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1篇“ 免疫缺损“的相关文章
不同免疫缺损状态下HIV-1感染者病毒载量与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相关性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不同免疫缺损状态下HIV-1感染者首次病毒载量与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的相关性。方法:新发现HIV-1感染者150例检测首次血浆HIV-1病毒载量、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计数,计算CD4^(+)/CD8^(+)比值,分析病毒载量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相关性。结果:新发现HIV-1感染者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mm^(3)38例(25.3%), 200~349/mm^(3) 68例(45.3%),350^(4)99/mm^(3) 34例(22.7%),≥500/mm^(3) 10例(6.7%)。病毒载量<10^(3)CPs/mL5例(3.3%),10^(3)~10^(4) CPs/mL 23例(15.3%),10^(4)~10^(5) CPs/mL 89例(59.4%),10^(5)~10~6 CPs/mL 25例(16.7%),10~6~10~7 CPs/mL8例(5.3%)。CD4^(+)/CD8^(+)比值与轻度免疫缺陷组(r=-0.449,P=0.008)、中度免疫缺陷组(r=-0.249,P=0.041)及重度免疫缺陷组(r=-0.488,P=0.002)病毒载量均呈负相关。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轻度免疫缺陷组及中度免疫缺陷组病毒载量无相关性(P>0.05),与重度免疫缺陷组病毒载量呈负相关(r=-0.361, P=0.026)。结论:在艾滋病诊疗过程中联合检测病毒载量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和病情监测。
吴亚云孙怡华虞莹季霄雷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毒载量
免疫缺损宿主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与肺结核的临床及HRCT征象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非免疫缺损宿主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和肺结核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学表现,探讨对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与肺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提示意义的临床因素和HRCT征象,以帮助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方法:收集201...
兰长青
关键词:肺结核病体层摄影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用于重组猿免疫缺损病毒-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注射液中复制型SIV的检测
2014年
目的:建立重组猿免疫缺损病毒-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uman 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SIV-hPEDF)注射液中复制型SIV的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在提取重组SIV-hPEDF注射液供试品基因组RNA后,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供试品中的复制型SIV。结果:经过3次实验,所得TAT RNA标准品标准曲线均线性良好,线性方程为Y=-3.248lgX+38.12,相关系数为0.994;重组SIV-hPEDF注射液供试品中复制型SI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所建立的复制型SI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准确,可用于重组SIV-hPEDF注射液中复制型SIV的检测。
秦玺李永红杨琦杨靖清于雷杨玉帅徐莉饶春明
关键词:基因治疗药物
一类人体免疫缺损病毒传播的人群生态动力学模型的渐近解
2013年
研究了人体免疫缺损病毒传播的动力学模型,描述了流行性传染病区域的人群传播规律,利用摄动方法对艾滋病的传播动力学非线性方程作出了渐近解,并讨论了它的一致有效性.最后对动力学模型的解作了定量、定性方面的讨论.
