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686篇“ 公共治理“的相关文章
应用EOD模式的公共治理价值
2025年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是实现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公共治理理论,聚焦我国现有EOD试点项目及《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实施导则(试行)》等政策文件,从理论层面探讨EOD模式在现代化国家公共治理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分析了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力量在EOD模式的公共投资及资产管理中所分别扮演的引导、决定与补充角色,审视了环境规制政策下政府引导与市场化机制的协同作用,构建了EOD模式的投融资结构框架,并从可持续发展目标出发论述其积极意义。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进一步促进EOD模式的有效应用。
金士耀王盈盈
关键词:EOD公共治理资产管理可持续发展
建筑垃圾的公共治理:国内研究述评及展望
2025年
1985年以来,学界关于建筑垃圾治理的研究围绕相关法规政策、管理体制机制、源头减量与资源化利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等主题展开,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同时,在公共治理视角的研究、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研究、研究方法多样化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推进这一研究,应强化公共治理的研究视角,强调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加强实证研究、比较研究与案例研究。
薛立强谢儒鹏
关键词:建筑垃圾公共治理
公共治理视角下的高校应急管理策略
2025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出“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有效构建新安全格局”的改革目标。高等院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急管理能力不仅展现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公共形象,更直接关系到师生的切身安全和学校的稳定运行。本文通过探讨当前高校应急管理存在的风险和挑战,提出公共治理视角下的高校应急管理策略,为读者提供参考。
杨晔林杨晓彤
关键词:高校应急管理公共形象应急管理能力安全格局事前预防
档案工作赋能公共治理的国际动向与中国借鉴——基于ICA阿布扎比大会主题的分析
2025年
档案工作赋能公共治理体现了档案工作的公共属性和社会价值。从国际档案大会(ICA)阿布扎比大会的议题设置和具体会议内容来看,档案工作赋能公共治理主要聚焦于档案工作如何助力和平世界构建、文化遗产保护、数字社会治理公共环境保护、公共信任建构、公共记忆留存六个方面。ICA阿布扎比大会体现了档案工作赋能公共治理的国际动向,为管窥国内外档案学术研究的差异和档案工作实践的进展提供了参照。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从推进理念变革、深化知识创新、强化技术融入、注重国际传播四个方面借鉴ICA阿布扎比大会的有益做法,能为档案工作赋能公共治理的思路拓展和路径变革提供借鉴,也是拓展档案工作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常大伟郑常乐汪巧红朱兰兰
关键词:公共治理文化遗产数字社会知识创新
公共治理中的算法滥用、赤字风险及其因应理路
2025年
面对人工智能参与公共治理出现的赤字风险,亟需探索其复归理路。算法参与公共治理行为,具有“黑箱”属性、价值偏见属性和效率偏颇属性。参与公共治理的算法滥用,造成的治理赤字主要表现为:“算法利维坦”破坏人类社会民主建构,算法参与社会公共决策诱发公平性危机,算法监控常态化使公众隐私遭受侵犯。面对算法滥用及其带来的赤字风险,需要构建算法民主制度以限制“算法利维坦”,完善算法披露制度以推动算法公共决策公平,强化算法综合治理机制以保护公众隐私。
刘祖兵
关键词:公共治理赤字风险
数字时代的有为政府:公共治理的视角
2024年
当前,中国正处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驱须创新政府治理方式,构建起“有所为”“能有为”的“有为政府”,以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政府“有所为”指的是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掌握者和执行者,应当以促进公共价值创造为目标,履行好政府职责。
何启志彭明生
关键词:有为政府政府行政效能公共治理政府治理方式公共权力政府职责
从多元主义到多维主义:数字时代公共治理的模式变革被引量:4
2024年
治理系统的多维化是数字时代公共治理的新特征。在数字时代,公共治理的数字化不仅提升了治理效能,更形成一种在数字空间中运作、以数据与算法为驱动的新治理形态,而数字空间中治理信号传递方式的差异则塑造新的治理运作模式。具体而言,数字技术从空间、主体、资源三个层面重构了公共治理系统的基本组成,推动“物理-社会-数字”三元空间、“个体-组织-算法”多维主体以及“数据-算法-算力”资源体系的形成。治理系统的多维化将引致治理模式变革,治理过程呈现出跨事务、跨时间、跨地域的立体化转型,并进一步带动治理职能体系的分层与组织结构的动态化变革。公共治理的多维化发展不仅仅是一种可观察的已有现象,它更展现了未来公共治理的潜在形态。
郁建兴郁建兴
关键词:公共治理
关于数字公共治理二级学科内涵与研究范畴的探讨
2024年
