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5篇“ 促胃液素“的相关文章
- 粪钙卫蛋白和促胃液素在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2025年
-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腹痛、肾脏损害以及关节痛等[1]。约50%患儿患有腹型HSP,以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起病,甚至出现肠梗阻、肠套叠、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2]。
- 王叶萍吴绿仙应玲静许博
- 关键词:粪便钙卫蛋白促胃液素腹型过敏性紫癜
- 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17在胃癌前疾病中的临床研究
-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胃癌前疾病阶段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PG-Ⅰ/PG-Ⅱ比率(PGR)和促胃液素-17(G-17)的水平,初步探讨PG-Ⅰ、PG-Ⅱ、PGR和G-17对胃癌前疾...
- 费丽红
- 关键词:胃癌胃癌前疾病胃蛋白酶原萎缩性胃炎
- 幽门螺旋杆菌抗体、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17与胃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幽门螺旋杆菌抗体、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17与胃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2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并以70例胃炎患者做对照,比较不同临床分期胃癌患者血清幽门螺旋杆菌抗体阳性率、胃蛋白酶原水平、促胃液素-17,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上述因子与胃癌的相关性。结果胃癌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抗体阳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抗体阳性比例逐渐升高;胃癌患者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Ⅱ及促胃液素-17高于对照组(P<0.05),胃蛋白酶原Ⅰ低于对照组(P<0.05);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Ⅱ及促胃液素-17逐渐升高,胃蛋白酶原Ⅰ水平逐渐降低;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幽门螺旋杆菌抗体、胃蛋白酶原Ⅱ和促胃液素-17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396、0.059和0.047,而胃蛋白酶原Ⅰ的回归系数为-0.040。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抗体、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17与胃癌的临床分期相关。
- 张振山姚天宇许迪
- 关键词:胃蛋白酶原胃癌
- 颊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促胃液素、胃动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观察颊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促胃液素(GAS)、胃动素(MTL)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7例F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颊针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两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尼平消化不良指数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血清GAS、MTL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共脱落5例,包括中途退出研究3例,转院两例;对照组脱落3例,观察组脱落两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33/36),高于对照组的77.78%(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尼平消化不良症状指数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尼平消化不良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GAS、MTL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颊针治疗FD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GAS、MTL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马巧宁田丹丹雷宏斌马竹蕊李艳
-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痞满多潘立酮片促胃液素胃动素
- 血清TGFBI蛋白、促胃液素-17及幽门螺杆菌-IgG水平对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血清TGFBI蛋白、促胃液素-17(G-17)及幽门螺杆菌-IgG(HP-IgG)水平对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陕西省三二〇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行ESD治疗的255例早期胃癌患者,按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20例)和未复发组(235例)。收集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术前TGFBI蛋白、G-17、HP-IgG水平,分析行ESD的早期胃癌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各指标及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ESD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组浸润深度为黏膜下层占比及术前血清TGFBI、G-17、HP-IgG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高血清TGFBI蛋白、G-17、HP-IgG水平及浸润深度为黏膜下层是早期胃癌患者ESD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术前血清TGFBI蛋白、G-17、HP-IgG联合检测预测早期胃癌患者ESD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大于三者单独诊断(P<0.05)。结论联合检测ESD前血清TGFBI、G-17、HP-IgG水平对早期胃癌ESD术后复发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究。
- 潘春生范志刚
- 关键词:早期胃癌
- 自拟莪黄和胃汤对脾虚湿瘀型慢性胃炎患者疼痛、胃蛋白酶原比值及血清胃蛋白酶原Ⅰ、促胃液素17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自拟莪黄和胃汤对脾虚湿瘀型慢性胃炎患者疼痛、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及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促胃液素17(G-17)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脾虚湿瘀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莪黄和胃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胃肠道功能症状评定量表(GSR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PGR及血清PGⅠ、G-17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SRS、VAS评分及血清PGⅠ、G-17水平和PGR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莪黄和胃汤可有效减轻脾虚湿瘀型慢性胃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胃肠激素水平,疗效显著。