莫嘉琪
关键词:HIV传播艾滋病摄动
免疫健全与免疫缺损宿主肺隐球菌病临床对比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状态患者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2年8月―2012年8月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9例患者中,入选免疫健全组20例,免疫缺损组19例。所有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均为阴性。首发症状依次为咳嗽、咳痰和发热,其中13例(33.3%)无明显症状。免疫缺损组的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免疫健全组(P=0.048)。影像学检查显示,免疫缺陷组的双肺弥漫混合性病变构成比显著高于免疫健全组(P=0.022)。1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3例行手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22例予抗真菌单药治疗,1例予氟康唑联合抗肿瘤治疗,2例未行治疗即出院。随访资料完整者27例,均获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及病灶吸收。结论肺隐球菌病可发生在免疫健全宿主,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与患者的免疫状态有关。诊断主要依赖病理学检查。可根据不同患者的免疫状况进行治疗,预后良好。
李宁李敏万欢英
关键词:隐球菌病免疫状态
免疫缺损状态下隐球菌性脑膜炎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
2012年
目的比较两种方案治疗免疫缺损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 47例免疫缺损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A组27例先给予氟康唑(FCZ)加5-氟胞嘧啶(5-FC)再用两性霉素B(AmB)加5-FC治疗;B组20例先给予AmB+5-FC再用FCZ+5-FC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1)治疗1个月后,隐球菌芽孢阴转率A组为20.0%、B组为52.6%,B组阴转率高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芽孢消失时间无差异(P>0.05);(2)脑脊液隐球菌培养阴转率A组为58.3%%、B组为88.9%,B组阴转率高于A组(P<0.05),B组阴转时间快于A组(P<0.05);(3)治疗总有效率A组为66.7%,B组为90.0%,B组疗效好于A组(P<0.05);(4)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但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采用先AmB+5-FC再使用FCZ+5-FC治疗方案治疗免疫缺损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较好。
黎彦君玉艳红吴继周
关键词:隐球菌性脑膜炎两性霉素B氟康唑氟胞嘧啶免疫缺损
治疗人体免疫缺损病毒的合成药物与方法
一种用以治疗人体免疫缺损病毒感染患者的合成药物。该合成物包括有效的计量有:自楝树(印度楝)获得的成分;以及一种补充蛋白质。该合成物的被制造是以:将楝树粉末与水接触以允许所述水自所述楝树粉末中提取成分以制造一种水提物;混合...
洛杰师·洛达归师南
文献传递
四川省人体免疫缺损病毒抗体检测实验室现状及对策
2007年
目的调查四川省人体免疫缺损病毒(H IV)抗体检测实验室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对四川省二级以上医院的139个实验室进行问卷调查,了解H IV抗体检测实验室的硬件配置、实验室管理和质量保证程序运行情况。结果139个实验室,通过卫生厅组织的专家验收53个,实验室没有开展室内质控77个。超过50%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部分配套设施不完善。结论四川省H IV抗体检测工作生物安全和室内质控应加强管理,针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工作十分必要。
袁红黄文方王为
关键词:实验室
尿激酶体外抑制人体免疫缺损病毒的侵染能力(英文)
2005年
人体免疫缺损病毒的包膜蛋白gp120的V3环区包含一段在人类蛋白质中很少出现的高度保守序列,但这段序列与纤溶酶原被纤溶酶原激活剂酶切位点附近序列有同源性.由于V3环区在人体免疫缺损病毒侵染细胞过程中的重要性,评估了尿激酶对人体免疫缺损病毒侵染能力的影响.通过检测逆转录酶活力,P24抗原的表达和合胞体形成情况发现尿激酶可以抑制人体免疫缺损病毒对多种淋巴瘤和白血病细胞系,如MT4、CEM、H9和外周血单核细胞的侵染能力,并且这种抑制与尿激酶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那些能够被尿激酶抑制的人体免疫缺损病毒株其V3环区序列必须与纤溶酶原激活区序列同源,实验室常用病毒株包括BRU和RF以及某些野生病毒株.研究结果显示尿激酶在体外实验中可以抑制人体免疫缺损病毒的侵染能力.
刘建宁张德正Carole LeContel陈平Victor Gurewich张菁陈新园
关键词:尿激酶GP120纤溶酶原人体免疫缺损病毒
有效的多重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免疫缺损病毒(HIV)的寡核苷酸引物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同时检测人生物样本中的丙型肝炎病毒和人免疫缺损病毒的方法和试剂盒。
K·M·戈曼D·R·帕特森J·M·林南K·宋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陈政良
作品数:163被引量:527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MBL 天然免疫 原核表达 MBL基因
严晓伟
作品数:249被引量:1,644H指数:21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高血压 胆固醇外流 心力衰竭
刘凤玲
作品数:7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CHO细胞 突变体 蛋白 突变型
冯瑞娥
作品数:148被引量:794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肺疾病 文献复习 病理诊断 IGG4 间质性
王澎
作品数:103被引量:769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研究主题:体外抗菌活性 药敏试验 细菌耐药性监测 酵母菌 氟康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