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19篇“ 伸肌腱止点“的相关文章
改良肌腱重建手术的临床应用
2025年
探讨实施改良肌腱重建手术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2008年9月-2024年9月此时间段内行手术治疗的锥状指患者98例进行对比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传统重建)与观察组49例(改良肌腱重建),评价两组治疗影响。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达到了93.88%、治疗满意度97.96%,与对照组79.59%、83.67%相较更高;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2.01±0.15)分低于对照组(3.49±0.27)分;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4.08%,低于对照组18.37%;经过研究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传统重建治疗方法相比,改良肌腱重建手术的治疗效果更加可靠,可减轻患者疼痛,预防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运用。
唐艳波谷云峰
关键词:锤状指
微型锚钉修复肌腱断裂术后患指屈功能及肌腱粘连的效果观察
2023年
探讨微型锚钉修复肌腱断裂术后患指屈功能及肌腱粘连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手指肌腱断裂者40例,以自愿、平行对照原则进行研究。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为(44.78±6.93)min、(6.76±1.09)d,短于对照组的(70.58±10.27)min、(8.85±1.58)d,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4个月、6个月的肌腱粘连优良率分别为为55.00%、55.00%、65.00%,高于对照组的15.00%、20.00%、25.00%,P<0.05;且术后3个月、4个月、6个月研究组手指屈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0.00%、95.00%、100.00%,高于对照组的65.00%、70.00%、80.00%,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5.00%,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 微型锚钉修复肌腱断裂术对患指屈功能与肌腱粘连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值得推广。
田文杰凡国庆王高明
关键词:屈伸功能肌腱粘连并发症
应用游离腕横纹皮瓣携带桡侧腕屈肌腱-舟骨组织重建环指肌腱与组织缺损一例被引量:1
2023年
患者 男,17岁,因电车车轮摩擦伤致左手环指远指间关节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同时伴有部分指肌腱以及处部分骨质同时缺损,远节呈锤状指状态。一期行清创、消毒,5 d后在全身麻醉下行游离腕横纹皮瓣携带部分桡侧腕屈肌腱-舟骨组织重建手指伴有肌腱缺损的组织缺损。根据缺损面积,设计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营养血管的腕横纹皮瓣,根据肌腱缺损长度,同时携带部分桡侧腕屈肌腱及部分舟骨结节骨皮质,一枚直径1.0 mm克氏针固定远指间关节于直位,将皮瓣内舟骨结节骨块置于骨缺损处,一枚直径0.8 mm克氏针固定,同时远节指骨基底置入强生1.3 mm螺纹缝线锚钉,加固缝合皮瓣内的桡侧腕屈肌腱,重建肌腱,应用4-0不可吸收线修复肌腱近端与肌腱残端,同时将游离腕横纹皮瓣覆盖在缺损处,桡动脉掌浅支与环指尺侧指动脉端端吻合,皮瓣掌浅支伴行静脉与掌侧皮下浅静脉吻合,皮瓣浅静脉与指背静脉吻合。术后皮瓣无动、静脉危象,顺利存活。术后6周拔出克氏针开始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远指间关节活动度为1°~85°,接近正常。手指功能恢复良好,腕关节活动正常,患者较为满意(图1~11)。
王维满泓伯田宇
关键词:克氏针固定舟骨伸直位环指
带[母]长肌腱的[母]趾腓背侧甲床瓣修复手指肌腱及甲床缺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带长肌腱的趾腓背侧甲床瓣修复手指肌腱及甲床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21年12月,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应用带长肌腱的趾腓背侧甲床瓣修复手指肌腱及甲床缺损9例9指,其中男7例7指,女2例2指,年龄21~46(平均34.2)岁。致伤原因:磨损伤2例,电刨伤5例,热压伤1例,利器伤1例。均为手指远侧指骨间关节背侧及甲床复合组织缺损,其中拇指1例,示指3例,中指4例,环指1例。均为甲床、末节背侧软组织及肌腱缺损,甲床及软组织缺损面积2.6 cm×1.3 cm~3.1 cm×1.7 cm。肌腱缺损长0.4~0.8 cm、宽0.8 cm。末节指骨背侧部分骨质缺损3例,面积为0.3 cm×0.4 cm~0.6 cm×0.7 cm。1例为急诊手术修复,8例为亚急诊手术修复,实施以趾腓侧趾背动脉滋养的带长肌腱的趾腓背侧甲床瓣移植,切取甲床瓣面积3.0 cm×1.5 cm~3.3 cm×2.0 cm,切取肌腱长1.0~2.0 cm、宽0.8 cm。修复手指缺损肌腱及甲床,并用锚钉固定肌腱末端于末节指骨重建手指肌腱。小腿部供区直接拉拢缝合,后内侧取全厚皮片植皮覆盖。术后定期随访,根据皮瓣的外形、色泽、质地、感觉、指体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2~37(平均23)个月,拇、手指指甲生长平整、有光泽、外形饱满,皮瓣外形无臃肿,质地柔软,肤色有轻度色素沉着,保护性感觉恢复,供区行走功能无影响、无疼痛。手指远侧指骨间关节活动度在53°~72°,无并发症。按Dargan功能评定,结果优8例8指,良1例1指。结论:带长肌腱的趾腓背侧甲床瓣是修复手指肌腱及甲床缺损的一种可行修复方法。
刘铭波王江龙郑锦标朱伟民
关键词:甲床损伤肌腱移植
手指肌腱撕脱性骨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手指肌腱附着在末节指骨背侧,其功能主要为维持手指展,当手指受到背侧屈曲外力时,可能造成肌腱的过度牵扯,导致肌腱损伤甚至末节指骨撕脱性骨折[1]。早在19世纪,Segond报道了第1例运动伤造成手指末节垂指畸形,Mason等[2]在1930年通过手术缝合对肌腱损伤进行治疗,1936年,Smillie使用小夹板和石膏固定远侧指间关节对手指肌腱损伤行保守治疗,但效果不佳[3]。研究表明,手指肌腱撕脱性骨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形成锤状指畸形,因此治疗的目标是恢复末节指骨的展功能。单纯的肌腱损伤时,对于依从性好的患者可尝试保守治疗,即小夹板过位固定6~8周。
