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644篇“ 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相关文章
左心辅助装置Impella保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技术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6
2019年
高传玉,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全国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先进工作者;河南省人民医院内科临床医学部主任,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河南省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河南省医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全民健康促进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领军人才;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河南省大型公益项目基金获得者;《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副总编,《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发表学术论文186篇,专著7部;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河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河南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
高传玉张健
关键词:左心辅助装置介入技术卫生科技成果全国劳动模范
适用于三腔心脏起搏器的冠状动脉介入技术被引量:2
2015年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的常见病及疑难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但是其操作难度大,风险高,尤其是左心室电极的植入尤其困难,冠状动脉介入技术,如双导丝技术,锚定技术,鞘中鞘技术在左心室电极植入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增加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谷国强崔炜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三腔起搏器
改良冠状动脉介入技术建立猪冠状动脉微栓塞动物模型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建立简便又经济的小型猪冠状动脉微栓塞(CME)模型的技术。方法将11只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和CME组6只。采用21号桡动脉穿刺针穿刺股动脉,5 F造影管及1.8 F微导管往CME组左前降支注入栓塞微球。检测栓塞前及栓塞6 h后血清脑利钠肽(BNP)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栓塞6 h后取心尖部心肌光镜下观察。结果对照组5只全部存活,CME组1只死亡。5 F造影管及1.8 F微导管可顺利到位。微栓塞前CME组与对照组血清BNP(ng/L:143.00±13.51 vs 134.00±15.57)及cTnI水平(μg/L:0.39±0.09 vs 0.38±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976、0.294,均P>0.05)。微栓塞后CME组血清BNP(561.00±80.65)及cTnI水平(2.75±0.58)均高于对照组(BNP、cTnI分别为139.00±13.87、0.54±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1.530、8.337,均P<0.001)。光镜下CME组心肌可见栓塞微球、微梗死、炎症细胞浸润。结论利用新的手术耗材可以成功建立小型猪CME模型,该技术简便、经济、实用,值得推广。
马国添曾志羽吴海罗晨源林士云
关键词:冠状动脉微栓塞动物模型小型猪
冠状动脉介入技术在经静脉左室电极植入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PCI)技术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左室电极导线植入术中的应用技巧和价值。方法心力衰竭拟行CRT植入患者178例,观察术中经冠状静脉途径植入左室电极导线的成功率、PCI技术应用情况、靶静脉选择及参数测定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①CRT植入成功率97.75%(174/178),4例手术失败;经冠状静脉左室起搏电极导线植入成功率98.28%(171/174),3例行开胸心外膜电极植入。②左室起搏电极植入左室后静脉2例,心侧静脉89例,侧后静脉54例,心中静脉侧分支23例,心大静脉3例。③86例次使用了PCI技术(50.29%),其中10例(5.85%)应用鞘中鞘技术指引导丝到达靶静脉,双导丝技术38例(22.22%),导丝锚定技术15例(8.77%),逆向导丝技术12例(7.02%),球囊导管扩张冠状静脉中段11例(6.43%)。④术中左室起搏阈值(0.96±0.49)V,阻抗(677.06±215.93)Ω,R波振幅(16±3)mV,术后半年内左室电极起搏参数稳定。结论运用PCI技术可协助经冠状窦左室起搏电极的植入,并提高成功率。
齐书英高树军李洁丁超王冬梅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室电极冠状静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介入技术并发症发生原因分析
2010年
冠状动脉介入术的进展代表了心脏病学领域最为突出的进步,已成为诊断冠心病和冠心病血运重建的有效方法之一[1]。但其毕竟是一项有创手术,努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患者预后十分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资料作重点针对性回顾分析。
司继林杨三定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诊疗并发症
血管介入仿真模拟器在心血管医生冠状动脉介入技术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明确Angiomemor(美国Simbionix公司生产)血管介入仿真模拟器是否有助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掌握和提高。方法选取16名无血管放射介入经验的心血管医生,接受相同课时的冠状动脉介入造影理论培训后,按随机表编码随机分为模拟器培训组与非培训组各8名,模拟器培训组8名医生接受Angiomemor血管介入仿真模拟器培训,模拟冠状动脉造影操作,非培训组8名心血管医生未接受仿真模拟器培训。在随后的真实临床环境中操作冠状动脉造影时,评价2组医生冠状动脉造影操作过程中错误的频数、平均造影时间、造影剂使用量及术中放射线剂量。结果相对于非培训组,模拟器培训组医生在冠状动脉造影操作中错误频数减少62.5%、平均造影时间减少44.0%、造影剂使用量减少44.0%,术中平均放射线曝光时间减少了57.7%,平均X线累计曝光剂量减少51.6%,单位面积X线累计曝光剂量减少了52.4%。结论Angiomemor血管介入仿真模拟器有助于医生较快地熟练掌握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是冠状动脉介入规范化培训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孟康吕树铮蔡春辉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介入技术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应用
2008年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植入技术是集起搏、电生理及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复杂操作过程。随着植入器材的进展(包括导线、导丝和指引导管),有经验的术者成功率已达90%以上,但其中约20%的病例需应用特殊的技术。尤其是针对冠状静脉窦口畸形、存在瓣膜、心脏静脉扭曲和/或靶静脉成角及有狭窄等,这些解剖异常发生率为20%-25%,此时更需在术中应用诸多的冠状动脉介入技术。CRT中常用的冠状动脉介入技术包括,冠状静脉窦及心脏静脉造影,指引导管的深置术,微导管技术或诊断性导管的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导丝的应用,双导丝技术,锚技术,心脏静脉血管腔内成形术,心脏静脉支架术等。分别介绍如下。
沈法荣王志军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技术心脏再同步治疗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双导丝技术血管腔内成形术心脏静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技术是当前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手段被引量:10
2006年
霍勇洪涛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大规模临床试验ACC/AHA
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应用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方颖吴立荣刘兴德李伟李安敏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技术并发症冠状血管造影术血管成形术冠心病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技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6例报告
1997年
对16例急性心肌梗塞发病1.5~46h 病人施行了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其中6例置入冠脉内支架。结果:梗塞相关动脉全部开通,15例恢复正常血流,1例因不可逆性休克及反复室颤于术后3h 死亡,对存活的15例随访1~16个月无再梗塞、心力衰竭及死亡者。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疗效及技术体会进行了讨论。
韩雅玲荆全民王守力佟铭王祖录栾波杨文刘盈李振荣郑晶胡连源刘燕妮司大元孙桂琴
关键词: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介入置入内支架

相关作者

曾志羽
作品数:163被引量:609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线粒体 高血压 缝隙连接蛋白43 风湿性心脏病 连接蛋白43
马国添
作品数:72被引量:229H指数:7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扩张型心肌病 培哚普利 冠心病 厄贝沙坦 动物模型
郭力恒
作品数:164被引量:742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 中西医结合 重症医学 脓毒症
高东来
作品数:58被引量:137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射频消融术 心房颤动 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梗死
丁超
作品数:253被引量:566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研究主题:心室肌细胞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膜片钳 辛伐他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