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856篇“ 伦理观“的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女性伦理观研究
马克思主义女性伦理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通过考察女性在社会中所处地位和角色的历史演变,科学分析女性的权利和社会作用,努力建构的一种兼容道德差异、内容更加多元丰富的社会道德念体系。本文将尝试对这一念体...
罗欣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女性伦理
崇贤尚能,续中华人才伦理观
2024年
中国传统儒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内容独特、体系完整的政治哲学思想。儒家政治承载了历代儒者对政治、社会、人伦的美好期许,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人性论为逻辑起点、以内圣外王之治为理想归旨、以道德自律与礼法约束为保障、以尊贤使能为主轴的尚贤政治思想,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石如梦
关键词:道德自律内圣外王儒家政治伦理观政治哲学思想
马克思书信中的家庭伦理观研究
马克思与家人之间的书信展示了马克思的家庭伦理观。马克思这些与亲人之间的书信既包含了家庭日常生活的亲情,也反映了他对家庭伦理的理性反思与价值取向,体现了他对资本主义社会腐朽家庭伦理观的批判,真实地呈现了其家庭伦理观发展的脉...
张梓豪
关键词:家庭伦理观爱情婚姻家庭
积极伦理观下算法歧视治理模式的革新被引量:6
2024年
算法技术已借助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角色,其也因技术中立性不断遭受现实挑战而呈现出事实上的歧视性。重新审视算法歧视及其治理路径是发挥算法积极作用、避免算法消极影响的重要前提。传统伦理观念影响下的算法歧视治理模式存在价值念偏航、治理结构失衡及技术治理落后的问题,影响算法歧视治理实效。社会发展促进了伦理观念的革新,积极伦理观的树立可以为算法技术向善的实现提供理论指引。算法治理结构的优化及反歧视技术水平的提高是纠正算法歧视的重要前提,理念、制度及技术三维措施的综合运用方可在算法领域实现科技向善的伦理目标。
梅傲
汉语成语与中华民族的伦理观和审美
2024年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与生俱来,汉语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国古代社会形成的汉民族皇权至上念、男尊女卑念、血缘亲疏念和正统排异念等传统伦理观,以及以“圆”为美、以“正”为美和以“对称”为美等传统审美,无不在汉语成语中有着深刻的反映。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注重从历史和文化延续性的视角去把握和分析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宁佐权
关键词:汉语成语中华民族伦理观审美观
浅析济慈诗歌中的“音景”书写与伦理观建构
2024年
济慈诗歌中不仅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图景画卷”,更有美妙生动的“音景景”,二者交相辉映,相辅相成。对自然、乡村的“高保真”音景书写体现了诗人和谐统一的伦理观;而工业革命所形成的“声音帝国主义”则打破了这种和谐,以一种霸权的存在侵蚀着人类的伦理道德念。借助“音景”书写,济慈表达了对建构和谐伦理观的期待和向往。
逯阳孙灏然
关键词:济慈诗歌伦理观
儒家优秀家庭伦理观中的教育之道及当代运用
2024年
家庭伦理是家庭正常运转的根基,是维系家庭成员幸福和睦与优质发展的保障,更是教育子女、立德树人的源头活水。儒家文化含有大量优秀的家庭伦理教育思想,如仁爱忠恕、亲亲为大、克己复礼、孝悌为先等。自古至今,这些优秀的家庭伦理观念一直起着调节社会、家庭关系的作用,并逐渐规范化,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行为准则与育人经验,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挖掘儒家文化中优秀家庭伦理所蕴含的道德规范、教化之法,并将其与核心价值相结合,运用到新时代家庭构建之中,不仅可以夯实家庭本身所具有的实践与教育价值,还有助于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刘思远
关键词:儒家家庭伦理家庭教育
后疫情时代医学生医学伦理观再建立的思考
2024年
后疫情时代,高校医学生作为基层医务人员的主要储备力量与实践者,在疫情管控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当代高校医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医学技能,还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因此,高等医学类院校更需加大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医学伦理观再建立的重视程度。本文从医学伦理观的内涵阐释、医学伦理观再建立的必要性与方法论等角度试做论述,旨在倡导高校医学生医学伦理观的有效建立,从而全面提高疫情的防控水平,促进我国医学体系的全面提升。
周钢王全军张东旭席佳越聂慧芳
关键词:医学生医学伦理观
民间文学作品中的伦理观——以苗族民间文学作品为例
2024年
何为伦理?就是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包括了人的情感、意志力、人生和价值等方面。在一些民间文学作品中,伦理观并非完全被颠覆,但为了表达故事的主题,配合人们的主流情感,往往没有被正确或完善地诠释,与现实伦理观相违背。具体表现为:有违道德伦理的行为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和交代,或者被过分夸大、忽视,违背者没有得到对应的下场。
刘欣
关键词:民间文学作品伦理观意志力道德伦理人与自然关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超越初探被引量:1
2024年
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开展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展开,逐渐对近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进行反思与超越,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该思想从生态价值理念、生态治理策略及生态治理目标体系上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与实践缺陷,不仅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向,而且为全球性生态环境的解决提供了中国智慧与方案。
路雪莲
关键词:生态正义

相关作者

陈爱华
作品数:149被引量:376H指数:8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伦理关系 伦理 伦理价值 德性 伦理风险
郑斯扬
作品数:34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伦理观 乡土写作 乡土文学 乡土中国 女性
刘玮玮
作品数:46被引量:156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道教 道家 老年人 女性伦理 女性伦理观
屈振辉
作品数:180被引量:249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南女子学院
研究主题:环境伦理 环境法 生态 生态文明 伦理
任继周
作品数:268被引量:3,515H指数:38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草地农业 农业 伦理学 草地 草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