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8篇“ 克隆性疾病“的相关文章
- 一步法筛查和/或诊断克隆性疾病的试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步法筛查和/或诊断克隆性疾病的试剂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试剂组合物包括八组抗体,为能用于一步法筛查和/或诊断克隆性疾病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用组合物,应用时使用5管并行的方案,其中第一组抗体、第二组抗体分别用于...
- 王卉陈曼王爱先宫美维吴雪英甄军毅杜晴郭亚
- 文献传递
- 一步法筛查和/或诊断克隆性疾病的试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步法筛查和/或诊断克隆性疾病的试剂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试剂组合物包括八组抗体,为能用于一步法筛查和/或诊断克隆性疾病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用组合物,应用时使用5管并行的方案,其中第一组抗体、第二组抗体分别用于...
- 王卉陈曼王爱先宫美维吴雪英甄军毅杜晴郭亚
- 文献传递
- 血清CD3^+、CD4^+、CD8^+T细胞诊断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白血病)的价值
- 2020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在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7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选择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的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的表达率,同时将观察组患者分为急性白血病(A组)和慢性白血病(B组),比较两组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表达情况,分析白血病轻重与免疫功能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CD3^+T细胞、CD4^+T细胞表达率依次为(61.72±15.43)%、(32.64±7.5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8.95±16.24)%、(37.54±7.43)%,CD8^+T细胞表达率(33.45±6.36)%显著高于对照组(26.51±7.27)%(P<0.05);A组患者的CD3^+T细胞、CD4^+T细胞表达水平为(57.59±10.43)%、(62.93±11.08)%,均显著低于B组(62.93±11.08)%、(33.42±5.19)%,CD8^+T细胞表达率(34.85±6.27)则高于B组(31.67±5.58)%(P<0.05);且rsCD3^+T=0.623,rsCD4^+T=0.714,rsCD8^+T=-0.755,P均<0.05。结论: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表达紊乱,临床可借助上述T细胞表达水平进行疾病诊断及病情判断。
- 王水雯王培
- 关键词:白血病CD4CD8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非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及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差异性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非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及骨髓涂片的细胞形态差异进行研究。方法选取MDS患者与非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患者共165例,其中85例MDS患者作为观察组,80例非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中骨髓细胞及外周血进行涂片,并分析和判定异常细胞比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涂片中巨核细胞、幼红细胞、幼粒细胞及原始粒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棒状小体(Auer小体)、假性Pelger-Huet样核异常细胞、异常胞质颗粒、原粒细胞、核出芽、核空泡、核浆发育不平衡及高分叶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多圆核巨核细胞、单圆核巨核细胞、畸形血小板、淋巴样小巨核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DS中诊断价值最重要的是细胞形态学的异常,但部分病例在早期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技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 张红祥张夏玮李伟
- 关键词:细胞形态学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外周血
- 再生障碍性贫血转化为骨髓恶性克隆性疾病病例1例
- 根据患者就诊时临床资料,患者病初诊断为SAA,予以CsA免疫抑制、雄激素促造血及对症支持治疗,临床表现无改善,患者外周血三系细胞仍明显减少,之后选择大剂量CTX治疗,经隔离预防、治疗措施,无严重感染并发症,治疗后第35个...
- 李红张志华郝长来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
- 文献传递
- 大颗粒淋巴细胞克隆性疾病被引量:1
- 1994年
- 大颗粒淋巴细胞(LGL)是一种形态上可辨认的淋巴细胞亚群,其形态特点为:胞体较正常淋巴细胞大,胞浆丰富,有明显嗜天青颗粒,颗粒可粗可细,部分细胞无颗粒。这类细胞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10%~15%,由CD^(3+)和CD^(3-)的两个细胞群体组成:CD^(3+)LGL为激活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它介导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
- 杨仁池
- 关键词:淋巴细胞克隆粒细胞白血病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的克隆性疾病
-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发病机制是T细胞免疫亢进介导的造血组织损伤,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征候群,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抑制...
- 江倩
- 文献传递
- 恶性克隆性疾病伴红细胞G6 PD缺陷二例
- 1998年
- 马旭东杨素美
- 关键词:克隆病恶性
- NrasG12D基因阳性的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合并脑梗死一例并文献复习
- 2023年
-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的一种克隆性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归类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DS/MPN)[1].在欧美国家,几乎90%的病例为60岁以上的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65~75岁,以男性为主,发病率为3/10000~4/10000[2-3].
- 李芸芸吴涛毛东锋鱼玲玲刘文慧梁顺玉
- 关键词: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NEOPLASM合并脑梗死
- 我如何诊断和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被引量:1
- 2023年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费城染色体阴性的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较常见的亚型,年发病率为1~2.5/10万,发病高峰年龄在50~70岁[1]。ET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克隆性疾病,表现为巨核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导致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1]。ET的发病机制为基因突变或其他因素导致JAK-STAT信号通路高度活化[2]。ET的驱动基因突变包括JAK2 V617F、钙网蛋白基因(CALR)及骨髓增殖性白血病蛋白基因(MPL)突变,分别占50%~60%、15%~35%及2%~4%[3-4]。20%~30%的患者存在MPN非特异性基因突变(包括信号通路、转录因子、DNA甲基化、组蛋白甲基化以及剪接基因等)[5]。
- 张磊付荣凤
- 关键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费城染色体克隆性疾病骨髓增殖JAK2巨核细胞
相关作者
- 许小平

- 作品数:111被引量:215H指数:8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研究主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淋巴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骨髓增生异常 骨髓增殖性疾病
- 林果为

- 作品数:148被引量:41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 研究主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 急性白血病 淋巴瘤
- 黄晓军

- 作品数:1,144被引量:5,457H指数:2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后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 白血病
- 李薇

- 作品数:459被引量:1,996H指数:17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肿瘤 白血病 肺癌 多发性骨髓瘤 急性白血病
- 马燕

- 作品数:30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研究主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 骨髓增殖性疾病 白血病转化 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