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篇“ 传统机械通气“的相关文章
- INSURE技术与传统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对比
-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与传统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有呼吸困难且需要呼吸支持的...
- 荣辉
- 关键词:传统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INSURE技术与传统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18
- 2018年
-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与传统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有呼吸困难且需要呼吸支持的NRDS患儿1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70例。观察组患儿生后尽快予以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患儿生后予以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不拔除气管导管直接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PaO_2、PaCO_2、PaO_2/FiO_2和FiO_2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用氧时间、治愈情况、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治疗后PaO_2增加而PaCO_2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_2高于对照组而PaCO_2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PaO_2/FiO_2增加而FiO_2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而FiO_2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和用氧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机械通气,INSURE术治疗NRDS临床效果显著。
- 荣辉
- 关键词:传统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体外膜肺氧合与传统机械通气在心肺辅助循环中疗效比较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与传统机械通气在心肺辅助循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4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机械通气治疗组30例,ECMO治疗组10例。监测所有患者生理、生化、血气分析、凝血等指标,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机械通气治疗组患者18例出院,7例院内死亡,5例脱离机械通气呼吸困难。ECMO治疗组5例出院,2例院内死亡,3例脱离体外循环困难。两组患者治疗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心率、呼吸率、血压在48 h时明显低于24 h,病情持续好转;ECMO治疗组患者在心率、呼吸率、血压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机械通气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浓度(HGB)在48 h时明显低于24 h,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病情持续好转;ECMO治疗患者的WBC、RBC和HGB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机械通气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MO治疗组的Pa CO_2、Pa O_2、Scv O_2明显高于机械通气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毛细血管嵌顿压(PAWP)无明显变化。ECMO治疗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右心房压(RAP)、右心室压(RVP)和心输出量(CO)明显低于机械通气治疗组,且治疗48 h时明显低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MO的呼吸辅助功能为机体提供了良好的内环境,是一种重要的生命支持形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刘欣伟柳云恩佟昌慈赵科研高燕金红旭张玉彪刘颖刘学磊丛培芳侯明晓
-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机械通气体外生命支持
- 高频震荡通气与传统机械通气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比较高频震荡通气(HFOV)与传统机械通气(CMV)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4年9月收治的12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高频震荡通气的60例患儿记为HFOV组,采用传统机械通气的60例患儿记为CMV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4h后,HFOV组患儿的SaO2、PaO2、PaCO2及FiO2、OI、a/APaO2等均较CMV组患儿显著改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基本相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震荡通气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CO2分压,提高患儿的SaO2和O2分压,使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改善患儿呼吸衰竭症状,促进患儿预后恢复,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 张丽
- 关键词:常频机械通气高频震荡通气新生儿呼吸衰竭
- ECMO治疗成人重症ARDS与传统机械通气的比较及研究新进展被引量:4
- 2015年
- 通过对国内外近年来治疗成人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相关文献的查阅、归纳及分析,可以基本证实与体外氧合膜肺(ECMO)相比,传统机械通气被医务工作者熟知,且应用较为广泛,但有其局限性。而ECMO已在治疗新生儿ARDS中作为标准方法,同时也在成人重症ARDS的治疗中展现出特有的优势。由于ECMO本身的特点,其疗效及预后并不确切,且治疗的风险与费用较高,在临床应用中仍存争议。但EMCO应用技术的进步有可能提高其疗效及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探索。
- 黄琳娜詹庆元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
- 气腹状态下传统机械通气模式时肺损伤的发生机制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应用
- 本课题研究大鼠在气腹状态下(气腹压力15 mmHg)采用传统通气策略(潮气量12mL/kg,调整呼吸频率使ETCO2维持在35-45mmHg)进行机械通气时(通气时间4h)肺损伤的发生机制,并研究气腹状态下肺保护性通气策...
- 高慎强
- 关键词:肺损伤
