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29篇“ 公地悲剧“的相关文章
“反公地悲剧”视角下的社区更新方法探索
2024年
社区中不仅存在空间资源过度利用的“公地悲剧”,也存在空间资源利用不足的“反公地悲剧”,但对社区中的反公地问题及其解决路径目前还缺少深入的研究。从反公地悲剧的视角出发,解释社区更新中不同类型的反公地问题,指出产权治理是克服反公地悲剧的核心途径,可以促进社区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在上海市徐汇区华富社区更新的案例中,探索了基于产权治理的社区更新方法,碎片化空间低效利用的反公地问题被识别出来,并通过产权治理将更新权、使用权和运营权进行整合,实现碎片化空间的统筹利用,为当地居民和单位提供了更优质的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党建引领的基层民主协商强化了互信关系和集体意识,促进了产权主体之间的协作,但空间增值利益在产权主体之间的再分配机制仍相对模糊,对集体共识的达成产生了负面影响。
秦梦迪童明肖扬
关键词:反公地悲剧产权整合
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公地悲剧”解释
2024年
太极拳是人类生活实践的文明成果,太极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价值、养生价值、育人价值等,体现其价值是太极拳的存在意义。随着产业化发展,太极拳的价值也不断被挖掘,经济价值的凸显也将太极拳推向产业发展浪潮中,这不仅使利益主体与利益个体的诉求多元化,也导致太极拳资源体系出现“公地悲剧”现象。由于太极拳作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特殊属性,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视角,对太极拳保护中问题的表现特征以及保护现象进行解读,研究发现: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核心是多方利益主体诉求之间的矛盾,导致不断内耗资源,然而,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管理对太极拳村落开发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唤醒太极拳内在动力保护机制是现阶段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
裴姣姣王柏利
关键词: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共物品理论视域下地理标志公地悲剧论的证伪
2024年
地理标志领域易出现公地悲剧现象近乎学界通说,但却鲜有从公共物品理论视角就此展开的专论。地理标志具有客观的排他效果,但这种排他效果是基于人为制度设计而非消费利用行为,因此地理标志是否具有非排他性是一个确有争议的问题。如果考虑到现实中任何公共物品都有一定的范围限制,那么至少可以确定在地理标志使用权人内部,地理标志是非排他性的。而由于地理标志本身的无形性,其消费利用行为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不存在共有资源的非竞争性特征。即便与其他属于共有资源的无形物进行类比,也能够发现地理标志消费利用行为的非破坏性足以使其与环境承载力等无形的共有资源划清界限。因此,无论认为地理标志属于有限进入式的纯公共物品,还是其他类型的准公共物品,都能否定其属于共有资源,进而脱离公地悲剧现象的适用场域。
于浩
关键词:地理标志公共物品共有资源公地悲剧
公共图书馆服务资源公地悲剧:内涵要义、发生机理和治理路径被引量:1
2024年
持续提升服务效能是公共图书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公共图书馆的公共资源被滥用、被破坏的现象由来已久,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公地悲剧”的特征,且已经成为制约效能提升的关键因素。依据经济学、管理学中公共物品的相关理论尝试阐述和解释这种现象,指出根源在于服务资源具备公共物品的基本属性、公共图书馆的制度失位以及“理性”用户的自利行为。认为优化资源建设、适当建立排他性、构建信用评价机制、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培育公共精神是适宜的治理路径。
纪超
关键词:公共物品公地悲剧
全球治理中气候环境资源面临的“公地悲剧”——基于国际法视角的对策分析
2024年
在全球治理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全球公域问题正逐渐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球气候环境资源作为全球公域的一部分,也正面临着严重的“公地悲剧”。全球气候环境资源开发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缺失和国际社会主体责任与实践的不规范,导致气候变暖、碳排放量超标等一系列严重危及人类自身生存安全的环境问题频发。全球公域问题作为全球治理的一部分,也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参与其中。在当前以国际法为规则秩序的国际框架下,可以从国际法制度规范层面、责任划分层面、主体实践层面进一步丰富完善国际法体系,为各国有效参与全球气候环境治理,提供多边协作平台和行为规范准则,同时也要正视国际法在解决全球气候环境资源所面临的“公地悲剧”问题中的成效有限性。
禄德安张亚东
关键词:全球公域全球治理公地悲剧国际法
乡村旅游开发中反公地悲剧的治理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研究
