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3篇“ 儿科医院感染“的相关文章
-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统计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现状,分析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出生1248例新生儿进行调查研究,统计新生儿性别、体重、胎龄、分娩方式、住院天数、高胆红素血症、静脉营养、溶血、羊水污染情况、败血症、肺炎、母亲产前感染、窒息、呼吸窘迫综合症、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并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48例新生儿感染例数为36例,感染率为2.88%。体重、胎龄、住院天数、静脉营养、窒息、肺炎、败血症、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是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分娩方式、羊水粪染、母体产前感染、溶血与新生儿科医院感染无相关性(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体重<2.5 kg、胎龄<37周、住院天数≥15 d、进行静脉营养、有窒息、有肺炎、有败血症、有高胆红素血症、有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是影响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体重<2.5 kg、胎龄<37周、住院天数≥15 d、静脉营养、窒息、肺炎、败血症、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与新生儿科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 王迪张瑞王鑫
- 关键词:新生儿医院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
- 精细化护理在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防控中的护理质量效果分析
- 2024年
- 分析精细化护理在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防控中的护理质量效果。方法 本次报告以2022年4月-2023年4月为时间区间,研究对象从该时间区间内本科室接收的新生儿中选取76例,采取电脑随机抽样方式分组为对照组(常规管理模式)和观察组(精细化护理模式)各38例。比较观察2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护理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档案记录、业务考核、护理安全、护理操作等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1例(2.63),明显更低(P<0.05)。护理前两组的SAS和SDS评分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对照组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防控工作采取精细化护理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够使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减少纠纷,另一方面,能够极大提升护理质量,在临床实践中建议广泛运用。
- 李山山
-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
- 柯氏模型在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柯氏模型在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知识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2年1—6月、7—12月,分别抽取常州市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未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的医务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培训方法,试验组给予柯氏模型培训方法,培训后进行反应、学习、行为、结果4个层级的评估。结果:培训后试验组的知识接受程度、学习主动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感控知识、实操技能考核、综合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培训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柯氏模型用于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中,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学习积极性、知识接受度,感控知识的掌握度和临床实操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培训满意度。
- 刘盈陈梦雯贺芳黄岩李雪梅
- 关键词:柯氏模型知识培训
- 精细化护理管理在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 2023年
- 针对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防控中落实精细化护理管理工作的实际作用进行全面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200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并根据数字随机排列组合形式,将200例新生儿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各100例。针对对照组新生儿采取常规护理手段,针对研究组新生儿则采用精细化护理管理措施,在护理一段时间后,针对两组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针对两组新生儿医院感染率进行对比能够发现,研究组新生儿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且研究组新生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实际对比意义。结论 针对住院新生儿基于精细化护理管理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医院感染风险,还能够全面提高新生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对于提高医院整体安全性,推动医院长久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全面推广。
- 邱雨寒
- 关键词:医院感染
- PDCA循环在儿科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管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 2022年
- 分析PDCA循环在儿科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100例儿童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感染消毒隔离管理措施;研究组实施PDCA循环干预模式下的感染消毒隔离管理措施,对比两组患儿的实施措施前后的院感发生率、抗生素的使用率,主要负责研究对象的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以及两组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的院感发生率、抗生素的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的手卫生合格率以及患儿、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儿科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管理中,能有效降低院感发生率,减少儿科医院内抗生素的使用率,同时,提高医院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以及患儿、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 牛艳芳
- 关键词:PDCA循环手卫生
-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防控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在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防控,应用精细化护理管理,探究应用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纳入研究时段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期间,抽取在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200例开展研究,回顾患儿的相关资料,回顾护理方式,以其不同之处作为分组原则,将200例患儿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组样本均为100例,100例患儿用常规护理(对照组)、100例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精细化护理管理(实验组),随后对两组病房内物品卫生合格情况、医院感染率、护理纠纷、护理质量、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1)针对两组病房内物品卫生合格情况进行评分,即针对空气、奶瓶、奶嘴、消毒液、灭菌物品、手卫生等合格情况进行评分,经对比,实验组以上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针对两组医院感染率进行统计对比,即针对肠炎、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下呼吸道感染、肠炎等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比显示实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3)统计两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据统计对比,实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4)针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评估量表为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表,包括项目有护理安全、业务考核、基础护理、护理记录,护理之后,对以上评分进行对比,实验组护理安全、业务考核、基础护理、护理记录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5)针对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表对其进行评估,包括项目有护理操作、住院环境、健康知识宣教、服务态度等,护理之后,对以上评分进行对比,实验组护理操作、住院环境、健康知识宣教、服务态度等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防控中,应用精细化护理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病房内物品卫生合格情况、减少医院感染率及护理纠纷,还能提高护理质量与家属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曾倩邹带娣