- 保护性机械通气与传统机械通气治疗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比较保护性机械通气与传统机械通气在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统计1991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烧伤总面积≥50%且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应用机械辅助通气治疗者共23例。根据通气模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A组为采用传统机械通气模式的6例患者,B组为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模式的17例患者。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动脉血PaO2/FiO2、PaCO2、相关并发症及临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后PaO2/FiO2明显增加(P<0.05),B组治疗后PaO2/FiO2较A组增加明显(P=0.006);两组机械通气治疗前后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6例患者死亡4例,1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呼吸衰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B组17例患者死亡5例,1例死于严重低蛋白血症,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应用机械通气期间,A组2例并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1例并发肺部毛霉菌感染;B组并发1例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结论保护性机械通气在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改善氧合效果较传统机械通气明显,并能减少急性肺损伤发生。
- 刘霞王甲汉李志清牛利斌黄磊
- 关键词:烧伤吸入性损伤机械通气
- 高频振荡通气与传统机械通气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比较早期使用高频振荡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与传统机械通气对孕龄30周之前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等发病率的异同。方法将孕龄25~29+6周早产儿在出生后1 h内随机分配到高频振荡通气(HFOV)组或传统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ventilation,CV)组,统计两组的ROP发生率。结果 HFOV组婴儿ROP发生率为7.4%;CV组婴儿ROP发生率为11.5%,两组婴儿ROP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65,P=0.607)。两组比较支气管发育不良、病死率、脑室内出血、气漏、对听力测试失败、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需要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肺出血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拔管后输氧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HFOV与CV在孕龄30周之前早产儿的ROP发病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OV的使用并不增加脑室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肺出血等情况的发生率。
- 陈蓓苏萍马庆宁林广
- 关键词:高频振荡通气传统机械通气早产儿早产儿视网膜病
- 高频震荡通气与传统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HFOV)与传统机械通气(CM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出符合纳入分析条件的相关文献12篇,采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定性、定量综合分析,得出合并OR值及其95%的可信区间.结果:与CMV相比,HFOV能明显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呼吸功能(P<0.05)以及降低慢性肺部疾病的发生率(P<0.01),但增加了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危险性(P<0.05);在HFOV和CMV两种通气方式导致的气漏发生方面,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用Meta分析认为应用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优于CMV,并可减少慢性肺部疾病的发生,但应注意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并发症发生.
- 李强孙正香李贵南
- 关键词:高频震荡通气呼吸窘迫综合症传统机械通气META分析新生儿
-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和传统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观察传统机械通气和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情况。方法选择40例急性呼吸衰竭新生儿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传统机械通气,B组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A组潮气量(VT)10~12ml/kg,气道峰压(PIP)<25cmH2O,呼气末正气(PEEP)(5.0±1.5)cmH2O,呼吸频率(RR)60次/min;B组VT为5~8ml/kg,PEEP为(7.6±1.5)cmH2O,RR为40~60次/分。结果转归比较:两组所有病人均治愈。呼吸机参数比较:两组在维持SaO2在90%以上且PaCO2<8.0kPa的呼吸机各项参数,A组的VT(10.11±1.20)ml/kg、PIP(24.01±2.10)cmH2O、PEEP(7.50±1.50)cmH2O,两组VT、PIP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PEEP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气比较:pH值A组7.35±0.10,B组7.25±0.15;PaCO2为A组(6.90±0.72)kPa,B组(93.0±2.8)kPa;两组pH、PaCO2、SaCO2(%)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并发症比较:A组肺损伤4例,循环系统并发症3例,B组无。结论传统策略和肺保护性策略通气均能治愈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但后者并发症较少。在维持PH、PaCO2、PaO2、SaO2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肺保护性通气的呼吸机参数VT和PIP较传统通气明显降低。
- 周贻荣周小坚李昌崇
- 关键词:呼吸衰竭潮气量气道峰压呼吸末正压
相关作者
- 苏萍

- 作品数:21被引量:357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早产儿 高频振荡通气 婴儿 新生儿 传统机械通气
- 李斌

- 作品数:330被引量:1,044H指数:15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 研究主题:脓毒症 META分析 脓毒症大鼠 急性重症胰腺炎 ICU
- 岳伟岗

- 作品数:65被引量:481H指数:15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META分析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ICU患者 机械通气 俯卧位通气
- 陈蓓

- 作品数:16被引量:100H指数:7
- 供职机构: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早产儿 高频振荡通气 传统机械通气 新生儿 新生儿肺动脉高压
- 张志刚

- 作品数:254被引量:1,675H指数:20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META分析 ICU 随机对照试验 机械通气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