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55篇“ 农户收入“的相关文章
数字素养的农户收入增长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作为数字时代重要的新型人力资本,数字素养成为农户生计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素养的提升使农户能够更好地应用先进技术、获取市场信息、拓展销售渠道、增加非农就业创业机会,从而产生显著的收入增长效应。采用“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2020年的数据,从数字设备操作、数字资源获取、数字技术应用、数字意识4个维度选取18项指标评价样本数字素养,实证检验数字素养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户数字素养提升能够显著增加其人均农业收入、人均非农收入和人均总收入,该收入增长效应对流动性约束较强的农户和非城郊村的农户更为显著;数字素养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路径增加农户农业收入,也可以通过促进家庭生计多样化的路径增加农户非农收入。因此,数字素养不仅具有显著的农户增收效应,而且有助于长尾群体共享数字红利,应在加强和普及数字素养教育的同时,重点帮扶数字弱势群体以缩小数字鸿沟,并切实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促进农户生计多样化,充分发挥数字素养的农户增收效应。
周立新屈彩萍王淑敏
关键词:农村家庭农业收入非农收入农业劳动生产率增收效应
农地整治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2024年
本文利用山东、河南两省的830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在考虑不可观测因素导致的选择性偏误基础上,实证分析农地整治对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并运用Fields分解法检验农地整治对农户收入差距的作用方向及程度。结果表明:第一,基于反事实假设,农户若未参与农地整治,其家庭总收入将下降13.1%,即农地整治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家庭总收入。从收入结构上来看,农地整治对农业收入的促增作用大于非农收入;第二,农地整治扩大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贡献率为26.4%,农地整治不仅没有实现矫正农业收入差距的初衷,反而产生了“逆向分配”的结果;第三,低收入农户参与农地整治程度不足和高收入农户在农地整治中获得更高的收益率,是农地整治扩大农户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第四,农地整治引发了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社会公平感的分化。因此,在考虑如何通过农地整治增加农户收入时,有必要将问题的焦点从效率延伸到公平,重点关注农地整治中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问题。
崔民夏显力
关键词:农地整治收入差距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收入差距:加剧还是缓解被引量:8
2024年
解决好农户收入差距问题,是新时代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匹配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缓解了农户收入差距,此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理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涓滴效应”缩小了农户间的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差距,但是,由于“门槛效应”扩大了农户间的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均能缓解农户收入差距;数字信贷在缩小农户收入差距方面发挥的作用最大;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缩小西部地区的农户收入差距,但对东部和中部地区无显著影响。
徐莹王娟
关键词:农户收入差距
节水技术采纳、价值感知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2024年
农业技术的采纳不仅关乎农户的粮食生产能力,还有可能影响到农户的成本收益乃至家庭收入等方面。基于微观视角,通过对采纳现代农业节水技术并感知技术价值的农户进行分析,利用内生转换模型实证分析农户技术采纳、价值感知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农户劳动力投入、技术的认知程度对农户采纳节水技术并感知技术的环境与劳动价值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在能否感知到节水技术采纳价值的农户之间,农户自身的特征对家庭农业与非农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第三,农户采纳技术感知环境、劳动价值有利于农户家庭农业与非农收入的增长。据此,提出纳入农业支持政策,加大节水技术的推广并完善后续技术支持服务,增加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积累,提出差异化节水技术推广措施的政策建议。
董恺穆月英
关键词:价值感知农业收入非农收入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数据库(CRRS)的数据,在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测算农户收入差距的基础上,运用精确断点回归(RDD)方法检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助于缩小农户收入差距,这种影响有赖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水平,具体体现为发展实力较强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助于缩小农户收入差距,而实力较弱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农户收入差距不具有稳健影响。机制分析与异质性分析发现,促进公共资源分配公平与农户发展机会公平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缩小农户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在脱贫地区与数字治理水平较高的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更有助于缩小农户收入差距。据此,建议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培育“有能集体”,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提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数字治理水平。
王永平张舒甜
关键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农户收入差距
甘肃省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农业兴方能促进农业强,农业强方能国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农地流转在盘活农村土地沉睡资产的同...
王玲
关键词:农地流转收入差距基尼系数
蒙阴县蜂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其核心在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村发展平衡,增加农民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村产业融合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农村产业融合深入发展有利于整合农村资源配置,优化...
王明雪
关键词:蜂产业农户收入分位数回归
农户收入差距与融资渠道选择——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
2024年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通过Probit模型等多种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农户收入差距对其融资渠道选择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大部分农户偏好从非正规渠道融资,但该群体的比重在逐年减小;农户所在地区收入差距越大,农户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渠道进行融资的现象越明显;随着社会资本的积累,农户选择从正规渠道融资的意愿会下降;中西部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以及相对收入较低的农户在面临收入差距扩大时,更偏好从正规渠道融资。研究结论能够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金融服务更好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启示。
杜语
关键词:农村金融收入分配社会资本
劳动力外流背景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户收入效应研究
2024年
推动农民增收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农业经营体系变革的重要内容,其能否及如何促进农户增收,在学术界尚未形成一致定论。文章基于中国13个省份的132个村庄1 385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农业社会化服务识别工具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以及劳动力非农转移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农户采用农业社会化服务会显著促进劳动力非农转移,由此造成两方面的农户收入效应:一方面,劳动力非农转移会直接促进非农业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在生产效率方面弥补农业劳动力减少对农业收入造成的不利影响,实现农业收入增长。同时,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边疆地区和非边疆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户收入效应存在异质性。现阶段我国距离农业规模经济还存在较大差距,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成为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促进农户增收的重要路径。由此,应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薄弱环节的发展,为劳动力非农转移创造空间并提供配套支持,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
詹绍菓宦梅丽
关键词:农业社会化服务非农收入农业收入
家庭老年照料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劳动力流动视角的分析
2024年
基于CFPS2018微观数据,运用相对收入剥夺指数动态测度农户收入差距,实证分析了家庭老年照料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老年照料显著扩大了农户收入差距,且对低收入和女性群体的影响更加明显,处理内生性之后结果依然稳健。机制分析看,家庭老年照料通过影响农户劳动力流动决策,表现为限制其劳动力流动距离和降低就业稳定性,间接扩大了农户收入差距,同时社会照料的互补功能可以较好地缩小农户收入差距。为此提出了要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式养老的新模式、增加就近的工资性受雇机会以及制定差异化农村养老方案等建议,以减轻家庭老年照料负担和缩小农户收入差距。
于玮李敬锁
关键词:农户收入差距就业稳定性

相关作者

罗剑朝
作品数:360被引量:2,527H指数:26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农户 农村金融 实证分析 农业投资 抵押融资
高梦滔
作品数:60被引量:1,381H指数:19
供职机构: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面板数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农户收入 农户 社会救助
史清华
作品数:256被引量:6,052H指数:4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农户 农民工 实证分析 农户家庭 劳动力转移
丁士军
作品数:199被引量:1,898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农户 影响因素 失地农户 农村 农户调查
黄英伟
作品数:36被引量:21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研究主题:农户收入 集体化时期 农户 生产队 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