- 张爱红原培谦赵小婷靳浩邓丽青
- 关键词:慢性胃炎视觉模拟评分法
- 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17在胃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促胃液素-17对胃癌癌前病变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7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消化科行胃镜检查的472例消化道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胃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比较不同病理分型(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异型增生组)、萎缩性胃炎患者不同萎缩部位(胃体萎缩组、胃窦萎缩组、胃窦+胃体萎缩组)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PGR)、促胃液素-17水平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血清PG和促胃液素-17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最佳临界值。结果萎缩性胃炎组和异型增生组患者血清PG-Ⅰ、PGR水平明显低于浅表性胃炎组[61.8(56.0,95.6)μg/L、57.8(32.6,85.6)μg/L比93.2(84.5,149.4)μg/L,7.9(4.9,11.5)、6.4(4.2,8.2)比13.0(9.5,18.5)](P<0.05);三组间PG-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窦萎缩组患者血清PG-Ⅰ、PGR高于胃体萎缩组[139.7(79.1,193.1)μg/L比59.8(42.6,77.1)μg/L、16.7(8.8,20.8)比5.6(2.4,7.9)](P<0.05)。胃窦萎缩组和胃窦+胃体萎缩组患者血清促胃液素-17水平均明显低于胃体萎缩组[5.5(5.2,8.5)pmol/L、6.7(5.2,9.2)pmol/L比10.8(7.7,17.5)pmol/L](P<0.05)。根据ROC曲线,以PGR≤10.95为萎缩性胃炎的临界值,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6%、68.7%,以促胃液素-17≥9.95 pmol/L为临界值,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64.1%。胃癌癌前病变组PGR与促胃液素-17联合检测的检出率高于浅表性胃炎组(P<0.05)。结论PGR对提示胃黏膜病变具有较高稳定性,促胃液素-17对提示胃窦萎缩具有独特优势,PGR和促胃液素-17可作为胃癌癌前病变的筛查指标。
- 费丽红冀子中
- 关键词:胃癌癌前病变胃蛋白酶原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
- 预见性护理对胃穿孔患者术后促胃液素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胃穿孔患者术后促胃液素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行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的患者92例,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护理2周后,比较两组促胃液素水平、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2周后,两组促胃液素水平均较护理前上升,且观察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护理期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19.57%,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护理2周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护理前低,且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5.65%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提高胃穿孔患者术后促胃液素水平及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程度。
- 赵俊芳
- 关键词:胃穿孔预见性护理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 血清促胃液素-17、胃蛋白酶原及幽门螺杆菌抗体筛查胃癌前状态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胃癌是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病死率居各种恶性肿瘤前列,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本文探讨血清促胃液素-17(G17)、胃蛋白酶原及幽门螺杆菌抗体筛查胃癌前状态的价值,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早期预防提供参考。
- 李炳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抗体胃蛋白酶原胃癌前状态
- 预见性护理对胃穿孔术后患者促胃液素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胃穿孔术后患者促胃液素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胃穿孔患者研究资料,将采用常规护理的42例患者研究资料纳入对照组,将采用预见性护理的43例患者研究资料纳入观察组。两组均连续护理1周,观察两组护理前后促胃液素水平,并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1周后,两组促胃液素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55.73±12.95)ng/L高于对照组(46.18±13.7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穿孔术后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促胃液素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金硕
- 关键词:胃穿孔预见性护理并发症发生率
相关作者
- 张万岱

- 作品数:641被引量:9,959H指数:46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研究主题: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胃炎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 宋于刚

- 作品数:260被引量:1,029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研究主题:生长抑素 脾虚证 胃泌素 胃肠激素 D细胞
- 姚永莉

- 作品数:215被引量:659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研究主题: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 诊治进展 生长抑素 胃癌前病变
- 张磊

- 作品数:350被引量:1,852H指数:21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医院感染 并发症 豹皮樟总黄酮 肝纤维化 根除幽门螺杆菌
- 伍忍

- 作品数:24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胃酸分泌 胃泌素 大鼠离体 胰岛B细胞 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