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8篇“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相关文章
真正不作的认定问题研究
从近年的司法实践和裁判案例来看,真正不作无论是从罪数量、法定作义务的认定还是罪名类别都有所增加,这体现出该罪类型在我国刑事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根据真正不作的司法裁判和认定来看,真正不作是否...
田宏岩
关键词:不真正不作为犯罪刑法定法益保护
真正不作因果关系的认定
真正不作刑法规制的特别情形应当谨慎认定,因果关系理论在限制真正不作认定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真正不作因果关系认定理论既符合学术发展方向又符合司法实践走向。条件说、相当因果关系说、双层次因果关系...
王茜
关键词:不真正不作为犯因果关系司法实践
真正不作处罚路径的本土化建构
2023年
对于真正不作的处罚,大陆法系国家普遍采取了罚主义、减主义及可减主义。而我国并未对真正不作的处罚路径作出规定,在司法实践中造成了处置上的混乱,因而必须探索出处罚真正不作的本土化路径。需要指出的是,罚主义在逻辑上能自洽,且未能准确理解真正不作的成立要件及其本质,减主义则未能准确把握等值性的内涵。而可减主义仅符合我国的实践需求,而且存在扎实的法理基础,因而较合理。我国应当通过在司法解释中设置等值性标准及减轻处罚情节的方式来贯彻实施可减主义,以建构处罚真正不作的本土化路径。
王璨
关键词:不真正不作为犯处罚罪刑法定原则
支配理论视域下真正不作的认定理论研究
刑法理论与司法实务中的难点问题,真正不作的认定一直以来被从规范论的路径予以考察,其核心在于对作义务的确定,但该种路径过于依赖规范要素,具有较大模糊性。近年来,国内学界从事实论出发的各种支配理论逐渐受到重视,...
卢建勋
关键词:不真正不作为犯
真正不作的等价性
李昂
真正不作的归责研究
从近年来的司法实践来看,真正不作罪数量、保证人类型、罪名类别等几个维度上都在逐渐增加,愈发突出其在我国刑事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然而,从真正不作的司法认定来看,真正不作可谴责性的刑法规范评价结果存在...
刘婷
关键词:不真正不作为犯刑事归责作为义务主客观统一
真正不作等价性研究
我国传统刑法学认不作在客观上的构成条件主要有三,即行人具有特定的作义务、行人能履行义务、行履行义务而招致结果。可以看出,作义务是贯穿不作理论的主线。然而,“作义务”能承担起对真正不作之...
曹培浩
关键词:不真正不作为犯等价性违法性社会相当性作为义务
真正不作处罚范围研究
真正不作是指具有防止罪结果发生义务的人能够履行义务而履行,从而与作方式构成同一种罪的不作罪。与真正不作同,真正不作的构成要件在刑法中没有明文规定,只能和作适用同一个构成要件,因此,如何划...
尹玉洁
关键词:不真正不作为犯等价性作为义务
真正不作中的事实支配原理被引量:2
2022年
形式论和规范论都能合理解释真正不作的处罚根据。与作一样,真正不作应从事实支配性的角度来理解其正当性。事实支配有抽象、限制、严格以及极端等四个层级。其中,严格的事实支配说是对保证人地位的正确理解。据此,事实支配是指行人通过设定法益侵害的原因力或者控制力,从而实现对法状态的支配。具体而言,有危险前行和事实承担两种类型。同时,故意不作应当受到排他性的限制。关于排他性的判断,以他人介入的客观可能性判断基准。基于此观念,特定关系人对自杀者的救助义务应做类型化检讨。只有在行人对自杀者有严格事实支配的场合,才有真正不作的成立余地。
邓毅丞
关键词:不真正不作为犯
真正不作的成立条件研究
真正不作的理论繁杂且艰深,本文从真正不作的基本概念、内容及其与真正不作与作的区别出发,简略梳理其理论发展史及国外理论规范现状,参考各成立要件说,从作义务、不作、因果关系、作可能性以及等价性等方面...
孔志强
关键词:不真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等价性

相关作者

李东辉
作品数:7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
研究主题:不真正不作为犯 不作为 行为性 作为义务 不作为犯
黎宏
作品数:156被引量:3,914H指数:41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刑法 单位犯罪 刑事责任 刑法观 合规
乔远
作品数:14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不真正不作为犯 作为义务 共同正犯 过失犯 过失
姚诗
作品数:18被引量:155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法益 先前行为 不真正不作为犯 义务 保证人
刘斯凡
作品数:18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侵犯商业秘密罪 不真正不作为犯 共犯 商业秘密权 侵犯商业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