以政府办公自动化为起点,经历了电子政务、数字政府、数字治理等不同发展阶段,公共管理信息化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由此催生了公共管理学的相关二级学科:数字公共治理。二级学科内涵是否清晰、研究范畴是否明确将直接影响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以及实践应用。本文试图对数字公共治理的内涵及研究范畴进行梳理,提出数字公共治理是以公共管理、社会治理等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和系统方法,分析和解决公共问题,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公共管理二级学科,其研究范畴主要包含数字公共治理的理论构建、实践应用、制度保障等三个方面。
许晓东邝岩张毅
关键词:公共管理学科
公共治理视角下的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保障被引量:2
2024年
夯实耕地根基,保障粮食安全在自然资源治理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意义。我国已经形成以“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策略及粮食省长责任制为代表的相关举措。在公共治理视角下,需要采取差异化手段来协同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保障过程中的政府、市场及村民等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耕地利用的多维效益及粮食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公共治理手段在解决该问题过程中的复杂性。首先,将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制与粮食安全保障结合,必然会引发以传统政绩观为导向的强制性行政干预与农户生计诉求的冲突,以及扭曲的横向竞争导致虚假的指标竞争等问题;其次,虽然耕地的数量管控在占补平衡等严格的保护制度作用下成效显著,但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实现多元共治与多主体协同仍是目前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问题;再者,耕地利用与管理具有系统性,在外部风险冲击下如何加强耕地系统韧性治理来加强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关键;最后,在新形势下,为有效回应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大食物观背景下的多元膳食需求,亟待完善耕地的管制策略、保护模式、治理政策、长效机制。因此,本圆桌论坛对粮食安全的属地化管理、深度城镇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治理转型、耕地利用系统韧性提升治理策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耕地保护治理体系重构及大食物观下的耕地保护等关键议题作出探索与思考,以期为公共治理视角下的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保障提供新思考、新见解。
张英男李文博杨园园郑瑜晗梁雅嘉
关键词:粮食安全保障耕地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AI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与公共治理新范式的构建”高端学术论坛综述被引量:4
2024年
当前人工智能正驱动着社会科学研究经历一场方法论革命。为促进智能化时代社会科学各学科间的交流与对话,推动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研究的范式转变、知识融合、专业升级、主题拓展和方法创新,2023年10月13日至15日,由厦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部牵头、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和公共政策研究院会同《公共管理学报》编辑部在厦门大学联合举办了“AI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与公共治理新范式的构建”高端学术论坛。与会者围绕人工智能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人工智能与各学科发展、人工智能与公共治理、以及人工智能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挑战等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最后发布了《AI+公共治理研究学术共同体:厦门倡议》。
郑若婷于文轩赵昊雪肖依娜
关键词:社会科学研究公共治理

相关作者

王亚华
作品数:211被引量:3,449H指数:32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乡村 集体行动 公共治理 乡村治理 水权
臧乃康
作品数:236被引量:989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
研究主题:政府绩效 政治文明 政府绩效评估 政治稳定 地方政府
汪玉凯
作品数:380被引量:1,695H指数:20
供职机构: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
研究主题: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建设 行政体制改革 政府 政府改革
曾正滋
作品数:26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公共治理 社会管理 社会治理 社会组织 公民社会
魏崇辉
作品数:100被引量:434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新制度经济学 公共治理理论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