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59篇“ 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相关文章
- 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
- 2024年
-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强化豫东地区与长三角等地区产业发展互联互通,为商丘、周口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带来了历史机遇。商丘、周口两地近年来加强承接产业转移战略谋划,培育完善各类平台载体,建立健全招商工作机制,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在国内外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高质量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需要立足本地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明确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和重点,大力提升产业配套能力,着力优化发展软环境,有力有序地加以推进。
- 金东
- 关键词:产业转移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集群营商环境
- 产业转移与城市人口规模——来自“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证据被引量:2
- 2024年
- 基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一外生政策,使用2006—2019年中国28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政策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并进行了机制分析。主要的结论如下:(1)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政策使试点城市的人口规模平均增加了5.79%。(2)人口规模的变化引致劳动力资源的再配置,即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政策显著增加了试点城市的就业,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就业。(3)其机制包括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政策带来的大量企业进驻、更多的就业机会、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水平的提高、吸引人口流入进而扩大城市人口规模。(4)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政策效果具有异质性,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政策对城市人口规模扩张的促进作用更大。(5)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政策通过企业集聚和人口集聚效应改善了区域环境质量。
- 曹倩雯
- 关键词:承接产业转移城市人口规模
- 国内大循环背景下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低碳发展效应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基于2003-2020年地级市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对承接地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设立显著促进了承接地的低碳发展;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的低碳发展效应在资源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城市和非老工业基地城市间存在异质性;从作用渠道上看,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主要通过刺激绿色技术创新和提升政府环境关注程度来促进承接地低碳发展。
- 任亚运胡宇晨刘俊霞
- 关键词:低碳发展
-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蒙东(赤峰-通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研究
- 2024年
- 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高质量建设蒙东(赤峰-通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能够有效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在此过程中,应恪守生态红线,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抓手,利用后发优势,做好原地承接、邻近承接、差异化承接和异地承接,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体系,并根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以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优化布局产业集聚区。
- 赵然
- 关键词:产业转移示范区
- 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低碳发展效应研究——以大湘西地区为例
- 2024年
- 基于2013—2022年大湘西地区各市(州)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对大湘西地区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利于大湘西地区的低碳发展,且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投入和提升政府对低碳发展的关注度,有利于促进大湘西地区的低碳发展。
- 陈志刚杨琴周峥艳
- 关键词:低碳发展
- 承接产业转移与本地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来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证据
- 2024年
- 本文以设立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切入点,探寻国内产业转移能否通过促进国内大循环来推动国际循环,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深入分析了该项政策对承接地的本地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以及具体作用的微观机制。实证结果表明:设立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能够显著提升本地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并且这一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和异质性处理效应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显示,该项政策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创新效应来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进一步分析表明,设立国家级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区对当地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对非国有企业、非高技术行业的企业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区分具体示范区的结果显示,该项政策的实施促进了部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厘清承接国内产业转移与当地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之间的关系,能够为政府调整产业转移的配套政策和推动中西部地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益的启示。
- 文东伟唐宇晨
- 关键词:出口产品质量
- 区域人口规模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时空耦合研究——以湘桂赣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例
- 2024年
- 基于湘桂赣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108个县(市、区)人口数据,结合产业转移政策期间的基础设施数据,分析示范区内人口与基础设施空间特征,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基础设施同人口变化的协调性,旨在为基础设施投资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人口整体趋向收缩,县域人口外流加剧,但市辖区和部分产业发展较好的县域出现人口涌入,中心化现象加剧。(2)基础设施扩张速度快于人口增速,具有明显的阶段分异。(3)在县域尺度上,仅以邵东、江华为代表的4个县域呈现优质协调,县域整体呈现协调性分化。在市域尺度上,赣州市的耦合协调程度最佳,邵阳市耦合协调程度最低。
- 张鑫张丹闫一博张广森
- 关键词:产业转移人口规模基础设施
- 产业转移能否实现经济与低碳协同发展——基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碳减排效应视角被引量:1
- 2024年
- 科学分析我国区际产业转移中的碳转移效应,有利于推进产业转移与绿色低碳协同发展。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9年中国25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产业转移中的碳排放效应。研究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总体上显著提高了所在地碳排放水平,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示范区政策抑制了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绿色技术创新发展,以及弱化了环境规制,进而加剧了碳排放;西部地区与无明确承接区域的示范区带来了更为显著的碳排放,示范区设立提高了周边地区碳排放,但降低了产业转出地碳排放。本文为辩证审慎看待我国产业转移所存在的碳排放问题提供了学术参考,并为实现全国碳减排与产业空间优化提供了政策启示。
- 曾冰陈彦均韩加林
- 关键词:示范区碳排放产业转移
- 内陆地区承接产业是否会加剧空气污染:来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证据
- 黄必银
- 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能否降低碳排放?
-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设立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我国应对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政策,为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
- 谢琦
- 关键词:碳排放
相关作者
- 陈国生

- 作品数:459被引量:1,694H指数:18
- 供职机构:湖南工学院
- 研究主题:地方高校 可持续发展 乡村 指标体系 旅游
- 胡耀辉

- 作品数:31被引量:100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技术创新联盟 企业技术创新联盟 和谐管理理论 技术创新 创新联盟
- 肖璨

- 作品数:5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示范区 承接转移 拉森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承接产业转移
- 严晗

-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产业转移示范区 产业转移 信息服务体系 皖江城市带 信息服务
- 朱吉玉

- 作品数:50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经济发展 高校辅导员 高职院校 疫情 转变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