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9篇“ 丹托“的相关文章
- 亚瑟·丹托理论思想的当代价值与局限性
- 2024年
- 亚瑟·丹托作为20世纪伟大的分析美学家、艺术批评家之一,其“艺术世界”理论、“艺术终结论”从20世纪的先锋艺术等艺术实践出发,探讨如何定义艺术、艺术史与哲学的关系以及艺术的哲学化转向等问题。从艺术史与哲学的关系角度看,丹托的“艺术终结论”虽充分考证了西方20世纪艺术实践的哲学化转向,但其理论核心的架构仍基于黑格尔的艺术哲学,因此该理论本质上还是基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其理论核心围绕西方的艺术实践展开,缺乏对世界其他地区艺术发展的整体观照。丹托的创见在于建构了理论界定义艺术的话语权,并揭示了历史上哲学与艺术的关系,呈现出“哲学对艺术的剥夺”,但丹托最后也加入了“哲学对艺术的剥夺”的行列。
- 聂云美罗仅茂陆思伶
- 关键词:艺术世界艺术终结
- 阿瑟·丹托“艺术终结论”视角下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 2024年
- “艺术终结论”是美国学者阿瑟·丹托提出的艺术观念。在艺术终结之后,二十世纪这个时代背景下,艺术获得了极大自由,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区别于传统艺术形式的艺术样式频频出现。在“艺术终结论”的视角下,艺术与生活的界限逐渐消融,艺术自由并非虚无缥缈,通过一系列艺术作品及艺术观念,认识到艺术自由终归于生活。
- 杜政鸿
- 关键词:艺术终结丹托
- 论《布里洛盒子》与丹托艺术哲学中的“纯艺术”概念
- 2024年
- 丹托将沃霍尔的作品《布里洛盒子》的艺术史价值定位于对艺术观念性本质的揭示,以及对流行文化的自觉性反思。卡罗尔认为,丹托的观念论艺术观将使得“真实的布里洛盒子”也被解释为艺术品,但这是荒谬的。这一批评为丹托提出了新的问题,使丹托的目光开始由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转向“真实的布里洛盒子”。丹托认为,“真实的布里洛盒子”与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都是艺术作品,前者属于商业艺术,后者则属于“纯艺术”。丹托比卡罗尔更合理地解释了艺术与现实之间的重合性关系,但丹托对“纯艺术”的理解却极为含糊且包含问题。事实上,丹托所谓“纯艺术”指的是“以艺术自身为目的的艺术”,即“哲学艺术”。然而,“纯艺术”是一个涉及“特异性”的概念,这意味着,丹托将《布里洛盒子》,以及“哲学艺术”视为“纯艺术”的观点,违背了他本人所持的诸艺术类型之间不存在优劣与先后之分的立场,并抹杀了波普艺术突破一般的艺术类型与高高在上的“纯艺术”之间界限的成就。
- 罗伯中李帛雨
- 关键词:丹托商业艺术纯艺术
- 人工智能绘画能否称为艺术——基于丹托艺术理论的艺术再定义
- 2024年
- 近年来,艺术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勃兴呈现新的生态面貌,人工智能绘画成为备受瞩目的艺术现象。丹托的艺术理论认为,艺术需承载或反映特定的主题观念,以修辞的方式传达可识别因素,继而获得艺术界权威的认可。在艺术获得解放的“后历史”时期,人工智能绘画的合法性取决于创作者意图与接受者阐释能否达成共识。此种定义方式尚有不完善之处,但不论如何,不应轻易否认人工智能绘画的艺术合法性。
- 赵飞
- 关键词:丹托艺术定义艺术终结
- 丹托艺术哲学中的凡物与艺术品——兼论“消失的差异”和艺术的识别
- 2024年
- 如果两个物体在表面上无法区分,但一个是艺术品,另一个不是,那么两者的界限是什么?这是丹托艺术哲学中的核心问题。丹托认为这个界限就是“解释”。解释的功能就是把凡物“变相”为艺术品,艺术作品变成了一种理论。艺术的解释总是要依赖某个历史语境,艺术家之所以作为艺术家被接受是因为他已经消化掉了某段艺术史。解释虽然指出了思考的方向,但它依然是次生的问题。“消失的差异”这个概念则被用来纠正丹托理论中存在的问题。“消失的差异”指的是某些东西被抹去而消失了,被抹去的东西反过来构成了差异,建构起新的识别。艺术家试图抹去艺术世界本身,这个抹去的行为却作为“消失的差异”而使他的作品成为了艺术。“消失的差异”也可以理解为艺术家的一种消失的能力,一种能够不做某事的能力。艺术家放弃所有的艺术规则,使自己表现得不像一名艺术家,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更是一名真正的艺术家。
