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75篇“ 减刑“的相关文章
- 减刑检察监督“繁复化”反思
- 2024年
- 当前,检察院对减刑案件的同步监督存在“繁复化”问题,以程序烦琐、重复操作、效果趋同为表征,引发消极效应及质疑。“繁复化”问题并非从来就有,而以规范层面“事后监督”向“事中监督”之延展、刑事执行检察工作模式从“办事”向“办案”之转型为依托。在肯定同步监督及其办案模式积极意义之同时,亦应正视减刑监督“三段式”办案在“案—件”关系处理上的失范。可考虑以提请中审查为重心,兼顾特定情形下的提请后审查、裁定审查,构建简洁高效的同步监督办案新模式;通过引入假释同步审查增益检察判断的专业“含金量”;在司法管理中建立体现区分度的精准化考评机制;加强“派驻+巡回”体制改革对减刑监督的保障功能。
- 何剑
- 关键词:刑罚变更执行减刑办案模式
- 那些被减刑的服刑官员
- 2024年
- 近日,经重庆市监狱管理局证实,曾因“不雅视频”事件落马的重庆市北碚区原区委书记雷政富因多次减刑,已刑满释放。公开资料显示,雷政富在服刑期间曾于2015年、2017年、2018年三次申请减刑。其中,据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的《雷政富犯受贿罪刑罚变更刑事裁定书》显示。
- 许然
- 关键词:区委书记刑满释放减刑刑罚变更
- 狱内服刑人员减刑假释制度研究
- 2024年
- 本篇文章主要围绕罪犯减刑、假释制度的历史进程以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环境下的发展为背景,阐释减刑、假释制度的保障措施以及在实际的应用中一些不足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做出一些改进建议。
- 曹玉东许清
- 关键词:减刑假释
- 减刑、假释亦应遵循宽严相济原则
- 2024年
- 财产性判项着重审查罪犯履行能力最高人民法院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审查财产性判项执行问题的规定》明确,财产性判项的执行情况是办理减刑、假释案件时判断罪犯是否确有悔改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罪犯财产性判项未履行完毕的,应着重审查其履行能力,将审查重点聚焦到履行能力的判断上.
- 王恩海
- 关键词:宽严相济假释减刑案件审查最高人民法院
- 论减刑假释中“具有悔改表现”的认定
- 减刑假释制度是罪刑相适应原则在刑罚执行阶段的体现,对于充分发挥刑罚价值、维护司法权威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减刑假释的案件办理中,认定审查核心条件“罪犯具有悔改表现”,基于目的刑论,是为预防减少犯罪而产生的,当罪犯在刑罚执行期...
- 赵越
- 关键词:减刑假释诉讼化
- 减刑假释检察监督的现实困境及其优化路径
- 2024年
- 为了防止违法的减刑假释活动侵害犯人权利和破坏司法公正等现象发生,我国立法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在减刑假释案件中行使法律监督权。减刑假释检察监督的设计理念立足于各参与机关的权责分配、权力制衡等关系,并遵循正当程序、刑罚功能及目的等基本原则维系运转。在具体运行的过程中,减刑假释检察监督难以发挥预期功能、减刑假释参与机关权责配置的结构性困境以及检察机关自身限制等因素导致成效不彰、沉疴如故。为摆脱上述困境,可从减刑假释检察监督的规范构建和配套机制两方面进行优化,建立健全减刑假释检察监督机制。
- 朱慧
- 关键词:减刑假释刑事执行法律监督
- 法治共同体视域下减刑假释评估体系的重构
- 2024年
- 减刑假释评估工作有赖于监狱、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社区矫正机构等司法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实践中,司法部门之间权责不清,导致减刑假释评估运行受阻,假释适用率更是逐年走低。根据《刑法》等法律法规,结合现代刑罚和社会控制理论,明确各司法部门评估职责分工,重构“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罪犯假释后对社区影响”的减刑假释评估体系是构建权责一致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的题中之义。
- 陈日飞李建淼雷洋清
- 关键词:减刑假释
- 权利保障视域下减刑、假释开庭案件实质化审理的规则进路
- 2024年
- 涉及重大立功、“三类犯罪”等情形的减刑、假释案件均需开庭审理,减刑、假释开庭案件备受社会关注。然而,减刑、假释开庭案件审理流于形式问题沉疴已久,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改革中成为“堵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于2021年底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的意见》,但该意见多为原则性规定,实践中并未有效消解减刑、假释开庭案件审理形式化问题,此类案件违规违法风险仍然较大。因此,需以受限缩的“权利说”为理论导向,即保障罪犯享有依法获准减刑、假释的权利,同时兼顾被害人的参与权及社会公众的监督权,系统优化减刑、假释开庭案件实质化审理规则,助推刑罚变更工作去疴生新。具言之,构建庭前全面审查、庭审多元对抗及裁判文书回应争辩等规则,优化证人选取机制,允许被害人、辩护人参与庭审,并明晰调查核实方法。
- 唐国峰代天钰
- 关键词:权利保障
- 浅析律师在减刑假释实质化审查案件中的作用机制构建
- 2024年
- 减刑假释案件作为刑事执行中的重要环节,关乎法治的公平公正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在现行的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查办理过程中,律师的地位和作用没有被重视,整个审查程序主要由监狱、检察机关和法院等主导进行,律师的参与程度有限,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查过程中中律师介入机制进行必要的探索,以期达到有效提升司法公正和保障水平服刑人员合法权益的目标。
- 高杨武
- 关键词:律师减刑假释公平
- 数字检察背景下减刑、假释案件智慧检务路径研究——以S省为例
- 2024年
- 减刑、假释是我国刑事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推动减刑、假释制度效能的充分释放,进一步提升检察监督质效,是各级检察机关推进数字检察战略的有益实践。实证研究表明减刑、假释政策的适用存在比例不高、把关标准不一、尺度偏紧等情况,而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存在事前审查基础不牢、事中审查层次不深、事后审查对抗性不足的问题。各级检察机关应当从推动完善刑事执行法律制度体系;加强队伍和业务能力建设;提升减刑、假释监督检察工作质效;构建智慧刑事执行治理体系四个方面完善减刑、假释智慧检务体系。
- 李晋毅李学峰游菊英
- 关键词:减刑假释
相关作者
- 张亚平

- 作品数:45被引量:142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减刑 司法化 假释 刑法 宽严相济
- 袁登明

- 作品数:29被引量:269H指数:9
- 供职机构:国家法官学院
- 研究主题:减刑 刑法 行刑社会化 刑事执行 重大立功
- 邵晓顺

- 作品数:58被引量:192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警官职业学院
- 研究主题:监狱警察 罪犯 心理健康 人格特征 犯罪心理
- 黄永维

- 作品数:19被引量:15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 研究主题:司法解释 减刑 减刑假释 假释制度 行政审判工作
- 杨波

- 作品数:118被引量:481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
- 研究主题:暴力犯 冲动性 循证 中介作用 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