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39篇“ 乙醇性肝损伤“的相关文章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代谢产物分析白首乌对乙醇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 2023年
-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阐述一年生、多年生白首乌代谢产物对乙醇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使用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白首乌提取物的化学组成,通过PubChem数据库及文献查找方法筛选出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预测成分靶点、获取疾病靶点并通过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筛选关键成分及核心靶点,最后对交集靶点进行富集通路分析与分子对接及可视化处理。经过筛选发现,白首乌含有25种已认证的生物活性因子,其在多年生白首乌中的含量显著高于一年生白首乌(活性成分有20种);一年生白首乌中含量显著高于多年生白首乌(活性成分有5种),验证了白首乌主要活性成分中的多糖类、氨基酸类能与潜在作用靶点发生相互作用。最后得出,一年生白首乌中的成分是通过减少细胞色素活性及减轻炎症反应来抑制乙醇性肝损伤及相关疾病,多年生白首乌中的成分则是通过影响基因表达及能量代谢途径来实现保护肝脏的功能。
- 宋婉钰李勇李春阳冯进吴承东马永强
- 关键词:白首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乙醇性肝损伤
- 毛木耳多糖对乙醇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0
- 2017年
- 采用乙醇诱导正常人肝细胞L02形成乙醇性肝损伤的体外模型,通过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活性氧(ROS)含量、胞外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等指标,评价毛木耳多糖提取物对乙醇性肝损伤的的保护作用及机理。结果表明,毛木耳多糖提取物的最佳作用浓度为40μg/m L时,与模型组相比较,细胞的存活率提高了26.84百分点,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含量显著下降,胞外转氨酶ALT和AST的活性降低。这一结果说明毛木耳多糖提取物能够提高损伤细胞的存活率,降低乙醇引发的肝内脂肪堆积,减少细胞凋亡,同时游离活性氧的检测结果显示毛木耳多糖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从而可推断其可能是通过抗氧化途径发挥防护作用。
- 赵爽荣成博张淑曼刘宇陈杰
- 关键词:毛木耳多糖乙醇性肝损伤活性氧
- 当归多糖治疗小鼠乙醇性肝损伤中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治疗小鼠乙醇性肝损伤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通过一次性高浓度乙醇灌胃建立小鼠乙醇性肝损伤模型,之后连续腹腔注射当归多糖6 d,血清生化检测MDA、SOD及GSH-Px,光镜观察肝形态结构变化。结果:小鼠乙醇性肝损伤后,血清MDA显著增高,SOD及GSH-Px显著下降,同时肝组织结构呈弥漫性脂肪变性损伤。用当归多糖治疗后,伴随肝组织结构的修复,血清MDA显著下降,SOD及GSH-Px增高。结论:当归多糖可通过阻断膜脂质过氧化起到保护肝细胞的作用,血清MDA、SOD及GSHPx水平的变化对判断肝的损害程度、病情发展、评估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 贾书花王东张宏峰赖雅文王改琴
- 关键词:当归多糖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肝损伤小鼠
- 六味五灵片对小鼠急性乙醇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初步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该文旨在研究六味五灵片对小鼠急性乙醇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实验将C57BL/6小鼠随机分成7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联苯双酯组(150 mg·kg-1),六味五灵片极低、低、较高、高剂量组(0.1,0.5,4,8 g·kg-1)。采用改良的造模方法(给药4 d后给予56%乙醇,6 g·kg-1灌胃2次,12 h/次)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小鼠血清中ALT,AST活性及肝组织中MDA,TG,TNF-α,IL-1β的含量和GSH,SOD的活性;HE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六味五灵片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ALT,AST的含量(P<0.05),提高GSH,SOD活性,减少肝组织MDA,TG的生成,降低肝组织中TNF-α,IL-1β的含量(P<0.05),且呈一定剂量依赖关系。同时,HE和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六味五灵片可显著改善乙醇引起的肝细胞肿胀度,水样变性和脂滴形成等肝组织损伤。结果表明,六味五灵片对急性乙醇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减轻脂质过氧化,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过表达相关。
- 尹萍崔鹤蓉章从恩张媛孟雅坤贺兰芝刘慧敏桑秀秀王伽伯柏兆方肖小河
- 关键词:乙醇性肝损伤六味五灵片保肝作用抗氧化
- 维药黑种草子对急性乙醇性肝损伤小鼠保护作用及抑制NF-κB炎性反应信号通路的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观察维药黑种草子对急性乙醇性肝损伤小鼠保护作用及对NF-κB炎性反应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方法: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组、阳性对照组、黑种草子水提液高剂量组(6 g/kg)、黑种草子水提液低剂量组(2 g/kg)。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每日均灌胃给予56度白酒10 m L/kg,连续灌胃15 d。禁食不禁水10 h后,观察小鼠一般状态,检测体质量,肝重,肝指数,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和肝指数均降低,血清ALT及AST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黑种草子水提液各组小鼠肝体质量和肝指数有所升高,血清ALT及AST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肝细胞明显气球样变性、坏死和并伴有少量炎细胞浸润,黑种草子水提液组较肝损伤模型组病变情况显著减轻。模型组NF-κB及TNF-α表达强度均高于空白组,黑种草子各给药组较模型组NF-κB及TNF-α表达强度均下降。结论:黑种草子水提液对急性乙醇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并且能明显抑制小鼠肝细胞NF-κB及TNF-α的表达。
- 于世博孔祥耀陈明翠何显珠吴宁
- 关键词:黑种草子乙醇性肝损伤小鼠NF-ΚB
