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87篇“ 减沙“的相关文章
数字流域模型淤地坝模块改进及效益评估
2024年
淤地坝具有重要的水土保持作用,但其效益的科学评估仍存在困难.一方面,淤地坝的物理机制仍难以刻画;另一方面,观测资料有限且难以获取.以概化淤地坝卧管及溢洪道等部分的泄流机制及整体水调控机制为基础,改进和检验了数字流域模型的淤地坝模块,应用改进后的模型模拟皇甫川流域水过程并评估淤地坝效益.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淤地坝的情况下,模型对淤地坝数量较少的近似自然状态期(1979~1986年)适用性较好,而对淤地坝数量较多的受扰状态期(2007~2012年)适用性较差,水模拟值明显高于实测值.考虑淤地坝的物理机制后,与原模型相比,除个别年份外,改进后的模型对受扰状态期水过程的模拟精度具有明显的提高,其逐日流量NSE(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从-51.085~0.450提高到0.134~0.802,逐日输率NSE从-56.740~0.390提高到0.066~0.857.使用改进后的模型计算得受扰状态期淤地坝平均拦水量为0.142×10^(8)m^(3),水效益为40.9%;平均拦量为0.050×10^(8)t,效益为50.3%.研究成果可为认识淤地坝调控水物理机制提供模型支撑和为淤地坝建设规划提供科学指导.
张玍傅旭东孙凯王晨沣
关键词:淤地坝减水减沙减水减沙效益水土保持
长期植被覆盖对紫色土坡面能力的影响
2024年
[目的]研究长期林草植被覆盖小区能力的变化速率,为西南土石山区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2021年在贵州省赤水市天台镇径流场观测了15°裸地、15°草地、15°林地、30°林地与30°草地5个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植被覆盖、土壤表层含水量数据,用径流系数和含量的变化反映各小区能力的变化。[结果]5个小区效益排序为30°草地>15°林地>30°林地>15°草地>裸地。其中,30°草地小区植被覆盖度最高,为92.8%,其径流量和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2.43 mm和6.51 t/(km^(2)·a)。裸地小区径流量最高,为153.49 mm,土壤侵蚀模数最高,为1214.5 t/(km^(2)·a);15°草地小区径流系数降低速率最快,为-0.292%/a,其含量降低速率也最快,为-14.6 g/(L·a)。植被覆盖度与径流量之间负相关关系极显著,与含量负相关关系显著,与土壤表层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高植被覆盖度有利于植被恢复、水源涵养和控制水土流失。对于水土流失相对严重的15°草地坡面,其长期植被覆盖的水土保持效益更为明显。
张蒙胡桂清张文太杨立荣姜群力王志刚
关键词:植被水土流失径流系数含沙量
降水强度等级和坡度对于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为提高河道水库边坡土牢固能力,明确降水强度与坡度对水土保持的影响,以A县水土保持试验站2017年~2022年监测站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植被对水土保持的影响,并以降水强度暴雨、大雨、中雨;坡度5°、10°、15°、20°和25°为固定条件,对降水强度与坡度影响下植被流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NPL、ASL和AFL的流效果明显,可通过大面积科学化种植的方式控制河道水库水土流失。
陈姗娜韩鹏
关键词:降水强度坡度水土保持
北方土石山区薄土坡耕地石坎反坡阶措施效益分析
2024年
为解决我国北方土石山区薄土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通过布设标准径流小区来研究石坎反坡阶措施的水土保持综合效果。结果表明:石坎反坡阶措施对于坡耕地水土流失调控效果显著,该措施相较于等高耕作措施,坡面径流削率和泥率分别达到68.57%和94.29%;石坎反坡阶措施在提高坡面土壤水分含量、提高坡面水分分布均匀度方面能够发挥出良好的作用,该措施相较于等高耕作措施,坡面总体土壤水分含量提高了7.78%;石坎反坡阶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坡耕地的农作物产量,相较于常规等高耕作措施,玉米产量提高了12.69%。石坎反坡阶的设计及作用效果研究,丰富了我国北方土石山区薄土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治理途径。
姜宇程宏远
关键词:水土流失北方土石山区径流土壤水分
草被与枯落物覆盖对坡面流效益的影响
魏淑娥
弃土坡面不同建植恢复方式的效应
2024年
[目的]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场进行植被恢复后能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探讨弃土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的效果,可以为弃土场后续治理与监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皖西大别山区生产建设项目弃土,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获得不同建植方式(撒播、条播、穴播)和植被恢复阶段(生长期、成熟期、枯萎期)的弃土坡面产流产特征,并利用累积距平等方法分析其规律和差异。[结果]相对裸坡,植被恢复可有效延缓初始产流时间,撒播种植的效果最为明显。不同建植方式均起到一定的效应,坡面累积产流产量呈现出:撒播<条播<穴播<裸坡以及生长期<成熟期<枯萎期的规律;坡面产与产流过程存在差异性,流效应弱于效应。[结论]建植方式效益表现为撒播优于条播,穴播最差。生长期效益优于成熟期,枯萎期最差。撒播方式在生长期内呈现出最佳的效益,流率和率分别达到49.6%,95.5%。
