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9篇“ 农户问卷调查“的相关文章
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农业合作社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贵州省532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4年
农业合作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优化乡村治理的双重功能,但合作社存在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影响合作社带动乡村发展。从社会资本角度出发,运用Logit模型对贵州省532份农户数据进行分析,探索影响农户参与农业合作社的因素。结果表明,社会资本中社会信任和社会互惠对农户参与农业合作社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数、农户拥有的土地对其有显著影响,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高教育水平农户”和“低教育水平农户”的社会信任和社会互惠存在差异性。因此,提出如下措施促进农户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提高农户的社会资本水平,规范合作社的管理,提高农户的人力资本水平,重视职业农民培养。
史琼杨梵陈维妮詹瑜饶珈
关键词:社会资本农户农业合作社
代际差异视角下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与补偿方式选择——基于全国11省(区)1012份农户问卷调查被引量:3
2024年
引导农户根据自身情况自愿有偿退出土地承包权,有助于推进以适度规模化生产为目标的农业现代化经营。基于全国11个省(区)18个县区的1012个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分析农户代际差异对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和退出补偿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代际农户在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老一代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较低,而新生代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则较高;大多数农户都会选择“以承包地换现金补偿”的退出补偿方式,但不同代际农户在其他退出补偿方式选择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新生代农户更倾向于选择“以承包地换城镇住房就业”,而老一代农户和中生代农户更倾向于选择“以承包地换社保或股份”的退出补偿方式。因此,优化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权当前的退出模式,还应考虑不同代际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差异,并构建差异化的退出补偿机制,使不同群体农户退出土地承包权之后都有合理的价值预期,从而促进土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
张朝阳赵钦栋宋春晓
关键词:代际差异适度规模化
农户行为对蔬菜绿色生产的影响分析——基于沽源县农户问卷调查
2023年
为全面了解农户行为对蔬菜绿色生产的影响,对沽源县320个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汇总,结果显示,当地农户老龄化严重,受教育程度低;大多数农户种植蔬菜每年均施用有机肥,且接受过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学习,但仍受到病虫害等农业生产问题困扰。针对农户的基本情况,农户的蔬菜销售、施肥、农业生产及技术培训的方式与意愿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建议,以促进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户的稳步增收。
王陆张宝悦张静连炳瑞金亚茹王激清杨俊刚
关键词:蔬菜问卷调查农户行为
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影响机制的多视角探析——基于山东省212份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被引量:1
2022年
为揭示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户意愿影响机制,本文基于农户数据,依据技术接受模型、计划行为理论、农户决策理论,从农户主观视角和客观条件两方面构建农户意愿决策模型,用SEM模型和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结果显示:①从农户主观视角,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意愿,知觉行为控制显著负向影响农户意愿,感知易用性分别以行为态度和感知有用性为中介变量对农户意愿产生间接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以行为态度为中介变量对农户意愿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②从农户客观条件视角,村庄所处地形条件、村庄到城镇的距离、文化程度、家庭赡养老人的人数、房屋新旧情况显著影响农户整理意愿。针对研究结果,提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相关政策建议。
罗梓翟腾腾刘硕孙宸宁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整理SEM模型LOGISTIC模型
农村宅基地退出意愿与行为背离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山东省6市303户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根据对山东省6市303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取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和行为背离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有退出意愿的农户占比(59.8%)明显高于实际中有退出行为的占比(29.7%),农户的退出意愿较高并不意味着农户在实际中一定会发生较高的退出行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与行为背离的主要因素包括农户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宅基地面积、认知与态度、对补偿标准的满意度和是否参加养老保险等方面;在退出意愿方面,农户会强化家庭收入状况与农户对退出补偿标准的满意程度的作用。而在行为决策时,农户会弱化家庭人口、是否在城镇购房等因素,强化对养老保险的作用。基于此,提出促进宅基地退出的相关建议。
李年坤黄烈佳
关键词:宅基地退出意愿背离影响因素
不同代际视角下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研究——基于江西省兴国县293份农户问卷调查被引量:41
2021年
研究目的:基于江西省兴国县农户调研数据,分析农户代际差异对山区农村耕地撂荒的影响。研究方法:Logit和Tobit模型。研究结果:(1)调查地区有46.1%的农户撂荒耕地,且代际差异每提升一级,耕地撂荒意愿会增加9%;(2)耕地经营规模、耕地块数和土地流转是决定新生代农户耕地是否撂荒及撂荒规模的关键因素,而受教育程度、非农收入占比、土地流转、村内撂荒程度和耕地分散程度对中生代农户耕地撂荒意愿作用最大;(3)老一代农户耕地撂荒规模所受影响因素最多,且性别和土地流转对老一代农户耕地撂荒规模的减缓作用最大。研究结论:在推动耕地要素自由流动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应当考虑不同代际农户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及其自身禀赋差距对耕地撂荒的影响。
谢花林黄萤乾
关键词:耕地撂荒代际差异农户TOBIT模型
两轮退耕还林工程农户复耕风险对比研究——基于19省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
退耕农户是工程实施的主体,退耕补助到期后农户的复耕意愿是影响工程成效巩固的关键要素之一。由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时间跨度长,分为前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和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新一轮退耕政策较前一轮退耕政...