杨力韦葛堇黄建芬施冬冬
关键词:伸肌腱撕脱性骨折
关节镜下桡侧腕短肌腱清理术与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桡侧腕短肌腱(ECRB)清理术和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对慢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慢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关节镜下ERCB清理手术组(25例)和冲击波组(25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臂、肩、手障碍(DASH)评分,梅奥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重返工作时间评估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治疗后功能评分与患者基本资料的相关性。结果:功能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DASH评分及VAS评分显著下降,MEPS评分显著提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3个月时,冲击波组和手术组两组间DASH评分无显著性差异(46±12 vs 49±11;P=0.39),冲击波组MEPS评分显著高于手术组(87±7 vs 80±7;P=0.002),而冲击波组VAS评分显著低于手术组(2±1 vs 3±1;P=0.002)。在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两组间在DASH评分、MEPS评分及VAS评分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冲击波组功能评分与性别、年龄及体质指数(BMI)相关,而手术组功能评分与年龄、局封次数及ECRB病变程度相关。结论:关节镜下ECRB清理手术和冲击波均是治疗慢性肱骨外上髁炎的有效方法,在治疗后早期缓解疼痛方面冲击波治疗优于关节镜下ECRB清理术。
李宏李宏云姚伟薛啸傲华英汇陈世益
关键词:肱骨外上髁炎关节镜清理术冲击波治疗
一种指肌腱撕脱骨折闭合复位固定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指肌腱撕脱骨折闭合复位固定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板和固定钉,所述固定钉的前端能够插入到中节指骨中,所述固定板能够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手指上,且所述固定板能够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固定钉的尾端连接...
高航飞刘殳封冰许波熊明月李向明桂鉴超蒋逸秋
克氏针加肌腱线牵引修复指肌腱断裂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估克氏针加肌腱线牵引修复肌腱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克氏针加肌腱线牵引修复肌腱27例。结果术后随访患者26例,时间6~12个月。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法评定功能:优13例,良10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8.5%。结论应用克氏针加肌腱线牵引重建肌腱,操作简单,效果满意。
吴陈胜朱世强江红萍董巍林清南
关键词:伸肌腱止点
手指末节肌腱撕脱性骨折的微创治疗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手指末节指肌腱撕脱性骨折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1年3月,应用克氏针微创纵行固定远侧指骨间关节对15例手指肌腱撕脱性骨折进行手术治疗,术后6~8周拔除克氏针,进行主动手指关节屈功能训练。结果术后15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15例撕脱骨块均骨性愈合,远侧指骨间关节间隙正常,关节面平整,无下垂畸形,关节无疼痛。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法评定疗效,优12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应用克氏针微创纵行固定远侧指骨间关节治疗手指末节指肌腱撕脱性骨折,不用切开复位骨块,手术微创,骨块愈合好,关节面平整,远侧指骨间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唐继全吴欢霖杨建平刘荣林滕涛
关键词:微创伸肌腱止点撕脱性骨折
经骨隧道逆行打结重建肌腱治疗锤状指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经骨隧道可吸收线逆行打结重建肌腱治疗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1月-2021年6月,应用经骨隧道可吸收线逆行打结重建肌腱治疗11例腱性锤状指患者。其中伤后7~30 d 8例,伤后30~60 d 3例。术中以克氏针支架跨远指间关节外固定,术后不限制患指其他关节活动,并于术后42~50 d拆除克氏针外固定支架。结果术后11例获得5~18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按Crawford锤状指功能判定法评价:优5例,良5例,可1例。结论经骨隧道可吸收线逆行打结重建肌腱技术治疗锤状指,手术操作简便,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王振海宋庆辰赵锁柱张磊王雷
关键词:锤状指可吸收线止点重建

相关作者

金光哲
作品数:357被引量:1,029H指数:1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皮瓣修复 皮瓣 修复手部 显微外科技术
巨积辉
作品数:996被引量:2,293H指数:21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皮瓣修复 皮瓣 第二趾 指损伤
王凯
作品数:58被引量:206H指数:9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皮瓣 再植术 第二趾 足趾
李春江
作品数:75被引量:345H指数:10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锤状指 骨折 缝合法 张力带 内固定
胡争波
作品数:8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
研究主题:岛状皮瓣 锤状指 外科手术 伸肌腱止点 掌长肌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