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31篇“ 全因死亡率“的相关文章
- 基于心肌梗死的全因死亡率风险预测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提出了基于心肌梗死的全因死亡率风险预测方法及系统。从数据库中调取预设时间段内的全因死亡率对应的因心肌梗死死亡人数及其生理数据;利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全因死亡率对应的因心肌梗死死亡人数及其生理数据进行生理数据参考值设...
- 李佳王昊徐晗赵志勇张峻方纬吴燕文张艳娟窦海容
- 中国成年人体力活动和久坐时间轨迹与全因死亡率关系的研究
- 2025年
- 目的已有研究证实体力活动及久坐与健康状态密切相关。但个体体力活动水平和久坐时间在生命历程中并非一成不变,常常随年龄增加发生变化。本研究旨在识别中国成年人体力活动(PA)与久坐时间(ST)轨迹并探索与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2004年至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采用多变量组基轨迹模型中删失正态模型识别随生命历程变化的体力活动与久坐时间轨迹模式,使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体力活动与久坐时间轨迹分组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联。结果共纳入10576名具有2轮及以上完整随访数据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本研究识别出4种体力活动与久坐时间轨迹。34.9%表现出PA水平下降,ST维持中等水平的特点,其余为低PA低ST(13.5%)、中PA高ST(32.8%)、高PA高ST(13.8%)。中PA高ST人群(HR=0.54,95%CI:0.37~0.78,P=0.001)、高PA高ST人群(HR=0.27,95%CI:0.11~0.65,P=0.002)死亡风险明显低于低PA低ST者,降低PA中ST组死亡风险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HR=0.82,95%CI:0.59~1.16,P=0.257)。结论本研究识别出了4种中国成年人PA与ST轨迹,并强调长期保持较高PA水平对降低死亡风险的重要性。
- 曹岁霞霍亚婷刘静春王予童刘卉萌张彬艳徐坤杨佩莹曾令霞党少农颜虹米白冰谭颖
- 关键词:全因死亡率
- 口腔就诊行为、口腔健康和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究口腔就诊行为、口腔健康与全因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1999年至2004年和2011年至2018年共计36174名参与者的临床数据。口腔健康状况使用牙周健康状况、牙体健康状况和牙列完整性这三个指标进行评估。口腔就诊行为频率由最近一次口腔就诊至今的时间间隔评估。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算死亡风险的危险比率及95%置信区间,通过中介分析探究口腔就诊行为在口腔健康状况欠佳与全因死亡率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30%的人群患有轻度至重度牙周炎,38.9%的人群至少有15个龋齿,21.2%的人群至少有15个牙齿缺失,超过50%的人群最后一次口腔就诊行为发生于1年以内。经过平均9.03年的随访,共发现6012例死亡病例。口腔健康状况不佳与全因死亡率较高有关。最近一次口腔就诊行为发生于1年内与全因死亡率降低相关。无论口腔健康状况如何,参与者均能从良好的口腔就诊行为中获益。中介分析发现,口腔就诊行为对牙周炎、龋齿、牙齿缺失和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联具有中介作用。口腔就诊行为的中介作用在60岁以上的参与者中最为明显,但在60岁以下的参与者中并不明显。结论:促进良好的口腔就诊行为对预防与口腔健康相关的全身健康风险具有的公共卫生意义。年轻群体通过良好的口腔就诊行为改善全因死亡率的作用有限,应探索其他切实可行的措施。
- 朱轶娜许克惠万美辰贾帅林李婧马赛牛丽娜
- 关键词:口腔健康全因死亡率口腔诊疗牙周治疗
- 单不饱和式脂肪酸与腰痛和全因死亡率的关系:基于NHANES流行病学因果推论
- 2025年
- 背景:单不饱和式脂肪酸多被认为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一种脂肪酸,有部分研究认为其可能造成人体多部位的非炎症性疼痛。目的:探讨单不饱和式脂肪酸对腰痛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的影响,以提供腰痛管理和预防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干预策略。方法:采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结合美国NHANES数据库的大样本数据,分析单不饱和式脂肪酸对腰痛发生及全因死亡率的潜在关联。利用多种统计模型(如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回归、简单中位数法、加权中位数法和加权中值法等)对结果进行验证和敏感性分析,以增强因果推断的可靠性。在NHANES研究中,使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不同脂肪酸比值的独立预测值,并控制混杂因素。使用KaplanMeier曲线、log-rank检验和限制性三次样条曲线评估单不饱和式脂肪酸与全因死亡率之间的潜在非线性关系。结果与结论:研究发现,单不饱和式脂肪酸的升高与腰痛风险的显著升高相关,表明该脂肪酸具有不利作用。同时,单不饱和式脂肪酸可能增加腰痛患者的全因死亡率。这为单不饱和式脂肪酸对腰痛及全因死亡率潜在影响提供了的新见解,并为腰痛的营养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支持在欧洲人群中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作为预防和管理腰痛的策略之一,但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探索具体的生物机制和临床应用潜力,以应用于完善中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指导。
- 汤笑尘杨敬言成俞沛郝华焘李涵玉于栋
- 关键词:NHANES腰痛全因死亡率
- CD24/Siglec-10轴相关的血清标志物在心肺复苏成功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不良的神经系统预后预测上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CD24/Siglec‑10轴相关的血清标志物在心肺复苏成功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不良的神经系统预后预测上的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研究发现在自主循环恢复后一周内,非幸存者的血清sCD24和唾液酸水平以及神...
- 龚平刘莹陈予舒王玲喻栋平陈佩言李树林
- 肌少症与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全因死亡率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肌少症是否作为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住院患者全因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2年3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RICU住院患者223例,基于胸部CT计算骨骼肌指数(SMI),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不同性别阈值,将患者分为肌少症组81例和非肌少症组1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信息、临床合并症、住院期间不良结局。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RICU住院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患者中死亡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39.51%vs 16.90%,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提示肌少症是RICU住院患者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11,95%CI:1.718~6.001,P<0.001;OR=2.642,95%CI:1.355~5.153,P=0.004)。结论:肌少症是RICU住院患者全因死亡率的危险因素,需早期识别干预以期减少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 夏显鑫马容莉王德新程真顺