- 关键词:护理纠纷护理质量
- 基于灾害脆弱性分析的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被引量:12
- 2022年
- 目的对某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风险事件进行评估,明确需要优先关注的感染预防与控制(以下简称感控)风险事件及改进关键点,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方法基于灾害脆弱性分析方法,结合文献回顾与工作实践,某院新生儿科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小组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指标的初步筛选,进而通过问卷对初筛指标逐一评估,结合Kaiser模型的风险值评估表形成新生儿科感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感控风险值评估问卷。2020年5月,以问卷形式请小组成员对风险指标发生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评分,然后计算危害风险值并采用矩阵分析法划分风险带。结果新生儿科感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管理指标11项,执行指标20项,结果指标7项。危害风险值排序前5的指标依次为:手卫生方法不正确(39.20%)、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不到位(39.04%)、奶液未现配现用(38.19%)、医院感染暴发(38.02%)和手卫生依从性低(37.99%)。严重度高而准备度低的指标包括与乳类喂养相关的3项指标以及与物体表面清洁消毒相关的3项指标。矩阵分析结果显示,处于高风险带的指标有9项,处于中风险带者7项,处于低风险带者22项。结论本研究基于灾害脆弱性分析明确了新生儿科的医院感染管理风险事件,管理者应优先关注处于高风险带的指标,对于危害风险值高而准备度低的指标需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并采取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避免医院感染暴发。
- 冯小芳王丽钠陈靖娴孙彩霞
- 关键词:医院感染风险评估
- 行动研究法在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采用行动研究法制订护理干预方案在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12月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1000例作为对照组,并选取医院2020年1—12月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10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感染管理法管理,观察组采用行动研究法制订的干预方案管理,观察病房物品卫生达标情况;新生儿的感染情况及医护人员相关情况。结果实施基于行动研究法制订的干预方案后,观察组新生儿病房内空气、奶瓶与奶嘴、灭菌物品、消毒液及医护手卫生合格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医护人员医院感染与手卫生知晓、手卫生依从、洗手正确、隔离患儿措施执行、医疗垃圾分类正确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行动研究法制订的干预方案在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降低医院感染率。
- 肖礼花肖艾青廖镇宇肖鹏飞
- 关键词:行动研究法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
- 护理管理应用于儿科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效果探讨
- 2022年
- 探讨护理管理的应用对儿科医院感染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均取自眉山市人民医院儿科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诊的60例小儿患者,及同期护理工作人员60名,行随机模式下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抽取30名护理人员及30例患儿,为之开展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前者以PDCA循环护理管理作为护理路径,后者开展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开展后抽查合格率(护理人员着装规范、手卫生、输液流程规范、消毒液使用、医疗物品分类)、手卫生管理依从率(无菌操作开始前、接触患儿前后、接触患儿体液及血液后、接触患儿周边环境后)、医院感染率、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七步洗手法、戴手套免洗指征、接触无菌物品时)、细菌污染超标监测情况(室内空气、物品表面、探视人员手及医护人员手)。结果:开展PDCA循环管理的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人员着装规范、手卫生、输液流程规范、消毒液使用、医疗物品分类抽查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经护理管理后,测得5项手卫生管理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30例小儿患者在院获得感染率更低(P<0.05)。60名护理人员均在开展科室管理后,测得30名观察组护理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各项得分呈更高水平(P<0.05)。观察组医疗物品分类抽查中,细菌污染超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PDCA循环护理管理用于儿科护理管理中,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升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依从率,规范各项护理操作,减少细菌污染。
- 黄慧敏
-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护理管理儿科手卫生细菌污染
-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与护理措施的关系
- 2020年
- 目的调查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发生趋势,探索医院感染与护理措施的关系。方法严格落实感染防控的护理措施,调查分析该科室2017—2019年的器械相关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护理人员手卫生、感染患病率等数据。以2017年数据为定基,分析2018年和2019年的变化趋势。结果2019年患病率和感染例次率均低于2017年(均P<0.05)。2019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感染率低于2017年(P<0.05)。2019年空气和手卫生效果评分均高于2017年(均P<0.05)。2019年护理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评分、手卫生依从性评分、接触患者前依从性评分、清洁无菌操作前依从性评分、接触患者环境后依从性评分均高于2017年(均P<0.05)。结论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始终贯穿整个护理工作中,落实护理措施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也可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可。
- 蔡爱琴郭佳周彦生李桂香李妍
- 关键词:医院感染护理措施
相关作者
- 薛珍珍

- 作品数:18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医院感染 导管室 医用 外接 引流管
- 马金香

- 作品数:87被引量:698H指数:13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 患病率 医学生 高血压 脂肪肝
- 朱贵勤

- 作品数:16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导管室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医院感染 介入放射学
- 黄小红

- 作品数:46被引量:657H指数:12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抗菌药物 医院感染 锐器伤 核苷(酸)类似物 合理用药
- 熊靖

- 作品数:10被引量:123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儿科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