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666篇“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的相关文章
载脂蛋白E敲除(ApoE^(-/-))小鼠整装(whole-mount)主动脉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的血管外膜淋巴管成像
2024年
目的 探索载脂蛋白E敲除(ApoE^(-/-))小鼠整装(whole-mount)主动脉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显示血管外膜淋巴管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ApoE^(-/-)小鼠整装主动脉,进行淋巴管内皮受体1(LYVE1)、 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染色后组织经5 g/L苏丹黑B处理30 min、组织透明液透明,移至自制的样本容器中,荧光显微镜下成像。结果经5 g/L苏丹黑B处理的整装主动脉可见血管自发荧光显著降低,外膜淋巴管的特异性荧光强度显著增强,更易观察且不会对其他通道荧光产生干扰。结论 建立的ApoE^(-/-)小鼠整装主动脉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血管外膜淋巴管的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好。
何玉莲钟文飞林彩燕李玉婷冯森玲严鹏科
关键词:淋巴管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量子点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及其应用评价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和量子点免疫荧光组织化学(quantum dot-based immunohistochemistry,QD-IHC)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和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比较并探讨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诊断、预防及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4例COVID-19确诊、疑似和排除组患者分别用CLIA和QD-IHC法进行抗体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种方法检测SARS-CoV-2抗体在COVID-19患者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较高,能满足临床需要。与核酸检测相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高。(2)SARS-CoV-2抗体与COVID-19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3)间断观察9例确诊组患者发现,1例SARS-CoV-2抗体于发病100天内转阴;3例患者于100~180天内转阴。结论抗体检测能提高COVID-19患者的确诊率,适合作为COVID-19的初筛及疑似病例的辅助诊断,对于疾病的严重程度、转归、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应用的有效周期具有重要意义,CLIA优于QD-IHC法。
刘莹刁波何泽民薛燕南黄前川丁进亚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抗体
一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
本发明属于免疫分析和生物技术应用领域,具体为一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解决现有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缺陷的问题,包括:初染,分析蛋白A和蛋白B在待测细胞或组织切片的表达情况;然后复染:利用磷酸盐缓冲液清...
覃秀桃王耀琴杨利军郑海亮许素铭张旻
文献传递
一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
本发明属于免疫分析和生物技术应用领域,具体为一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解决现有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缺陷的问题,包括:初染,分析蛋白A和蛋白B在待测细胞或组织切片的表达情况;然后复染:利用磷酸盐缓冲液清...
覃秀桃王耀琴杨利军郑海亮许素铭张旻
文献传递
胚胎脑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漂染技术在神经元发生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为更客观地观察胚胎脑神经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建立胚胎脑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漂染技术。方法灌流固定,取胚胎14天(E14)大鼠脑,低熔点琼脂糖包埋,振动切片机连续冠状切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漂染,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波形蛋白(Vimentin)和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双阳性细胞呈黄色荧光,胞体位于脑室区,长突起呈放射状。ChAT阳性细胞呈红色荧光,除胞体位于脑室区,长突起呈放射状伸展外,可见皮层板区也有阳性细胞集聚。结论此项技术可直接观察到胚胎脑神经祖细胞和成神经细胞的完整形态,并通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鉴定其表型,从而阐明相互之间的关系。
敖然吴美延赵慧周莉陈爱军
关键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神经元发生