- D-柠檬烯对乙醇性肝损伤大鼠抗氧化活性与NF-κB及COX-2表达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观察D-柠檬烯对乙醇性肝损伤大鼠抗氧化活性及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乙醇模型组,每日给予体积分数0.50的乙醇灌胃,前2周8mL/(kg·d),后4周为12mL/(kg·d);C、D、E组分别为D-柠檬烯低、中、高剂量组,乙醇灌胃同时每日分别给予D-柠檬烯100、200、400mg/kg灌胃;F组为水和D-柠檬烯单独高剂量组,每日给予水和D-柠檬烯400mg/kg灌胃;G组为甘利欣对照组,乙醇灌胃同时每日给予甘利欣200mg/kg灌胃。实验进行6周,末次灌胃禁食12h后,取血分离血清,留取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检测大鼠血浆和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NF-κB、COX-2表达情况。结果 B组大鼠肝组织呈大泡性脂肪变性,并有大量炎性细胞的浸润;D-柠檬烯各剂量组与B组相比,脂肪变性不同程度减轻,炎性细胞减少。与A组相比,B组血浆SOD、血浆和肝匀浆GSH-Px活力降低,血浆和肝匀浆MDA含量升高;D、E组血浆SOD以及C、D、E组血浆和肝匀浆GSH-Px活力均高于B组,C、D、E组血浆和肝匀浆MDA含量则低于B组(F=42.93~84.37,t=2.73~154.63,P〈0.05)。B组NF-κB、COX-2表达较A组明显增高,而D-柠檬烯各剂量组二者表达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38、49.76,t=9.93~15.25,P〈0.05)。F组大鼠各指标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D-柠檬烯能够增强乙醇性肝损伤大鼠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及肝组织NF-κB、COX-2蛋白表达,从而改善因乙醇暴露引起的肝损伤。
- 王广超梁惠韩磊丰暖王文成
- 关键词:柠檬烯NF-ΚB环氧化酶2
- 帕珠丸对慢性乙醇性肝损伤大鼠PPAR-α1与AMPK-α1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帕珠丸对乙醇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1(PPAR-α1)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1(AMPK-α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探讨其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8只纯系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联苯双酯组、帕珠丸低、中、高剂量组6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帕珠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56%红星二锅头酒10 mL·kg-1灌胃;正常组给予10 mL·kg-1生理盐水灌胃,每天上午1次,连续灌胃12周,复制乙醇性肝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帕珠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0 mL·kg-1帕珠丸混悬液灌胃,剂量依次为0.05,0.10,0.20 g·kg-1;联苯双酯组给予10 mL·kg-1联苯双酯滴丸混悬液灌胃,剂量为0.003 g·kg-1;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各组每天上午灌胃1次,连续灌胃3周。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及甘油三酯(TG)的水平,并检测肝组织中PPAR-α1 mRNA、AMPK-α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肝脏湿重和肝指数以及ALT,AST,TG,均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PPAR-α1 mRNA,AMPK-α1 mRNA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帕珠丸各剂量组与联苯双酯组肝脏湿重和肝指数及ALT,AST,TG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帕珠丸各剂量组与联苯双酯组PPAR-α1 mRNA,AMPK-α1 mRNA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帕珠丸可上调肝组织内PPAR-α1mRNA,AMPK-α1 mRNA的表达,提示该药对乙醇性肝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穆志龙任世存
- 关键词:乙醇性肝损伤乙醇
- 传统藏药“帕珠丸”对大鼠慢性乙醇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 目的:研究传统藏药“帕珠丸”对慢性乙醇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大鼠肝功能和组织酶活性的作用,以及对PPAR-α1和AMPK-α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帕珠丸对慢性乙醇性肝损伤大鼠...
- 穆志龙
- 关键词:乙醇性肝损伤
- 文献传递
- 纯芦荟汁对乙醇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纯芦荟汁对乙醇引起的肝损伤模型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效果.方法:采用乙醇复制大鼠肝损伤模型,测定肝组织的丙二醛(MDA)、甘油三酯(TG)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并观察肝脏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与肝损伤模...
- 张洁宏赵鹏李彬黄超培王彦武
- 关键词:乙醇性肝损伤肝脏保护
- 文献传递
- 紫甘薯花青素对小鼠急性乙醇性肝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被引量:5
- 2012年
- 为了探索紫甘薯花青素对乙醇性肝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将雄性ICR小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急性乙醇肝损伤模型组、水飞蓟宾阳性对照组(90 mg/kg)及紫甘薯花青素低、中、高剂量组(90、120、150 mg/kg)共6组,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表明,紫甘薯花青素各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降低急性乙醇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P<0.05)、AST的活性(P<0.05),升高组织中SOD(P<0.05)、GST(P<0.05)、CAT(P>0.05)的活性及GSH(P>0.05)的含量。说明紫甘薯花青素对乙醇引起的急性肝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 闫倩倩周玉珍张雨青
- 关键词:紫甘薯花青素肝损伤
相关作者
- 赵鹏

- 作品数:196被引量:982H指数:16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小鼠 小鼠免疫 免疫功能 安全性 毒性
- 李彬

- 作品数:139被引量:733H指数:16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小鼠 免疫功能 小鼠免疫 安全性 肝糖原
- 王彦武

- 作品数:127被引量:638H指数:14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小鼠 小鼠免疫 免疫功能 安全性 毒性
- 李凤文

- 作品数:124被引量:979H指数:15
- 供职机构:廊坊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小鼠 免疫功能 小鼠免疫 小白鼠 毒性
- 綦晓

- 作品数:7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 研究主题:小鼠肝细胞 乙醇性肝损伤 葡多酚 BCL-2表达 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