- 关键词:RICU全因死亡率
- 低剂量CT筛查对人群肺癌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影响的Meta分析
- 2024年
- 目的:系统评价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screening, LDCT)在筛查人群中降低肺癌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公开发表、国内外有关LDCT筛查肺癌的前瞻性研究,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23年8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主要结局指标为肺癌死亡率,次要结局指标为全因死亡率、预防1例患者因肺癌死亡或全因死亡需筛查人数。使用R 4.3.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前瞻性研究,涵盖了123 880名被筛查者,年龄范围为40~75岁,各项研究的中位随访时间在3.6~13.0年。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非LDCT筛查组,LDCT筛查降低了人群16%的肺癌死亡率(RR=0.84,95%CI:0.78~0.91,P<0.001);全因死亡率降低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3,95%CI:0.84~1.03,P=0.151)。亚组分析表明,非LDCT筛查组(对照组)具体亚类与肺癌死亡率降低情况相关。Meta回归结果表明,中位随访时间与全因死亡率降低情况相关。若通过LDCT筛查预防1例患者因肺癌死亡,在非影像学预防/全人群中预计需筛查人数为139名;预防1例患者全因死亡预计需筛查人数为81名。结论:使用LDCT进行肺癌筛查能明显降低40~75岁人群的肺癌死亡率,对特定年龄和风险群体进行LDCT筛查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 字晓慧吴芃郑苏菲孙楠赫捷
- 衰弱评估工具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5年全因死亡率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比较Fried衰弱表型与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衰弱指数(CGA-FI)预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5年全因死亡率的价值,并探索优化预测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于北京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通过随访记录主要不良事件。应用Fried衰弱表型与CGA-FI进行衰弱评估;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不同评估方法的预测效能;通过LASSO回归筛选预测因子,并进一步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应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研究最终纳入420例患者,年龄为73.8(68.9,79.1)岁,男性223例(53.0%)。随访时间为1879(1833,1931)d,73例(17.4%)患者死亡。Fried衰弱表型和CGA-FI评估为衰弱的患者分别为107例(25.5%)和113例(26.9%)。Fried衰弱表型与CGA-FI评估为衰弱的患者5年全因死亡率显著高于非衰弱患者(Log-rank P<0.001)。Fried衰弱表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5(95%CI:0.667~0.804),CGA-FI的AUC为0.777(95%CI:0.713~0.840)。通过LASSO回归从CGA-FI中筛选出6个预测因子,构建的预测模型AUC达到0.882(95%CI:0.835~0.929)。经1000次Bootstrap法验证的AUC平均值为0.871(95%CI:0.866~0.877)。结论衰弱是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Fried衰弱表型和CGA-FI均具备预测价值,而新构建的预测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5年全因死亡风险。
- 王婷杨智凯曾雨徽何硙万宇皓林鹏严蕊王英峰蔺亚婷孟晨曾敏王华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衰弱老年人
-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赘生物大小与栓塞事件及全因死亡率相关性的荟萃分析
- 2024年
- 目的:评价赘生物大小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栓塞事件和全因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检索EMBASE、Pubmed、Elservise及Cochrane数据库截至2024年3月提供赘生物≥10 mm与<10 mm两组患者栓塞事件和(或)全因死亡率数据的研究,然后按照Newcastle-Ottawa量表进行严格的文献评价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4项研究,共8 87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其中7 191例有赘生物大小的资料。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赘生物<10 mm相比,赘生物≥10 mm明显增加了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栓塞事件发生率(OR=2.05,95%CI:1.63~2.56,P<0.001)和全因死亡率(OR=1.51,95%CI:1.28~1.78,P<0.001),这种相关性随着时间的积累越来越明显。结论:赘生物≥10 mm明显增加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栓塞事件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
- 吴永超韦帮缓陈光献吴钟凯许哲
-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栓塞事件全因死亡率
-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白蛋白指数与高血压人群全因死亡率和心因死亡率的关系
- 王利莎
相关作者
- 周淑新

- 作品数:535被引量:618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WONCA研究论文 WONCA 摘要汇编 布朗医生日记 全科医生
- 杨士伟

- 作品数:155被引量:969H指数:1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冠状动脉疾病
- 范志红

- 作品数:2,354被引量:937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健康 食物 营养 食品 营养学
- 刘宇扬

- 作品数:166被引量:827H指数:1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 胡宾

- 作品数:56被引量:363H指数:11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 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 药物洗脱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