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39篇“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相关文章
-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主题及创新发展
- 2023年
- 情感作为伦理思想的主题,成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基石,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主义特色。中国传统伦理中的情感不是纯粹主观的个人感情,而是融入了理性成分的道德情感,主要包括仁者爱人的仁爱精神、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忠诚为公的献身精神等。当前,面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创新发展的困境,需要不断推动传统伦理思想的创新发展:发扬仁爱精神,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坚守诚信品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忠诚为公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崔文华刘富强
- 关键词: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仁爱精神诚实守信
-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精神旨趣、价值建构与实践路径--唐凯麟先生的中国传统伦理研究
- 2023年
- 自蔡元培先生出版《中国伦理学史》之后,中国学者对传统伦理思想的系统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除张岱年先生的《中国伦理思想发展规律的初步研究》之外,学术界对传统伦理思想的研究缺乏系统性,1985年之后才有学人相继出版了多部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的著作,唐凯麟先生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唐凯麟先生在中国传统伦理的研究上,发表了多部论著,其研究的系统性和研究范式在学界无出其右。唐凯麟先生致力于传统伦理的精神旨趣,价值建构和实践路径的研究,全面再现了中国传统伦理从思想体系到规范系统、从理论探索到生活实践的立体式图景。
- 张怀承
- 关键词:传统伦理
-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经权观研究
- “经”和“权”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一对重要范畴。经权观研究,不仅可以直接揭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处理道德准则的普遍性与道德生活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的思路和方式,而且对理解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特质与属性、不同学派或思想家之间伦...
- 赵清文作
-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 第5版
- 朱贻庭
- 情理融通: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之特质——兼论中国特色伦理话语体系之建构被引量:13
- 2020年
- 与西方伦理思想重视理性不同,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情感,因此,中国伦理学常被称为情感伦理学,中国社会也因之被贴上了“人情”社会的标签。但人们忽视了“情感”一词的多重含义。在儒家伦理思想中,“情感”是融注了理性的道德情感而非一般情感,作为诸道德范畴情感之基的“敬”是情理合一的伦理理念,“仁”“礼”统一的思想架构是情理融通之枢轴。只有搭准传统伦理思想之脉,把握其情理融通之特质,才能为中国特色伦理话语体系的构建找到出发点和支撑点。今天,我们需要立足本来,珍视传统,构筑中国伦理道德之基;吸收外来,强化理性,重视方法,补足中国伦理思想之短板;面向未来,落实“两创”,构建中国特色的伦理话语体系。
- 张自慧
- 关键词:西方伦理思想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儒家
- 情理融通: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之特质——兼论中国特色伦理话语体系之建构被引量:1
- 2020年
- 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有着强烈的时代关照和实践特征,与人们的生活样态和价值追求息息相关。21世纪的中国,如何建设的"新道德"?如何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话语体系?问题的关键在于,何谓中国特色?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特质究竟是什么?多数学者认为西方伦理学关注理性,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关注情感,甚至有学者以情感伦理学为后者命名。这就使得情感常被认为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特质,中国也因此被贴上了"人情"社会的标签。但人们忽视了"情感"一词在中国的多重含义。
- 张自慧
- 关键词: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伦理话语
- 创造性地利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 2020年
-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是当代中国道德规范的重要理论来源,同时也是维护道德生活的重要维度。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基本保障,尤其是在“立德”方面延承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优秀的“德治”精神。但是,二者又不能一概而论,清楚地把握二者的对立性和统一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进而有效地利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虽然浩如渊海,但究其根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即教化人。因此,围绕教化人为宗旨进而完成立德树人的重任是二者的精神枢纽。以此为枢纽可以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精神元素、道德训诫、道德规范和道德修养方法输送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在微观层面生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原动力。但在实现传统伦理学思想创造性转化的同时要特别注意通过扬弃的方式保证转化的进步性,尤其要辨析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本体论上的差异,将传统伦理学具体的道德修养模式“学”“思”“行”及其当代意义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结合,为创造性地转化中国传统伦理学服务,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方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原动力。
- 宋晶
- 关键词: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原动力
-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自然主义特征被引量:4
- 2020年
- 自然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性质与自然性质可以直接等同,这在中国伦理学中是普遍的现象。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在论及价值问题、应然与必然时,总不离德合天地,性体自然,进而复归其根(道),具有浓郁的自然主义特色。本文通过对自然之道与伦理之道、自然生命之性与道德人格之性以及自然之心与道德之心几个主题展开了思考,从中发现,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普遍具有自然主义特征。自然主义不同于唯物主义,比起后者,具有超越性和唯美性。
- 向玉乔周琳
- 关键词:中国传统伦理自然主义人性本心
-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共享主义特征被引量:1
- 2020年
-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共享主义特征。儒家伦理思想的底色是人本主义,其核心是共享伦理。共享伦理是以公正地分享社会资源作为核心伦理价值取向和最高美德而形成的一个伦理价值体系。儒家对共享伦理的诉求是以肯定人的人格平等作为伦理基础,依靠人的仁爱美德得到落实,价值目标是实现分配正义和社会和谐。道家伦理思想的底色是自然主义,其核心也是共享伦理。它以“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道”作为弘扬共享伦理的伦理基础,依靠“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美德落实共享伦理,价值目标是自然而然的美好生活。佛家伦理思想是通过超自然主义理论得到表达的。它以大慈大悲的菩萨心肠作为弘扬共享伦理的伦理基础,依靠“布施”落实共享伦理,价值目标是得道成佛。在儒、道、佛三家的共享主义伦理思想体系中,“共享”或者合乎“人道”,或者合乎“天道”,或者合乎“佛道”,既是人类应该普遍遵守的伦理原则,也是人类应该共同培养的美德。倡导共享发展理念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体现了当代中华民族对中国共享伦理思想传统的当代实践。
- 向玉乔沈莹
- 关键词:忠恕之道天道
-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研究70年回溯与前瞻被引量:2
- 2019年
-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研究,涉及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对伦理问题的思考和智慧,学理上横贯伦理学基本理论的诸多方面,可谓纷繁复杂,异彩竞呈。通过回溯新中国70年传统伦理思想的研究历程,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全面把握研究的焦点问题,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体系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润泽来路,明烛去途,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对一切人类优秀伦理文化的内涵、形态和因素进行比较借鉴与合理消化,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关乎我国文化自信的进一步确立,而且对承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汪洁
- 关键词: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相关作者
- 李承贵

- 作品数:251被引量:53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 研究主题:中国传统哲学 中国哲学 儒学 佛教 佛教观
- 迟成勇

- 作品数:183被引量:500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邓小平 大学生 高职院校 儒家 中华民族精神
- 姚小玲

- 作品数:69被引量:158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研究主题: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等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
- 陈萌

- 作品数:28被引量:96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研究主题: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感恩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 屈振辉

- 作品数:182被引量:258H指数:7
- 供职机构:湖南女子学院
- 研究主题:环境伦理 环境法 生态 生态文明 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