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016篇“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相关文章
- 规模与组织:典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发展的政策逻辑与启示被引量:2
- 2024年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了小农家庭生产经营形式,但小农家庭经营分散且不成规模,生产效益低。工业化、城市化对农业生产经营的挑战显而易见。梳理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的政策逻辑,政府从扩大生产规模和培育经营组织着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典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的发展逻辑是生产组织化、规模化和生产服务社会化的多元发展路径;农业生产经营一体化组织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组织形式变革的方向。不断创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逐渐转变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形式。
- 司睿
- 关键词:逻辑
- 论“大农业观”视域下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振兴问题
- 2024年
- 树立以“大食物观”为基础的“大农业观”,实现农村产业链的持续发展。组织化生产经营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大农业观统领的大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不是指其在组织规模上的“巨大”,而是指其在推进大农业生产经营,在构建农业生产经营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大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在“大农业”背景中,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组织形式。生产经营组织振兴是农业产业振兴的可靠保障。基于经济发展需要建立的生产经营组织,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市场运行规律和共同富裕的价值原则,使农村基层生产经营组织能够焕发出勃勃生机。
- 盛德荣
- 大农业观视域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建设探析被引量:1
- 2024年
- 振兴现代大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大农业观”是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振兴的思想基础,而“大食物观”则是“大农业观”的理论前提,组织进化是大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振兴的生成逻辑。这种“进化”源于生产经营组织在协调资源、激活经营动力、优化要素配置等方面的实践需要。对农业生产经营时间限制(季节性)和空间限制(土地依赖)的突破,是大农业产生的内在驱动力。可见,大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不是指组织规模“大”,而是指其在构建农业生产经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方面具有“大”业域、“大”渗透、“大”作用;它是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农业产业振兴的可靠保障。从现实生产经营运行来看,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三社一会”(合作社、信用社、供销社、科技或同业协会)为个体农户全面融入“大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了契机,是在细碎化小农生产经营旧态中开创新局面、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和产业振兴的可靠路径。
- 盛德荣
- 关键词:农业生产经营
-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对农户生产技术集成行为影响研究 ——以贵州省农业主产区为例
- 朱恒
-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 研究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如何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对于推动农业兴旺和生活富裕、实现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18种主要农作物的相关指标估算我国各省农业生产劳动投入量并构建“农户指数”,实证检验...
- 朱昶旭
- 关键词:农村居民中介效应区域异质性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演进研究——以湖南省宁乡市为例
- 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公社被逐步撤销,逐渐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农业模式暴露出各种缺陷,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不仅未能实现高效率利用耕地资源的目标,而且与为人民供给...
- 刘美娟
- 关键词:演进逻辑
- 文献传递
- 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制度创新 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 2019年
- 农民增收问题一直是各级党委十分强调、政府高度关注、基层不断探索的话题,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农民收入增长的减缓,更加成为"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年年寻实招、求高招、出新招,从提升品质、扩大规模、提高产量、省工节本、加大补贴等各方面多途径、全方位提出了有实质性的对策与举措,力争农民收入年年有显著的增加。
- 张兆康
- 关键词:农民增收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增长
- 创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被引量:1
- 2018年
- 新型合作社是以农户家庭生产经营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为目标,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工商企业、农业国有企业等经营主体为核心,保证政府和市场对构建环境的提供,构建的新型生产经营组织架构与运作模式。伴随着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迫切需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的创新,而农村土地权属关系得到进一步明确、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得到进一步衔接,则为新型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 吴烨
- 关键词:农业生产经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组织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组织模式
- 谁是更有效率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家庭农场还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被引量:10
- 2018年
- 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近些年大力发展的由农户自发组成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但是在笔者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农民有退出农民专业合作社转为经营家庭农场的情况,并且很多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并不高,一些农户更愿意成立家庭农场。本文针对这些现象构建了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从组织关系、设立交易成本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对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调研案例,本文认为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家庭农场比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更高的组织效率,家庭农场将会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经营中更普遍采用的组织形式,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主要是为农户、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社会化服务,现实中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开始此种转型。本文认为要充分发展两种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必须构建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生产-服务"协作模式,通过合作社内部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加强政府对普通社员的帮扶作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 江元田军华
- 关键词: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契约
-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对茶农安全生产行为影响研究——以四川省名山区为例
- 四川名山是中国绿茶第一县,其生产的茶叶远销海内外。但名山区茶农小规模分散经营方式,茶叶初加工水平低下,导致茶叶质量检测力度大,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这也制约着名山区茶产业的发展。 信息不对称及缺乏有效监管,是茶叶出现质...
- 崔鹏鹏
- 关键词:茶农信息渠道宣传教育政府职能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