- 夏开丰
- 关键词:丹托变相
- 在易位中寻求救赎:从《美的滥用》试析丹托艺术定义中“美”的地位
- 杨静
- 论阿瑟·丹托的艺术阐释论限度及其伽达默尔式方案
- 2024年
- 丹托在斯泰堡画廊(Stable Gallery)参观沃霍尔的展览时,发现两个外观看起来一模一样的盒子,为什么一个是艺术品,而另一个只是普通的肥皂盒,也就是不可分辨性(indiscernible)问题,这一问题成为他艺术哲学的切入点。
- 韩清玉杜泽慧
- 关键词:沃霍尔艺术阐释艺术哲学伽达默尔艺术品画廊
- 阿瑟·丹托艺术终结论研究
- 刘治涛
- 阿瑟·丹托的反美学: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宏大叙事及其终结
- 2024年
- 阿瑟·丹托是当代最具影响力也是最具争议性的艺术批评家之一。丹托激进地反对传统审美理论,认为“美”甚至“感性”都不是艺术的本质属性。基于先锋派艺术特别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实践,丹托提出了自己的“意义理论”,把艺术品定义为“体现了的意义”,重新划定了当代艺术世界的“路线图”。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理论家瓦萨里建构了传统美学的宏大叙事,美国当代批评家格林伯格建构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宏大叙事,那么丹托的反美学则是关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宏大叙事,它把后现代主义艺术“反美”乃至“嗜丑”的特征推向了极端。像历史上所有的宏大叙事一样,丹托的反美学在设立了诸多“历史的界限”的同时,却又追求“包容任何存在的艺术”,最终也不可避免地终结了。
- 潘道正
-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艺术宏大叙事艺术终结论
- 论丹托艺术哲学中的“杜尚-沃霍尔”问题被引量:1
- 2023年
- 长期以来,论者往往仅关注丹托对于沃霍尔的看法,而没能同时将其对于杜尚的看法纳入视野,导致丹托关于杜尚与沃霍尔之间艺术史关系的观点所经历的演变受到忽视。初期,丹托仅关注沃霍尔,并将沃霍尔看作揭示了艺术本质之观念性的艺术家;中期,丹托将这一成就归功于杜尚而较少谈及沃霍尔;后期,丹托尝试由二者的艺术史背景入手考察二者艺术史价值的差异。由此,重新将沃霍尔断定为触及艺术本质之观念性的艺术家,而将杜尚及其现成品艺术的艺术史价值定位于反美学主义。丹托的后期观点是其关于“杜尚-沃霍尔”问题的最终结论,然而其观点在诸多意义上并不可靠。一方面,按照丹托的“不可分辨性”理论,应是杜尚的现成品而并非沃霍尔的《布里落盒子》揭示了艺术本质的观念性;另一方面,沃霍尔的艺术史意义并非是否定了感性,而是在感性品质被排斥出艺术的本质之后,重新给予感性品质以肯定,并“使一切艺术成为可能”,沃霍尔的作品构成了现代艺术关于感官性与观念性问题的思考之“合题”。引入“艺术终结论”对于解释沃霍尔的解放性而言是悖谬的也是不必要的。
- 罗伯中李帛雨
- 关键词:丹托观念艺术
相关作者
- 阿瑟·丹托

-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哥伦比亚大学
- 研究主题:演出 图画
- 彭锋

- 作品数:270被引量:1,109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 研究主题:艺术 美学 艺术批评 艺术学理论 当代艺术
- 周静

- 作品数:14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丹托 儿童文学 艺术史 历史性 禅学
- 张冰

- 作品数:42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 研究主题:艺术终结 丹托 艺术 命题 美学
- 王春辰

- 作品数:78被引量:5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央美术学院
- 研究主题:艺术 当代中国艺术 工作室 接地气 当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