六种抗大鼠Nogo-A分子单克隆抗体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特性的比较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检测和比较6种针对大鼠Nogo-A分子不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mAb)应用于中枢神经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特性,从而决定它们今后可能的应用范围和方法。其中4种mAb是针对Nogo-A分子中Nogo66片段,分别命名为No-go66-1、Nogo66-2、Nogo66-3和Nogo66-4;其他2种mAb是针对Nogo-A分子氨基端(570-691)肽段,分别为Nogo-N1和Nogo-N2。方法:利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Nogo-A mAb抗体对大鼠神经组织的反应性与特异性。结果:正常SD大鼠脊髓组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结果显示,制备的6种抗大鼠Nogo-A分子mAb均可以与商品化的兔抗大鼠Nogo-A多克隆抗体(PcAb)双标记;其中Nogo66-1、Nogo66-2、No-go66-4和NogoN-2 mAb可与MBP阳性细胞双标记,与GFAP阳性细胞不共存;而Nogo66-3和NogoN-1 mAb不仅可以与MBP阳性细胞双标,同时也可以和GFAP阳性细胞共存。结论:Nogo66-1、Nogo66-2、Nogo66-4和NogoN-2 mAb可很好的识别组织中的Nogo-A分子,用于免疫组化研究。
邓斌刘芳芳赵湘辉于才勇卞干兰冯睿鞠躬王键
关键词:NOGO-A单克隆抗体组织化学
量子点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GST-π的表达
2011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GST-π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量子点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8例乳腺癌组织中的GST-π的表达情况。结果148例乳腺癌中GST-π的表达率为60.8%,其表达与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Ⅱ~Ⅲ级组高于Ⅰ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05,P=0.036);Ⅲ~Ⅳ期组明显高于Ⅰ-Ⅱ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36,P=0.011);GST-π的表达与ER、PR负相关,与C—erbB-2正相关(r=0.282,P=0.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GST-π的表达状况对预测乳腺癌患者疾病的发展、预后具有一定意义;对乳腺癌患者的化疗用药具有参考价值。
徐玉林朱珊许志亮涂毅孙圣荣
关键词:乳腺癌GST-Π量子点免疫组化
EgM9蛋白免疫犬肠系膜淋巴结中抗体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定位被引量:5
2010年
以EgM蛋白免疫犬、EgM蛋白免疫后感染原头蚴犬及感染原头蚴犬3个组的肠系膜淋巴结为材料,用FITC标记羊抗犬IgG和羊抗兔IgG,分别采用一步法和三步法免疫荧光技术检测EgM蛋白免疫犬肠系膜淋巴结上的IgG和特异性IgG。结果显示,EgM蛋白免疫犬、EgM蛋白免疫后感染原头蚴犬的肠系膜淋巴结组织有清楚可见的荧光点,而感染原头蚴犬的肠系膜淋巴结荧光较弱。两种方法均证明,EgM蛋白免疫犬后在其肠系膜淋巴结中可以产生特异性抗体。
石保新巫剑张壮志张文宝米晓云古努尔.吐尔逊岳城吐尔洪.依米提张旭赵莉郝呈普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抗体反应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应用改进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水稻根尖细胞微管结构的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植物细胞微管在细胞形态建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体积小,且结构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观察到清晰的微管形态有一定的困难。本实验以水稻根尖为材料,介绍了一种改进的植物细胞微管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用此方法可以观察到清晰、完整的植物微管形态,此法对观察其它植物细胞微管结构也具有指导作用。
计淑霞盖国琛戴绍军刘炜
关键词:植物细胞微管
新型单克隆抗体荧光探针和pH值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应用
荧光探针技术是一种借助荧光显微镜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实时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荧光探针技术灵敏度高、可视性强,并且对所研究的目标细胞或者生物大分子干扰小、无损伤,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荧光探针已经在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分析化学...
武祥龙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李金莲
作品数:145被引量:362H指数:11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三叉神经中脑核 神经元 人体解剖学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阳性
武胜昔
作品数:186被引量:468H指数:11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受体亚型 小鼠 MRNA 脊髓背角 脊髓
李云庆
作品数:464被引量:1,069H指数:14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
研究主题:脊髓背角 人体解剖学 神经元 脊髓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李新军
作品数:8被引量:10H指数:3
供职机构: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后髁突软骨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间接性颞下颌关节损伤 创伤 颞下颌关节
庞有旺
作品数:35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一八零医院
研究主题:三叉神经中脑核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阳性 免疫细胞化学 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