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尘螨过敏原Der p 7新的IgE抗原表位鉴定及尘螨交叉反应性的研究。方法:ELISA检测华东地区安徽省合肥市的尘螨过敏患者与尘螨过敏临床相关性较高的重组蛋白Der p 7的IgE结合率;通过ELISA和Dot Blot鉴定屋尘螨过敏原Der p 7的新IgE抗原表位;利用圆二色光谱法检测Der p 7和其突变体的结构及热稳定性;最后用ELISA和ELISA抑制实验鉴定尘螨新的交叉过敏物质。结果:通过ELISA实验检测发现,华东地区的合肥市内尘螨过敏患者体内IgE与Der p 7的结合率为36.2%,与华南地区的广州市(37.4%)和西班牙(34.7%)相近。然而,这一结合率受到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华北地区的北京市(19.3%)、乌克兰(22.67%)、意大利(28%)相比明显较低,而与非洲(56%)和日本(超过60%)相比则显著不同。ELISA和Dot Blot鉴定出尘螨重要过敏原Der p 7的两个新IgE抗原结合表位,分别是第36位天冬氨酸和第100位天冬氨酸。用圆二色光谱实验证明了Der p 7的结构稳定性,且突变后结构未发生改变,并检测了其热稳定性特征。最后用ELISA和ELISA抑制实验新发现了两种与尘螨存在交叉过敏的物质(小麦和花生)。结论:基于尘螨过敏原Der p 7与华东地区安徽省合肥市内过敏患者IgE的结合率及新的IgE抗原表位的研究为预防、诊断、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对开发尘螨过敏原低敏疫苗具有参考价值。发现新的尘螨交叉过敏物质为交叉过敏反应的预防、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目的:制备粉尘螨变应原第36组分(Der f 36)重组蛋白,鉴定其免疫原性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获得Der f 36核酸序列并进行人工合成,插入pET-28a(+)载体,制备pET-28a(+)-Der f 36质粒,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诱导表达和纯化后,获得重组变应原rDer f 36,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rDer f 36重组蛋白,IgE-ELISA检测其血清IgE结合率,IgE-ELISA抑制实验检测rDer f 36与rDer p 36的交叉反应性;HNEpC细胞与rDer f 36共孵育24 h后测定细胞因子;生物信息学软件比较Der f 36与Der p 36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结果:得到了Der f 36的编码基因,全长690 bp,相对分子质量为25.6 kD;IgE-ELISA鉴定rDer f 36血清IgE结合率为42.1%;IgE-ELISA抑制实验结果显示rDer p 36对rDer f 36的抑制率>50.00%[40.00%(8/20)],平均抑制率为52.98%。HNEpC细胞与rDer f 36共孵育后,IL-6、IL-8、IL-33、IL-25和TSLP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Der f 36和Der p 36的序列一致性为77.63%,理化性质较为相似;二级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均含有α螺旋、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且无规则卷曲含量最高;C2结构域显示高度重叠(RMSD=0.046)。结论:成功制备了rDer f 36重组蛋白,且具有免疫原性,为粉尘螨变应原单组分诊断及治疗奠定了基础。Der f 36与Der p 36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高度相似,决定其具有交叉反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