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68篇“ 下颌角“的相关文章
内镜下经下颌-颈静脉孔区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下颌-颈静脉孔区手术入路的解剖学基础。方法收集湿性尸头标本5具,模拟内镜下经下颌-颈静脉孔区手术入路对湿性尸头标本进行解剖,观察相关解剖结构,测量手术操作深度和度。结果该手术入路形成了带蒂下颌骨瓣,骨瓣长为(23.74±0.95)mm,宽为(18.95±0.56)mm。移位下颌骨瓣后手术操作深度为(8.54±0.55)mm,复位下颌骨瓣后手术操作深度为(24.94±0.9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位下颌骨瓣后手术操作度为(69.60±3.30)°,复位下颌骨瓣后手术操作度为(26.20±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经下颌-颈静脉孔区手术入路形成带蒂下颌骨瓣,可以增加手术操作度、缩短操作深度,提高手术自由度,该手术入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在临床实践中探讨。
崔润台高永峰梁智星刘军
关键词:下颌角颈静脉孔解剖学内镜手术
一种下颌截骨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颌截骨定位装置,包括下颌底定位条及牙齿定位条,下颌底定位条的一端连接有橡胶下颌底卡槽,牙齿定位条的一端连接有橡胶牙齿卡槽,下颌底定位条远离橡胶下颌底卡槽的一端连接有弧形下颌定位导板,牙齿定位条的...
谢林璞
一种口内入路下颌截骨导板
一种口内入路下颌截骨导板,包括用于固定到下颌骨外斜线的固定端、连接板和引导端,所述连接板连接固定端和引导端,所述引导端的一侧表面为截骨引导线。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预计的手术位置预先设计好整体的结构,包括固定端、连接板和引...
刘华蔚毕文婷李永锋霍娜相磊周易胡敏
用于下颌骨折复位固定手术的夹持器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下颌骨折复位固定手术的夹持器,包括连接杆、显示器、第一夹持头、转动杆、第二夹持头、第一导向杆、压力传感器、第一滑杆、第一弹簧、顶销、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该用于下颌骨折复位固定手术的夹持器,结构巧妙...
虎小毅李立峰史靖怡屠军波
下颌整形术的手术设计与临床应用
2024年
下颌整形术通过对咬肌切除、下颌区的骨质截除、骨外板骨质磨除等方法以达到改善下面部轮廓的目的。下颌整形术主要包括咬肌肥大矫治与下颌肥大骨质矫治2个方面,经历下颌截骨术式改良到数字化外科手术设计的不断进步,并逐步与颧骨颧弓整形术和颏成形术联合应用,以塑造更完美的面部轮廓比例。该文对下颌整形术的手术设计与临床应用进行系统阐述,探讨其适应证,总结发展规律,同时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黄立维陈贵征罗恩
关键词:面部轮廓整形咬肌肥大下颌角肥大
FACE-Q量表评估机器人辅助下颌截骨手术效果
2024年
目的应用FACE-Q量表评估机器人辅助下颌截骨手术的效果。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于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招募18~40岁的下颌肥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与供应管理系统(Clinflash IRT 2.0)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前通过2组患者头颅CT数据应用Mimics 21.0软件规划手术路径,确定截骨平面,试验组根据术前截骨方案在机器人辅助下行下颌截骨术,对照组根据术前设计行传统徒手下颌截骨术。术后6个月,由患者填写颅面FACE-Q量表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涵盖外观满意度(包括面部、下颌及笑容)、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包括容貌焦虑、心理、社交及语言)、术后功能(包括呼吸、饮食、面部、发音),以及不良反应4个方面共12个指标,每个指标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评价越好。使用SPSS 27.0软件处理数据,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M(Q_(1),Q_(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纳入20例患者,男3例,女17例,年龄(27.6±4.4)岁(19~38岁);对照组纳入20例患者,男4例,女16例,年龄(27.4±3.9)岁(19~35岁)。术后随访6个月,2组患者伤口愈合良好,下颌骨肥大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无面瘫、面部歪斜、疼痛等并发症发生。FACE-Q量表评估结果:在外观满意度方面,试验组面部、下颌及笑容3个指标评分分别为(72.2±11.7)、86(77,92)、(63.2±9.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9.2±9.9)、43(35.5,50)、(48.0±7.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在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方面,除语言外,试验组的容貌焦虑、心理、社交3个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71.0±11.5)分vs.(49.1±10.3)分,(66.7±11.7)分vs.(45.4±10.5)分,(75.0±9.7)分vs.(56.4±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在术后功能方面,试验组饮食评分高于对
朱旭冉李钢柴岗孟宝玺马富廉
关键词:下颌角截骨
自创三点连线定位行下颌截骨改善面型的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三点连线定位法在下颌截骨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21年7月至2022年4月,在四川友谊医院整形科进行下颌长曲线截骨的美容就医者180例,男30例、女150例,年龄19~45(26.0±10.0)岁。术前双侧下颌骨CT显示基本对称,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采用三点连线定位法设计好截骨线后进行下颌长曲线截骨术。结果180例患者双侧下颌截骨块对称度及弧度均较好,术后无明显并发症,随访3~12个月,面形较好,双侧基本对称。结论采用三点连线定位标记下颌长曲线截骨的方法,可确保双侧下颌截骨的对称性、精准性、安全性均较好。
赵延峰张静范巧丽
关键词:截骨术下颌角面部轮廓
一种口内入路的组合式下颌及颏部手术截骨定位导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口内入路的组合式下颌及颏部手术截骨定位导板,包括颏部截骨导板、下颌截骨导板和连接体;所述颏部截骨导板和下颌截骨导板上均设置有与连接体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体别插入到连接部中将颏部截骨导板和下颌...
