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80篇“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相关文章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1993年
关键词: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生态环境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英文名称为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缩写为CERN)是为了解决我们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从1988年开...
文献传递
土壤碳氮特征沿干旱梯度时空格局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长期定位监测数据被引量:4
2023年
土壤碳氮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是表征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在支撑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缓解气候变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利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长期定位监测数据,分析了土壤碳氮特征沿干旱梯度的时空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空间上,典型荒漠草原生态系统随着干旱加剧,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减少,土壤有机碳对干旱响应的敏感性降低,而土壤全氮对干旱响应的敏感性增加,土壤有机碳随土壤全氮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时间上,2005—2018年,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变化速率沿干旱梯度表现出由负转正的增加趋势,其中,干旱区呈减少趋势,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呈增加趋势,鄂尔多斯站和沙坡头站呈显著增加趋势。从影响因素来看,土壤碳氮特征对降水量增加的敏感性沿干旱梯度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上凸”抛物线趋势,温度变化对土壤碳氮特征的调控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干旱梯度效应。土壤碳氮比、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对降水量和平均温度变化响应的敏感性均依次降低。不同干旱梯度土壤碳氮特征的变化规律为未来气候变化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赵玮王新兴杨昊天杨荣叶学华刘新平曾凡江马健李向义高永平刘宇于秀波
关键词:土壤碳氮化学计量
中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模型优化与分析——基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数据被引量:22
2022年
研究基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数据对传统CASA模型进行优化,对比两叶模型与优化CASA模型在站点尺度和像元尺度对于8个典型生态站点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估算精度,选择在像元尺度表现更好的优化CASA模型,结合中国土地覆被数据(ChinaCover)开展2000—2019年中国陆地植被NPP监测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FY2D PAR的优化方案能够有效避免空间插值导致的不确定性问题,显著提高了PAR估算精度;(2)在站点尺度上,两叶模型用于估算典型森林、草地生态系统的NPP表现更好,而在像元尺度上优化CASA模型估算精度更高;(3)在全国尺度上,优化了最大光能利用率、水分胁迫系数以及光合有效辐射计算方法的CASA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中国陆地植被NPP,近20年中国陆地植被NPP变化范围为2.703—2.882 PgC/a,在空间上呈西北低东南高的格局,在时间上呈现波动中缓慢增加的趋势。
苏胜涛曾源赵旦郑朝菊吴兴华
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CERN
基于多源数据的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典型生态系统植被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识别
植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着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变暖和人类干扰加剧,中国不同生态系统间的植被动态变化出现了时空分异。科学定量分析植被-气候-人类之间的关系,对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实现...
蔡超琳
关键词:多源遥感数据
基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在控制土壤侵蚀以及维持生态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不同气候带降雨特征进行降雨侵蚀力参数校正,基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样地2005-2015年监测数据利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定量分析了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土壤保持功能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日雨量侵蚀力模型在降雨丰富的热带模拟效果优于降雨相对较少的亚热带和温带,参数校正后模拟效果明显提升;②研究期内10个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变化范围为4.44-891.67 t hm^-2 a^-1,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格局(R^2=0.65***);土壤保持率均达到97%以上;③降雨、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壤质地和植被林龄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降雨量与土壤保持量显著相关(R^2=0.52*),NDVI和土壤质地与实际土壤侵蚀量显著相关(R^2=0.64**,R^2=0.41*),植被林龄主要影响土壤保持率的变化速率。
董蕊任小丽盖艾鸿何洪林张黎张黎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特征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创建及其观测研究和试验示范
2016年
为了系统解决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提升资源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和综合研究能力,中科院于1988年前瞻性提出并创建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该网络是一个涵盖中国主要区域和生态系统类型,集生态监测、科学研究、科技示范为一体的标准化。
关键词:生态监测资源环境领域CERN生态系统变化长期生态研究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建设访谈录上=INTERVIEWDOCUMENTATIONFORESTABLISHMENTOFCHINESEECOSYSTEMRESEARCHNETWORK
孙鸿烈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监测系统史料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与自然生态系统保护被引量:24
2013年
自然生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其主要措施是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通过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以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1988年,中科院就创建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并始终将"监测生态系统长期变化","研究生态系统演变机制","示范生态系统优化管理模式"作为整个网络的3大基本科技任务。实现了网络化、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运行,成为世界上体量最大、功能最强、运行效率最高的国家级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成为国家资环领域重要的科技条件平台。CERN在国家尺度的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平台创建,国家层面的生态系统监测体系与数据共享系统的建立,生态系统变化机理研究,以及生态系统优化管理示范等方面对科技支撑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做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贡献,今后还将在监测生态系统变化、支撑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研究生态系统变化机理,支撑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研制生态建设新技术和优化模式,支撑生态系统高效利用;研究全球变化和环境问题,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传播自然生态保护知识,支撑国民生态保护行动等方面持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科技支撑作用,做出新的科技贡献。
于贵瑞于秀波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创建及其观测研究和试验示范
2013年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高速的农业发展和区域开发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为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中国科学院于1988年前瞻性地提出并创建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组织开展不同尺度、不同区域的生态系统观测、试验,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技术支撑和示范样板。“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创建及其观测研究和试验示范”项目由孙鸿烈院士领导实施,该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关键词: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生态环境建设经济协调发展

相关作者

何洪林
作品数:119被引量:1,400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CHINAFLUX CO2通量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郭学兵
作品数:31被引量:42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CERN 生态系统 空间化 科学数据
于贵瑞
作品数:444被引量:8,652H指数:5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涡度相关 碳 热带季节雨林
孙晓敏
作品数:204被引量:2,456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涡度相关 CO2通量 通量 热带季节雨林 CHINAFLUX
袁国富
作品数:54被引量:659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作物水分胁迫指数 CERN 冬小麦 塔里木河下游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