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55篇“ 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文章
- 妊娠合并糖尿病并发产褥期感染临床特征及其与凝血功能异常关系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索妊娠合并糖尿病(GMD)并发产褥期感染临床特征、病原菌耐药性及其与凝血功能异常关系。方法于2021年8月至2024年8月选取本院产检的698例GMD产妇相关资料行回顾性研究,按产褥期感染发生状况分为感染组(n=42例)、未感染组(n=656例)。分析GMD并发产褥期感染临床特征、病原菌耐药性;对比感染组与未感染组一般资料与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GMD并发产褥期感染影响因素,并通过ROC曲线分析凝血功能预测GMD并发产褥期感染的价值。结果42例发生产褥期感染主要感染部位为生殖道感染(45.24%)、宫内感染(23.81%)、呼吸系统感染(19.02%)。42例发生产褥期感染产妇检出病原菌68株,革兰阳性菌36株(85.71%),革兰阴性菌36株(64.29%),真菌5株(11.90%),革兰阳性菌主要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主要病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主要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头孢拉定、氨苄青霉素耐药性均较高(>50.0%),主要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耐药性均较高(>50.0%)。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合并妊娠高血压、足月生产、产后出血、血糖失控、胎膜早破、PT水平、FIB水平、ATⅢ水平均为GMD并发产褥期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T水平、FIB水平、ATⅢ水平预测GMD并发产褥期感染的AUC分别为0.732、0.733、0.740。凝血指标联合模型预测GMD并发产褥期感染的AUC为0.899,灵敏度、特异度为78.6%、84.3%。结论GMD并发产褥期感染生殖道感染、宫内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且具有较好耐药性;合并妊娠高血压、足月生产、产后出血、血糖失控、胎膜早破、PT水平、FIB水平、ATⅢ�
- 肖淑孙楠邹玉珠余丽金
- 关键词:妊娠合并糖尿病产褥期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凝血功能
- 多发性骨髓瘤凝血功能异常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肿瘤。MM常并发出凝血异常,具有出血和血栓形成风险,严重出血和血栓栓塞可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治疗延迟或中止及生存率降低。疾病、个体特异性因素及治疗药物影响MM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的动态平衡。由于多种机制参与,诊治潜在的凝血障碍具有挑战性。此外,随着免疫调节药物、蛋白酶体抑制剂、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疗法、单克隆抗体等新疗法引入,这些治疗对MM患者凝血功能也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就MM凝血异常的影响因素、病理生理机制及相关防治进行综述。
- 曾茜敏赵洁珺(综述)席亚明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出血血栓形成
- 子痫前期凝血功能异常的基因易感性及治疗进展
- 2024年
- 子痫前期(PE)是一种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是导致母儿不良围生结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重度PE患者中,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活化、抗凝血系统活性降低、炎症免疫系统过度激活,使得血液高凝并形成微血栓,进而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严重威胁母体生命健康安全,但引起PE患者体内血液高凝状态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PE患者中,凝血功能相关基因(凝血系统基因、抗凝系统和溶栓系统基因、炎症免疫系统基因等)存在异常。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从基因易感性方面更深入地探究PE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可为PE凝血功能障碍的药物应用提供有力依据。
- 顾浩冯亚玲
- 关键词:子痫前期凝血功能异常基因易感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替加环素致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回顾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替加环素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3年12月使用替加环素的患者病历资料,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使用替加环素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和血栓弹力图参数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例患者在使用替加环素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较用药前均显著延长,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血栓弹力图的凝血因子激活时间、血凝块形成速率参数、最大切角、弹力图最大振幅以及凝血综合指数等参数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使用替加环素后疑似出现凝血异常的患者,临床上应将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和血栓弹力图相结合对患者的凝血全貌进行综合评估。
- 李巧倪敏颜玉颖蒋凌晨沈甫明
- 关键词:替加环素凝血异常凝血功能指标血栓弹力图
- 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时凝血因子活性变化及临床意义
- 2024年
- 以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就其在凝血功能异常时凝血因子的活性变化情况和临床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本文的观察对象为60例肿瘤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通过血栓弹力图(TEG)对观察对象的凝血功能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将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监测结果正常,n=20例)与观察组(监测结果异常,n=40例),另外,还需根据总体凝血指标(CI)值将观察组分为低凝组(CI值<-3,n=20例)和高凝组(CI值>3,n=20例),对比三组的TEG检测结果以及凝血因子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活性变化情况。结果 在R值的比较上,低凝组高于对照组,且高凝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K值、α角、MA值的比较上,低凝组与高凝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CI值的比较上,低凝组低于对照组,且高凝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凝血因子FⅡ、FⅤ、FⅦ、FⅧ、FⅩ、FⅪ、vWF的比较上,低凝组均低于对照组,且高凝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肿瘤患者的凝血机制出现异常的情况下,部分凝血因子的活性会发生显著变化。当处于高凝状态时,凝血因子FⅡ和FⅩ的活性会有所增强,这对抗凝治疗具有关键作用;同时,FV和FⅧ的活性上升可能会增加深静脉血栓的风险。相反,在低凝状态下,FV和FⅧ的活性会明显降低,这通常会导致出血或渗血现象的发生。