罗恩邰岳朱照琨黄立维刘瑶刘志凯
下颌截骨联合外板打磨术后面下部组织形态特征的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下颌截骨联合外板打磨术治疗面下部宽大的术后长期效果及术后面下部骨组织和软组织形态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整形科收治的10例接受下颌截骨联合外板打磨术治疗面下部宽大的患者术前及术后长期(11~13个月)随访的CT资料,并对面下部软硬组织厚度变化及下颌间距的测量结果分析.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长期随访数据测量结果显示,第二磨牙下方10 mm及15 mm处,下颌骨厚度较术前减小(P<0.05);该处面部软组织厚度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下颌骨升支前缘与咬合平面交点下方10 mm及15 mm处,下颌骨厚度较术前减小(P<0.05);该处软组织厚度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截骨术后外板打磨区域骨质变薄,具有长期稳定的效果,但近外斜线区域其表面软组织增厚,术前应考虑该特点针对性设计手术方案,以达到预期的手术效果.
黄元亮邱钰只卢建建滕利
关键词:下颌角截骨术CT测量CT三维重建
基于解剖点识别的下颌截骨术前设计算法的可行性研究
2024年
目的评价基于解剖点自动识别的方法辅助实施下颌精确截骨术的有效性.方法自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采集34例下颌肥大患者术前CT资料,以自动识别下颌骨标志点为基础,在面部骨骼轮廓手术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动识别下颌骨解剖标志点的下颌截骨术的自动规划方法.(1)开发了自动截骨算法.使用分层定向包围盒(hierarchical oriented bounding boxes,HOBB)建立下颌骨解剖标志点,并制定术前截骨计划.根据这些特征点生成术前截骨计划.(2)对软件设计的截骨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34例患者分别接受了算法设计的截骨平面设计(A组)和手动截骨设计的截骨平面设计(B组).对两侧截骨的效率、安全性、解剖点标记的一致性和对称性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一项小样本前瞻性单臂研究.结果A组和B组设计术前截骨方案的时间分别为(1.132±0.021)min和(28.247±1.181)min,P<0.001.对于截骨平面距离下颌神经孔的最小距离,A组患者均≥5 mm即设定的安全距离,B组38.24%的患者<5 mm,证明了本方法替代人工截骨规划的安全性.在一致性、对称性和主观美学评分上,两组具有一致性,A组左右两侧具有对称性,具有较高的主观美学评分.对于小样本前瞻性单臂研究,所有患者均得到成功治疗,且医患双方满意度较高.结论自动截骨软件具有高效、安全和美观的特点,可作为人工截骨规划的替代方法.
张艺驰林力赵志杰言颖杰李鑫黄文一张艳柴岗
关键词:下颌角截骨术

相关作者

柳大烈
作品数:564被引量:1,620H指数:18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研究主题:口内入路 眶距增宽症 创伤愈合 瘢痕 咬肌
祁佐良
作品数:222被引量:1,029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面部轮廓 血管瘤 下颌角 面瘫 下颌骨
归来
作品数:178被引量:1,022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颅颌面外科 下颌角肥大 矫治 下颌骨外板 下颌骨
柴岗
作品数:118被引量:46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骨髓基质干细胞 软骨细胞 下颌角截骨 下颌角截骨术 下颌骨
郭军
作品数:64被引量:185H指数:8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颧骨颧弓 下颌角截骨 海绵状血管瘤 整形术后 下颌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