赵黎明陈磊朱昊宇朱昊宇张靖雨夏小林张靖雨
关键词:弃土场人工模拟降雨产流产沙
生态棒间隔距离对铁尾矿坡面效应的影响
2024年
中国铁尾矿库的排放量大而综合利用率低,遗留的铁尾矿库形成大面积裸露库面和边坡,易引发水土流失、边坡滑塌等危害。为明确边坡生态修复中生态棒拦挡措施的水土流失防治机理,该研究以张宣铁矿区尾矿库边坡为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不同间隔生态棒拦挡措施的效应。结果表明:坡度25°、30°,30~90 mm/h雨强下,1)不同间隔生态棒拦挡措施下初始产流时间较裸坡分别增加0.44%~57.76%、1.08%~39.14%,且随生态棒间隔、坡度、雨强的增大而少;流效应分别为-2.79%~80.68%、12.67%~76.45%,随雨强增大而小,30 mm/h雨强下随生态棒间隔缩短呈增强趋势,60、90 mm/h雨强下无明显规律变化;径流流速削效应分别为20.78%~55.12%、20.16%~41.57%,随生态棒间隔缩短呈增强趋势,随坡度增大而降低,同时0.67 m间隔削坡面流速效应最佳;2)效应分别为-127.47%~71.57%、-287.19%~62.01%,效应弱于流效应;3)30 mm/h雨强下累积径流量、侵蚀量随生态棒间隔的缩短而少,60、90 mm/h雨强下规律不明显;且90 mm/h雨强下,坡度30°的累积侵蚀量显著大于坡度25°;4)对产流产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生态棒拦挡措施在坡面流、削流速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雨强对产流产的影响处于主导地位,坡度处于辅助地位;5)建议坡度25°、30°,雨强30、90 mm/h时选择0.40 m生态棒间隔,雨强60 mm/h时选择1.00 m生态棒间隔。研究结果可为铁尾矿边坡生态修复中生态棒拦挡措施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李睿杰杨建英赵廷宁史常青张学沛孙非凡赖林枫孙智龙李成
关键词:生态修复铁尾矿人工模拟降雨
南方红壤侵蚀流域不同情景措施的效应模拟
2024年
为揭示南方红壤侵蚀流域不同情景措施的效应,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采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模拟方法,以南方典型花岗岩红壤侵蚀流域——福建长汀朱溪流域为研究区域,在模拟该流域产流产状况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调整的情景设置,量化分析不同情景措施对该流域的效应。结果表明,SWAT模型的模拟效果能达到模型要求的精度,2013—2017年朱溪流域年均径流量和年均泥量分别为4.793×10^(7)m^(3)和1.037×10^(7)kg。乔灌草混交和全坡面种草措施能有效提高植被覆盖度,效果优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模拟得到朱溪流域单位面积年均率为3.49%。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红壤侵蚀流域泥阻控的生态恢复措施提供决策参考。
梁美霞章鑫强林炳青
关键词:SWAT模型水土保持措施土地利用
砒砂岩区十大孔兑棘生态工程现状调查及管理对策研究
2024年
砒砂岩区棘生态工程是我国晋陕蒙区防风治、强化水土保持的重要举措,该工程的发展现状及管理对策值得引起特别关注。本文以十大孔兑上游砒砂岩丘陵沟壑区棘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明确砒砂岩区十大孔兑棘生态工程发展现状、实施现状、棘林生长状况、抚育措施及其经济效益等情况,提出了统一筹划构建棘林长效管理机制、多举并措健全棘林抚育措施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完善棘资源产业化开发方案等管理对策,为晋陕蒙区砒砂岩区十大孔兑棘生态工程的实施与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贾利红薛璐马春艳白晓霞
关键词:沙棘抚育措施
西柳沟流域近30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文章以内蒙古十大孔兑之一的西柳沟为研究对象,利用研发的分布式土壤流失过程模型,分析了西柳沟近30 a综合治理效益,量化了各项水土保持措施贡献率,为全面认识十大孔兑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效益,未来制定治理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王玲玲陈正新焦鹏张晓华
关键词:减沙效益下垫面变化水土保持

相关作者

冉大川
作品数:106被引量:714H指数:17
供职机构: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水土保持 水沙变化 淤地坝 河龙区间 黄河中游
刘斌
作品数:101被引量:651H指数:14
供职机构:黄河水利委员会
研究主题: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措施 生物技术 河龙区间 减水减沙
王宏
作品数:36被引量:247H指数:8
供职机构: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研究主题:水土保持 渭河流域 减水减沙效益 黄河中游地区 泥沙
姚文艺
作品数:297被引量:1,927H指数:27
供职机构: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黄河 黄河下游 水土保持 砒砂岩 坡面
焦菊英
作品数:216被引量:3,826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研究主题:黄土丘陵沟壑区 黄土高原 土壤侵蚀 退耕地 植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