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02篇“ 凋落物现存量“的相关文章
- 中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地表凋落物现存量及其组分的影响被引量:3
- 2024年
- 依托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森林转换研究平台,在凋落物高峰期选择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以米槠为建群种的常绿阔叶林、次生林以及米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森林地表凋落物量及其组分(叶、枝、果、其他)与分解程度(未分解层与半分解层),并分析米槠凋落叶的物理性状差异。结果表明:天然林转换为次生林和人工林后凋落物现存量分别显著降低了33.03%和63.19%,凋落叶占总现存量的相对比例分别下降了5.72%和4.85%,但凋落枝和其他部分的相对比例略有上升,改变了地表凋落物的组成格局。天然林转换为次生林后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凋落物量分别降低了37.49%和37.08%,相对比例基本不变;但转换为人工林后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凋落物量分别降低了51.75%和70.12%,半分解层相对比例下降了11.07%,表明人工林可能具有相对快速的凋落物分解过程。此外,森林转换显著改变了建群种米槠凋落叶的面积、周长等物理性状,其中比叶面积和叶组织密度的变异系数最大。可见,天然林转换后凋落量明显减少,半分解层凋落物量相对于未分解层下降更为明显,不利于森林凋落物归还到土壤,形成土壤有机质。
- 吴捷录张雪王宏宇吴福忠
- 关键词:凋落物现存量人工林
- 亚热带人工幼林树种功能性状与凋落物现存量的关系分析
- 2022年
- 凋落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以选择亚热带常见28个人工林幼林树种的叶片、茎功能性状与凋落物现存量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亚热带人工幼林树种功能性状与凋落物现存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树种的凋落物现存量最高(均值123.73 g·m^(-2)),其次是落叶阔叶树种(均值57.08 g·m^(-2))和常绿针叶树种(均值54.61 g·m^(-2))。南方枳椇、红豆树、江南桤木等落叶树种具有高比叶面积、叶氮含量,较低叶片单宁含量、木质密度的特点,说明这些树种在资源利用上表现出获取性的策略。而桂花、石栎、深山含笑、苦槠等常绿树种则具有相反的特点,表现资源保守型的策略。在亚热带人工林幼林中凋落物现存量与叶片氮含量、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说明植物功能性状不仅通过影响植物生长速率,还会通过分解速率影响凋落物现存量。因此,在造林树种选择时,需要考虑树种的叶片功能特性。
- 贾辉万晓华
- 关键词:树种凋落物现存量功能性状
- 上海6种常见绿化树种凋落物现存量研究
- 凋落物现存量对绿地凋落物原地循环利用和绿地生态系统自维持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方形凋落物收集器,测定上海市闵行体育公园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女贞(ligustrum lucidum)、意杨(popu...
- 陈颖张庆费戴兴安
- 关键词:凋落物现存量
- 文献传递
- 喀斯特森林不同地形凋落物现存量及养分特征被引量:7
- 2021年
- 分析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地形条件下,凋落物层现存量和主要养分元素含量、储量及其释放特征,以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关系,为探讨茂兰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在贵州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内,从坡地、槽谷和漏斗3种典型地形的地表采集各分解层的凋落物和矿质土土壤样品,测定凋落物层的现存量和主要养分元素含量、储量、释放率,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土壤理化性质与凋落物层现存量、养分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地形之间以及不同分解层之间,凋落物层现存量差异较大,具体表现为坡地>槽谷>漏斗和已分解层>半分解层>未分解层。2)凋落物各分解层养分元素含量及储量均表现为C>Ca>N>Mg>K>P,不同地形之间凋落物养分总储量存在显著差异,且均以坡地最高,各养分元素因地形和分解层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释放率。3)凋落物现存量与土壤碳、氮含量、含水量、容重、pH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地形对喀斯特森林凋落物养分释放分布特征及分解速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坡地森林地表凋落物分解较快,营养元素循环周期较短。
