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355篇“ 中学历史课程“的相关文章
- 5E教学模式激活中学历史课程深度学习的探索——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 2025年
- 5E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方式,它在课堂教学任务的设计与实施,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实现高阶能力培养等方面大有裨益。5E教学模式的参与、探究、解释、迁移、评价五个环节环环相扣,构成一个完整的深度学习的教学流程。将5E教学模式融入中学历史课程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实施任务驱动、深度解读新知、创设应用场景和开展多元评价等途径,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最终实现课堂效率和学生素养的双向提升。
- 赵露徐峰
-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程
- 新课标视域下中学历史课程“四维融合”教学模式的探索
- 2025年
-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把握历史课程的特征,树立“述史、释史、论史、评史”四个维度的学习方式极为重要,有助于历史知识的有效掌握。述史是对基本历史知识、历史过程的叙述;释史是对知识重难点的深入阐释;论史是引导学生“以史为据”“论从史出”,参与历史讨论;评史是使用唯物史观对基本历史现象、事件和人物的客观评价。通过“四维融合”的模式,引导授课对象全过程的参与课堂学习,从而通过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实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度学习与掌握,实现中学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深度达成。
- 马建堂
- 关键词:历史课程教学模式
- 中学历史课程需要厚植理想信念教育
- 2024年
-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中学历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育人功能首先表现在学史立德、启智、树人,这是中学历史课程的理想信念教育任务。从当前教育教学实践中看,中学历史课程中的理想信念教育仍有以下三个问题较为突出:一是理想信念教育是一种综合教育,但与中学学科教育的联系不足,尚未和学科教育形成合力;二是以传统的宣讲、授课、课堂搭建起来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很少将道理、情理联通到实际行动中,内驱力不足和主体性不强;三是理想信念的主题式教育对教育效果无法进行合理评估,只活动不深入,学生的体悟感不深。
- 周翌可
- 关键词:教育教学实践中学历史课程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理想信念教育
- 以文化人:红色文化融入中学历史课程的路径探究
- 2024年
-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凝结而成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集合,是助力中学历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育人资源。将红色文化与历史教学相融合是学校加强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路径,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关键举措。红色文化融入中学历史课程,有利于提振学生的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创造多元的教学环境;有益于健全育人体系,推动教学高质量发展。当前,红色文化融入中学历史课程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其中主要有红色文化资源开掘和共享不足、课堂教学叙事差异、教师素养参差不齐等。要破除此困境,可以通过嵌入红色文化素材、结合红色文化精神、培育红色师资队伍的方式,从而增强融入效果。
- 姬世杰孔鹏宇田茂泉
- 关键词:历史教学中学历史课程红色文化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历史课程的三重逻辑
- 2024年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厚的立德树人价值。历史课程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历史课程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特有的育人功效。为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需要理解并把握价值、问题和路径之间的内在逻辑。价值逻辑即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历史课程的内在事理;问题逻辑即二者结合过程中在教育理念、教育实施以及教育背景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最后,实践逻辑的探索是实现融合的行动指南,需要明晰教育导向,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融入形式,关注融入效果,以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融合策略。
- 姬世杰田茂泉
- 关键词:历史教学中学历史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培养
- 中学历史课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标的历史根基被引量:2
- 2024年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中学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从混沌初孕到清晰显现,经历了百余年漫长而曲折的形成过程,大致包括近代民族主义、当代爱国主义和21世纪国家民族认同三个历史阶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标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是近现代中学历史课程目标发展的必然结果。
- 杨友红陈辉
-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程民族主义爱国主义
- 以文化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历史课程的路径探究被引量:1
- 2024年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立德树人价值,是中学历史课程教学的优质资源之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历史教学相融合是学校加强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路径,也是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关键举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历史课程,不仅有助于培根铸魂,提振学生文化自信,还有助于丰富、完善历史教育的课程内容,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历史课程存在诸多现实困难,其中主要有教育实践趋于功利、融入方式枯燥单一和教师素养参差不齐这3大困境。要解决此困境,需要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基于教学内容,找准融合点;基于教学过程,注重情景创设;基于文化培育,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基于文化回应教学,鼓励学生参与文化体验。
- 姬世杰田茂泉
- 关键词:历史教学中学历史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培养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学历史课程教学的实施探索
- 2024年
- 中学历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其独特的学科属性承载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的重任。文章结合课例分别从课时内容、单元设计、项目式学习这三个方面,提出立足教学内容的优化,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常规教学;立足单元主线的梳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单元教学始终;立足素养落地的结构化建构,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项目式学习。
- 姚怡超
-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程教学
-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以高中教材中余靖使辽故事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历史课标、历史教材事关国家意志,“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历史课标与历史教科书中呈现的历史学科知识是课程思政元素的载体,《中外历史纲要(上)》设置的余靖使辽的历史知识点就是一则课程思政的好案例,其故事主题非常契合课程思政理念。“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教学,要引导历史学专业师范生,基于历史叙事理念去深度挖掘该故事蕴含的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政元素。
- 陈德运
- 关键词:历史故事
- 图像证史在美国中学历史课程的教学应用研究 ——以RLH课程为例
- 图像因其形象直观、视觉冲击强烈和直接呈现历史事实的特点,广受学界青睐。其作为记录历史演变和发展的重要证据,较之文字资料而言,同样十分重要。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图像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日益凸显,推动了“图像证史”这一史学研...
- 陈璐
相关作者
- 聂幼犁

- 作品数:129被引量:37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系
- 研究主题:试题 命题 关键词 盯住 中学历史
- 姬秉新

- 作品数:16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中学历史课程 中学历史 历史教育 课程标准 课程改革
- 郑林

- 作品数:66被引量:28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研究主题:历史学科 历史课程标准 中学历史 历史观 教科书编写
- 於以传

- 作品数:34被引量:232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研究主题:中学历史学科 历史学科 中学历史 教研 中学历史课程
- 冯一下

- 作品数:170被引量:263H指数:7
-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
- 研究主题:历史教学 高考 高考历史试题 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