2024年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由于资源标的物本身及其产权高度分散和碎片化,涉及大量“原子式”产权主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加上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容易导致碎片化资源整合和产权交易成本过高,从而造成乡村旅游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蕴含其中的“租值”难以变现的反公地悲剧。本文结合扎根理论,讨论了乡村旅游开发中呈现两极化的四个村寨案例,通过编码与对比分析,构建了PRIME治理模型,探讨了乡村旅游开发中反公地悲剧的成因和治理路径。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严重的资源闲置、开发利用不足等反公地悲剧,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包括排他主体多、开发资源的努力度不足、权益设置不合理、运营管理弱、开发环境差等因素。要治理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反公地悲剧,需要突破传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一治理模式,构建集开发环境、主体合作、开发资源的努力度、权益设置和运营管理于一体的全局性治理模式。
蔡丹丰魏昕伊胡求光
关键词:乡村旅游开发反公地悲剧扎根理论
如何有效治理“公地悲剧”?——基于湘东Q镇R村农田灌溉水资源争夺的个案分析
2024年
公共事物治理是一项普遍性的社会难题。公共资源的分配与使用是公共事物治理的重要方面,公共资源中“搭便车”行为导致的“集体行动困境”,又往往造成“公地悲剧”。基于湘东Q镇R村农田灌溉水资源争夺的个案,从产权、管理、秩序及利益四个方面探寻造成农田灌溉水资源争夺的根源及其治理困境。以“信任-合作-共生”为分析框架,以产权共有、水源共治、秩序共守、利益共享为基本原则的农田灌溉共生模式是有效治理“公地悲剧”的一条可行性路径。
罗敏
关键词:公地悲剧农田灌溉
遏制“公地悲剧”——国际数字盗版行为成因及其治理研
2024年
“知识无价,盗版无德”,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滋生出新的数字盗版问题,这不但会影响创作者,还可能加剧知识产权被侵占风险,导致市场失灵,进而影响国际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我们针对数字盗版行为提出假设,通过研究和分析意图的影响因素,讨论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更好的响应国际经贸政策,避免公地悲剧。本文通过统计调查手段,研究人们的数字盗版使用意图,深入分析国际数字盗版问题,以此为基础探讨针对数字盗版的相关应对策略以促进国际经济发展。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并分析了完整模型和盗版模型,通过最大似然与拟合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证实了过去盗版行为和数字盗版意图之间存在着显著而强烈的关系。
项庭舒潘陶琳胡博宇谢梅婷
关键词:国际贸易知识产权结构方程模型
共享单车公地悲剧的经济学分析
2023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共享单车应运而生,给人们提供便捷高效的绿色出行服务,服务人们“最后一公里”出行、缓解拥堵、节能减排。但与此同时,共享单车的问题接踵而至,产生了一系列的公地悲剧,如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损坏率高、投入过多等。本着绿色理念的共享单车却开始成为城市环保的“绊脚石”,占用公共空间、影响公共秩序甚至造成资源浪费。探讨共享单车目前存在的问题,从经济学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度分析,为共享单车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方向和建议,尽可能缓解并解决共享单车公地悲剧问题,可使绿色方便的共享单车长远发展,造福人们。
王晓林杜晓英
关键词:公地悲剧经济学分析
公地悲剧视野下公众共用物使用权的保护被引量:2
2023年
作为公众共用物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通常遭遇两大悲剧:因过度使用导致品质减损的“公地悲剧”与因过度排他导致数量(范围)减少的“反公地悲剧”。公众共用物使用权是公众对公众共用物享有直接的、自由的、非排他性使用的权利。公众共用物的品质减损与数量(范围)的减少将造成对公众共用物使用权的侵犯或限制。鉴于公众共用物使用权的综合性,应当借助公权利体系与私权利体系予以综合保护。针对品质减损的悲剧,在私法上,可借助私益诉讼与公益诉讼衔接实现公众共用物使用权的间接救济与直接救济;在公法上,可通过解释宪法权利与行政法权利促进公众共用物使用权的保护。针对数量(范围)减少的悲剧,在私法上,可通过确立“公众共用物”制度、完善“公共地役权”制度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予以保护;在公法上,可借助公民基本权利—国家义务或国家目标条款—国家义务的路径,防范公权力部门对公众共用物的侵占,并督促国家保障公众共用物的可持续供给。
张毅
关键词:公地悲剧反公地悲剧

相关作者

阳晓伟
作品数:22被引量:120H指数:6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公地悲剧 反公地悲剧 产业链 公地 土地产权制度
胡北明
作品数:41被引量:297H指数:11
供职机构:贵州财经大学
研究主题:遗产旅游地 利益相关者 旅游开发 利益诉求 旅游业
雷蓉
作品数:21被引量:166H指数:6
供职机构:贵州财经大学
研究主题:遗产旅游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利益相关者 公地悲剧 遗产旅游开发
姜渊
作品数:63被引量:101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防雨 渗漏 雨水 雨水渗漏 大气污染防治法
崔凤军
作品数:43被引量:1,796H指数:20
供职机构:杭州市旅游委员会
研究主题:可持续发展 旅游 泰山旅游 公地悲剧 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