- 薛飞龙翠玲廖全兰熊玲
- 关键词:喀斯特森林凋落物层现存量养分元素
- 杉木林下套种珍贵树种混交林凋落物现存量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通过对26年生杉木林下套种米锥、闽楠、红豆杉三种珍贵树种,研究了林分生长6年后杉木米锥、杉木闽楠、杉木红豆杉3种混交林以及杉木纯林凋落物现存量,结果表明:杉木米锥混交林单位面积凋落物现存量最高,为7937.8 kg/hm^(2);杉木纯林单位面积凋落物现存量最少,为5437.5 kg/hm^(2)。3种混交树种凋落物分别占总凋落物的4.64%、6%、7.8%。
- 刘振峰
- 关键词:珍贵树种混交林凋落物
- 海南岛东南沿海地区不同森林类型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和养分特征
- 2021年
- 为揭示热带沿海地区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现存量及其养分元素储存能力的差异,选取林地相邻、生境条件基本一致的青皮林和木麻黄林为研究对象,设置随机样地,采集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已分解层凋落物样品,测定凋落物层现存量和主要养分元素含量、储量及其释放率。结果表明:(1)木麻黄林凋落物层现存量为29.49 t/hm^(2),是青皮林的2倍,2种林型不同分解层表现为:已分解层>半分解层>未分解层;(2)2种林型不同分解层养分元素含量基本遵循C>N>Mg>K>P的变化模式,随着凋落物分解,青皮林各养分元素含量逐级降低,木麻黄林则因养分元素不同而异,可能因凋落物C含量流失过多出现损失速率大于分解释放养分速率而造成半分解层N、P、Mg的含量相对增加,但均在已分解层含量最低;(3)木麻黄林凋落物层养分储量值为8448.23 kg/hm^(2),是青皮林的2倍,各分解层凋落物养分元素的储量依次为C>N>Mg>K>P,与养分元素含量变化规律一致,而养分释放率从未分解层(-1.79%、-0.97%)到半分解层(0.65%、1.23%)呈现增加趋势。总之,同一立地条件下,不同林型的凋落物现存量、养分含量及其储量的差异可能与植物叶片生物学特征、微环境条件、微生物种群及活性不同有关。
- 陈毅青陈宗铸陈小花雷金睿李苑菱吴庭天
- 关键词:凋落物层养分元素青皮林木麻黄
- 木麻黄凋落物现存量的数量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7
- 2020年
- 以海南岛木麻黄海防林为研究对象,设置71个临时样地,采用典型抽样法对木麻黄林分结构及凋落物现存量进行调查与分析,探究木麻黄凋落物数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密度、郁闭度、草本盖度和土壤pH值是影响木麻黄海防林凋落物现存量的6个因子,其中凋落物现存量与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和郁闭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草本盖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密度呈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半分解凋落物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性与凋落物现存量相一致,但还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海南岛干湿不同气候区的凋落物现存量无显著差异。另外,这6个影响因子因对凋落物现存量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划分为直接和间接影响因子,主要和非主要影响因子,其中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和密度为直接影响因子,郁闭度、草本盖度和土壤p H值为间接影响因子;胸高断面积和草本盖度是主要影响因子,其中草本盖度则是凋落物现存量的重要指示因子。木麻黄海防林凋落物现存量较大,平均2.735 kg·m^-2,最大值为10.090 kg·m^-2;凋落物平均厚度为3.629 cm,最大厚度为8.000 cm;半分解凋落物质量占凋落物现存量的72.249%。大量的凋落物现存量既是木麻黄重要的养分库来源,也是影响林下植物更新的障碍因子之一。
- 郝清玉杨彬周玉萍
- 关键词:木麻黄凋落物现存量影响因素海防林
- 5种人工相思林凋落物现存量及其持水特性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对福建省漳浦县5种相思树种人工林林下凋落物现存量及其持水特性进行研究,找出林下凋落物持水能力强的相思树种。【方法】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凋落物网袋浸泡法,研究5种相思树种人工林林下凋落物的现存量及其持水特性。【结果】林下凋落物现存量为马占相思(16.13 t/hm2)>厚荚相思(11.25 t/hm2)>卷荚相思(9.69 t/hm2)>直干大叶相思(9.66 t/hm2)>黑木相思(6.40 t/hm2);林下调落物最大持水量为马占相思(30.70 t/hm2)>卷荚相思(18.31 t/hm2)>厚荚相思(17.72 t/hm2)>直干大叶相思(16.00 t/hm2)>黑木相思(10.46 t/hm2);5种人工林林下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在157.48%~190.35%之间,表现为马占相思(190.35%)>卷荚相思(187.03%)>直干大叶相思(165.57%)>黑木相思(163.43%)>厚荚相思(157.48%);林下凋落物有效拦蓄量在7.29~23.65 t/hm2之间,其排序为马占相思(23.65 t/hm2)>卷荚相思(13.46 t/hm2)>厚荚相思(12.86 t/hm2)>直干大叶相思(12.27 t/hm2)>黑木相思(7.29 t/hm2)。【结论】马占相思人工林林下凋落物现存量和水文效应最大。
