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在控制土壤侵蚀以及维持生态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不同气候带降雨特征进行降雨侵蚀力参数校正,基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样地2005-2015年监测数据利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定量分析了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土壤保持功能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日雨量侵蚀力模型在降雨丰富的热带模拟效果优于降雨相对较少的亚热带和温带,参数校正后模拟效果明显提升;②研究期内10个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变化范围为4.44-891.67 t hm^-2 a^-1,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格局(R^2=0.65***);土壤保持率均达到97%以上;③降雨、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壤质地和植被林龄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降雨量与土壤保持量显著相关(R^2=0.52*),NDVI和土壤质地与实际土壤侵蚀量显著相关(R^2=0.64**,R^2=0.41*),植被林龄主要影响土壤保持率的变化速率。
为了系统解决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提升资源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和综合研究能力,中科院于1988年前瞻性提出并创建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该网络是一个涵盖中国主要区域和生态系统类型,集生态监测、科学研究、科技示范为一体的标准化。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高速的农业发展和区域开发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为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中国科学院于1988年前瞻性地提出并创建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组织开展不同尺度、不同区域的生态系统观测、试验,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技术支撑和示范样板。“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创建及其观测研究和试验示范”项目由孙鸿烈院士领导实施,该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