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06篇“ 先天性囊肿“的相关文章
子宫肌层先天性囊肿伴平滑肌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3年
女性盆腔囊肿比较多见,如输卵管囊肿、卵巢囊肿等,但是原发于子宫的肌层先天性囊肿比较罕见,目前国内外仅见极少数报道。现就最近我院收治的1例子宫肌层先天性囊肿伴平滑肌瘤的病例,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南楠李志义段筱娟吴启峰冷飞云
关键词:先天性囊肿子宫肌层平滑肌瘤病理分析输卵管囊肿盆腔囊肿
女性生殖器官先天性囊肿超声诊断及介入治疗46例被引量:1
2009年
女性生殖器官先天性囊肿多见于生育期,包括卵巢冠囊肿及来源于子宫、阴道壁、外阴部的先天性囊肿等,其中以卵巢冠囊肿多见。随着超声专业人员对妇科囊性肿物鉴别诊断能力的提高和超声设备的改善,囊肿术前正确诊断率明显提高。1997年1月~2006年12月,经检查确诊为女性生殖器官先天性囊肿共46例,经超声及结合妇科检查(简称妇科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超声介入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韩艳华栗玉彬冯萍李秋颖张柳
关键词:女性生殖器官先天性囊肿超声介入治疗
松果体先天性囊肿的影像诊断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松果体先天性囊肿的CT与MRI影像表现及诊断特征。方法搜集26例松果体先天性囊肿病例,回顾性对照分析其CT与MRI表现,研究其诊断特征。结果26例松果体先天性囊肿均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有完整光滑的囊壁,囊壁信号强度变化或CT值类似于脑灰质,囊壁可有轻微强化改变,囊液为长T1长T2水样信号,CT值与脑脊液近似。结论CT平扫易遗漏诊断,MRI诊断松果体先天性囊肿优于CT,特别是矢状位图像,有助于明确囊肿与第三脑室后部的关系,MRI应作为本病检查的首选方法。
戴书华刘卫金张冬戚跃勇张启川孙清荣文利
关键词:松果体先天性囊肿磁共振成像(MRI)
松果体先天性囊肿的影像诊断
松果体囊肿过去国内文献报道较少,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MRI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本病的发现明显增加,并对其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大多数是在MRI检查时无意中发现.发病率占同期颅脑MRI检查的3‰,本文结合文献对其...
戴书华张冬戚跃勇张启川孙清荣文利
关键词:松果体囊肿先天性囊肿影像诊断MRI检查
文献传递
子宫、阴道先天性囊肿超声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
2006年
高伟栗玉彬
关键词:超声介入治疗先天性囊肿子宫阴道B超介入治疗妇科检查
鞍上池先天性囊肿1例
2005年
刘传英门光国
关键词:囊肿鞍上池
子宫先天性囊肿的超声诊断与介入治疗被引量:3
2002年
栗玉彬冯平
关键词:超声诊断介入治疗
松果体先天性囊肿的CT与MRI诊断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松果体先天性囊肿的CT与MRI表现和特征。材料与方法 搜集 3 8例松果体先天性囊肿 ,回顾性对照分析其CT与MRI表现。结果  3 8例松果体先天性囊肿均表现为囊性病变 ,有完整光滑均匀的囊壁且无异常强化 ,囊壁信号强度变化或CT值类似于灰质 ;囊液为长T1长T2 水样信号 ,CT值与脑脊液近似。结论 MRI是诊断松果体先天性囊肿的有效方法。
刘智惠林超李静伟王永奇
关键词:松果体先天性囊肿磁共振成像CT
前列腺先天性囊肿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2000年
杨庆梓焦建刘禄明
关键词:前列腺囊肿CT
松果体先天性囊肿的MRI诊断被引量:4
1998年
目的:明确MRI在诊断松果体先天性囊肿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13例松果体先天性囊肿病人进行MR检查,其中7例做增强扫描。结果:13例囊肿均位于松果体区,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光滑锐利。病灶最大直径2.2cm,最小0.6cm。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表现为高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仿。7例增强检查者,病灶本身均无强化,其中2例包膜强化。2例CT扫描呈类圆形低密度区,CT值为12-16Hu,囊壁呈线状稍高密度,边界清楚。结论:MRI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可直接形成三种位置图像,进而完好地显示该病灶的大小、形态、部位及性质。
张通王国华姜之民安丰新吴新彦
关键词:松果体先天性囊肿磁共振成像

相关作者

王国华
作品数:147被引量:779H指数:13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IQ IDEAL X线计算机 CT
张通
作品数:53被引量:229H指数:9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CT MRI诊断 X线计算机 CT诊断
张冬
作品数:191被引量:524H指数:12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CT 脑星形细胞瘤 X线计算机
戚跃勇
作品数:314被引量:982H指数:14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影像诊断
戴书华
作品数:171被引量:662H指数:1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研究主题:CT 磁共振成像 MRI CT诊断 多层螺旋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