- 赵文东李凯王俊何宗明
- 关键词:凋落物持水量持水率吸水速率
- 南京城市风景林凋落物现存量及其与土壤主要物理性质的关系被引量:2
- 2020年
- 对南京中国绿化博览园8种城市风景林群落凋落物现存量及其与土壤主要物理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风景林群落凋落物厚度、现存量之间呈现显著差异(P<0.05)。风景林凋落物厚度变化区间为2.10-5.24 cm,大小顺序依次为樟树林>乐昌含笑林>大叶女贞林>马褂木林>淡竹林>朴树林>大叶榉林>槭树林,总现存量指标也呈现类似的序列变化。不同风景林群落,以及同一风景林不同层次的土壤容重之间呈现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风景林凋落物厚度、现存量与土壤容重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研究表明,城市风景林在外界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林下凋落物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 周忠胜张文豹曾雷王津宁李冬林
- 关键词:凋落物土壤物理性质
- 滨海沙地不同人工林凋落物现存量及其持水特性被引量:22
- 2019年
- 为了研究滨海沙地沿海防护林凋落物水源涵养功能,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浸泡相结合,对滨海沙地4种典型人工林(木麻黄林、湿地松林、尾巨桉林和纹荚相思林)不同分解阶段的凋落物现存量、持水率、持水量和吸水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林龄的4种人工林凋落物现存量表现为木麻黄林(19.12 t/hm^2)>湿地松林(17.51 t/hm^2)>尾巨桉林(10.90 t/hm^2)>纹荚相思林(10.13 t/hm^2),半分解层凋落物储量占比高于未分解层;4种人工林最大持水率在140.55%~206.47%,为尾巨桉林>纹荚相思林>木麻黄林>湿地松林,最大持水量在20.75~30.85 t/hm^2,为木麻黄林>湿地松林>尾巨桉林>纹荚相思林,4种人工林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和最大持水量均为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不同分解阶段凋落物持水率和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关系;4种人工林不同分解阶段凋落物平均吸水速率在前0.25 h内差异较大,未分解层中尾巨桉林最大为2.05 mm/h,半分解层中湿地松林最大为4.32 mm/h,不同分解阶段凋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均存在幂函数关系;凋落物有效拦蓄深为木麻黄林(2.45 mm)>湿地松林(2.04 mm)>尾巨桉林(1.87 mm)>纹荚相思林(1.72 mm)。综合来看,木麻黄林凋落物的持水能力最强,湿地松林次之,之后是尾巨桉林和纹荚相思林,说明从凋落物水源涵养能力来看,木麻黄林和湿地松林更利于滨海沙地的水源涵养。
- 孟庆权葛露露杨馨邈王俊林宇何宗明
- 关键词:滨海沙地人工林凋落物持水特性
相关作者
- 谢宗强

- 作品数:195被引量:3,135H指数:3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三峡库区 濒危植物 银杉 生物多样性 消落带
- 张庆费

- 作品数:196被引量:2,369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上海辰山植物园
- 研究主题:城市绿化 生物多样性 园林植物 植物多样性 城市绿地
- 黄宗胜

- 作品数:52被引量:247H指数:10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林学院
- 研究主题:自然恢复 喀斯特森林 植被自然恢复 岩溶区 功能群
- 徐文婷

- 作品数:61被引量:430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世界自然遗产地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北亚热带 数据集 生物多样性
- 赵常明

- 作品数:72被引量:997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物种多样性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世界自然遗产地 北亚热带 灌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