- 季爱华
- 关键词:凝血功能凝血因子血栓弹力图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 血栓弹力图和凝血功能检测在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 2024年
- 探讨凝血功能异常人群治疗期间,开展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检测的所得意义。方法 录入被研究者的时间: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所有研究者均有相同诊断,即凝血功能障碍。200例患者选入该项研究。随机抽样法作为分组的执行依据。每组入选100人。接受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的小组,定义为参照组。其余接受血栓弹力图检测,为试验组。对比不同小组凝血功能、血常规、血液输注情况。结果 试验组凝血功能改善较为明显,关于血常规指标、血液输注量所得数据更为优异(P<0.05)。结论 血栓弹力图参数指导输血治疗方案的应用,能够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人群的血液输注量。同时,此种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血小板水平,调节凝血功能,对提高患者总体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 韦暖芳莫胜福
- 关键词:凝血功能异常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检测
-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异常1例
- 2024年
- 凝血功能异常是因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障碍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很多抗菌药物都可引起凝血功能异常,常因症状隐匿而延误病因的诊断。本文报道1例胃穿孔修补术后接受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而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的病例,探讨引起该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原因,以供临床参考。
- 魏萍杨莉萍白秋霞
- 关键词:替加环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凝血功能异常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清远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肾内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抗感染治疗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成年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筛选出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相关凝血功能异常(终点事件)的患者,对肾功能不全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将患者分为终点事件组和无终点事件组,对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总共121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男性76例(62.8%),女性45例(37.2%);年龄(66±13)岁。121例肾功能不全患者中39例(32.2%)发生终点事件,6例(5.0%)有临床出血表现。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与未发生终点事件组患者的年龄、肾替代治疗及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日剂量和总剂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患者是否发生终点事件为因变量,以年龄、肾替代治疗以及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日剂量和总剂量为自变量代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患者高龄为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44,95%置信区间:1.004~1.086,P=0.029)。结论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的风险较高,高龄是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应谨慎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使用时应加强凝血功能的监测。
- 严远梅郑粤欣麦露丝常惠礼
- 关键词:头孢哌酮舒巴坦凝血异常
- 一种基于凝血功能异常的新冠检测微流体器件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凝血功能异常的新冠检测微流体器件,用于免疫分析、即时检测等医疗检测领域。所述的新冠病人凝血异常标志物为全血内的淀粉样蛋白,所述的新冠检测为采用荧光探针标记能反应凝血功能的淀粉样蛋白来实现。所述微流体器...
- 魏娟孙明凯郑宏宇亓东锋候卫华马勒博戈·恩戈佩尚特尔·文特尔
- 细胞外囊泡在脓毒症诱导凝血功能异常中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发的机体反应失调,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疾病。脓毒症患者常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如发展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往往预后不佳。细胞外囊泡由不同细胞活化或凋亡产生,是细胞间成熟的通讯递质,参与机体免疫调节、细胞增殖、内皮生长及肿瘤转移等过程。目前研究发现,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血小板、白细胞及内皮细胞等来源的细胞外囊泡与机体凝血系统密切相关。本文回顾总结细胞外囊泡与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异常的研究,阐明两者关系,为脓毒症相关凝血异常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孙瑶赵慧颖王光杰安友仲
- 关键词:脓毒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相关作者
- 李素清

- 作品数:43被引量:125H指数:6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凝血功能异常 代谢综合征 TIC 创伤性 支气管镜
- 严晓薇

- 作品数:30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FOGARTY球囊导管 离断肢体 再植术 FOGARTY导管 凝血功能异常
- 滑立伟

- 作品数:48被引量:272H指数:11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凝血功能异常 控制性肺膨胀 TIC 创伤性 急性肺损伤
- 李小东

- 作品数:54被引量:172H指数:8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FOGARTY球囊导管 离断肢体 再植术 FOGARTY导管 凝血功能异常
- 吴晓明

- 作品数:7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凝血功能异常 凝血异常 高凝状态 炎症 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