周银花
关键词:退耕还林ISM模型
风险偏好、培训参与和农户新技术采纳——基于河南省1817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被引量:31
2021年
文中基于河南省1817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风险偏好、培训参与对农户新技术采纳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数农户对新技术采纳持风险厌恶态度;风险偏好对新技术采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参与培训有助于缓解风险厌恶对农户新技术采纳的抑制作用。可见,基于农业高质量发展对新技术的需求,重点要健全农业保险,多方位发展农业培训,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激励不同风险偏好的农户均能积极采纳新技术。
罗明忠林玉婵邱海兰
关键词:技术采纳风险偏好农业培训
农户视角下的退耕还林工程成效评价——基于中西部16个省区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基于《退耕还林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与评价指标》行业标准,设计了成效评价调查表,对中西部16个省区2495户农户开展了问卷调查。依据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的理论假设,从农户的视角评价工程实施的情况、取得的成效、出现的问题,以期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进一步扩大工程规模提供决策参考。结果显示,九成退耕农户的补助兑现及时,五成退耕农户补助已到期停发,农户对退耕补助的依赖性存在地区差异;退耕还林工程不仅改善了工程区的生态环境,还改善了农户家庭经营结构,促进劳动力向非农就业转移,助力贫困户脱贫,得到了大部分农户的认可和肯定。最后,分析了工程在退耕补助标准、退耕地经济收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周银花胡延杰张坤
关键词:退耕还林工程扶贫农户调查
城镇化异质路径下失地农户家庭发展能力评价与比较——基于湖北省402份农户问卷调查被引量:7
2020年
我国城镇化产生了大量失地农民,不同城镇化路径下失地农户的生存发展存在不同特点。本文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失地农户的家庭发展能力模型,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了新城开发、旧村改造、集体经济发展三种城镇化路径下402户农户失地前后家庭发展能力数值。研究发现,辅以留地安置+集体产业发展的集体经济发展城镇化路径可以显著提升失地农户的家庭发展能力,而侧重于土地和房地产开发的新城开发城镇化路径则难以提升失地农户家庭发展能力。因此,在未来城镇化中,集体经济发展式城镇化是一条可选路径,其可使农户失地不无地,留地可发展,发展可共享,进而促进农户的全面可持续城镇化。
王玥罗信黄玉浩
关键词:征地补偿失地农户集体经济

相关作者

黄贤金
作品数:879被引量:13,736H指数:67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碳排放 土地利用变化 耕地保护 农户
罗明忠
作品数:330被引量:2,477H指数:27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人力资源管理 农村劳动力 农民创业 实证分析 农村劳动力转移
郑宝华
作品数:61被引量:178H指数:8
供职机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扶贫 精准 新农村建设 农民主体 高原特色农业
张跃华
作品数:66被引量:905H指数:17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农业保险 政策性农业保险 福利 生猪养殖户 生猪保险
肖海峰
作品数:316被引量:2,643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影响因素 羊毛 农牧户 实证分析 农产品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