功能训练,观察组则辅以运动想象训练及任务导向性功能训练,2组患者均连续干预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Berg平衡量表(BBS)、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TGA)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2组患者下肢功能、平衡能力、步态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下肢FMA、BBS、TGA及MBI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并且观察组下肢FMA、BBS、TGA及MBI评分[分别为(23.3±4.1)分、(44.3±6.5)分、(7.9±2.1)分和(63.1±10.3)分)]亦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运动想象训练联合任务导向性功能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步态,有助于提高患者ADL能力.
- 刘银霞董虹丽汪军华
- 关键词: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
- 引导式教育联合下肢智能康复训练在急性脑梗死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联合下肢智能康复训练在急性脑梗死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急性脑梗死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采用引导式教育联合下肢智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干预4周时及干预8周时的踝关节功能、平衡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下肢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平衡能力、下肢运动功能、最大髋关节屈伸度、最大膝关节屈伸度、最大踝关节背屈跖度的时间、组间、交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发现,观察组干预4周、8周时的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4周、8周时的平衡能力及下肢功能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4周、8周时的最大髋关节屈伸度、最大膝关节屈伸度、最大踝关节背屈跖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引导式教育联合下肢智能康复训练,可促进下肢功能恢复。
- 陈源金叶维萍朱圣玉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下肢功能障碍引导式教育
- 下肢机器人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在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下肢机器人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在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南京脑科医院收治的106例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实施膝关节控制训练,观察组给予下肢机器人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步态参数、运动耐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Berg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屈髋峰值、屈膝峰值高于治疗前,步幅长于治疗前,步频、步速快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屈髋峰值、屈膝峰值高于对照组,步幅长于对照组,步频、步速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峰值摄氧量(VO_(2)peak)、无氧阈值(AT)高于治疗前,6分钟步行试验(6 MWT)距离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O_(2)peak、AT高于对照组,6 MWT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机器人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效果显著,能提升下肢运动功能,增强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
- 杨韬李允堪高黎明
- 关键词:脑卒中膝关节控制训练下肢功能
相关作者
- 徐秀林

- 作品数:339被引量:483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健康医学院
- 研究主题:下肢 筷子 小腿 下肢运动障碍 康复训练
- 胡秀枋

- 作品数:283被引量:242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下肢 小腿 下肢运动障碍 减重 神经损伤
- 邹任玲

- 作品数:290被引量:301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下肢 小腿 下肢运动障碍 减重 神经损伤
- 安美君

- 作品数:118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健康医学院
- 研究主题:下肢运动障碍 神经损伤 紧身 下肢 气囊
- 闫玮娟

- 作品数:93被引量:340H指数:10
-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
- 研究主题:脑卒中 康复 颅脑损伤 康复训练 脑卒中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