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48篇“ 分层级管理“的相关文章
- PDCA循环联合分层级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对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依从性的效果
- 2025年
- 目的 探讨计划、执行、检查和改进(PDCA)循环联合分层级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对多重耐药菌(MDRO)防控措施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金乡县人民医院的60名护理人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联合分层级管理,比较管理前后两组对MDRO知识掌握情况、知信行水平和依从性评分。结果 管理后,观察组MDRO基本情况、手卫生和防控措施各项MDRO知识掌握情况得分高于对照组,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手卫生、消毒隔离、医疗用品使用和医疗废物处置各项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联合分层级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对MDRO知识掌握情况,纠正护理人员在MDRO防控中的不合理行为,提高护理人员依从性。
- 王萍
- 关键词:分层级管理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依从性
- 护士分层级管理方式在妇科护理管理中的价值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妇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士分层级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济南市第二妇幼保健院21名妇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在2023年7—12月接受传统管理,在2024年1—6月接受分层级管理,分别为常态组、分析组,比较管理质量并观察个人能力,统计不良事件,分析满意率。结果分析组管理质量、个人能力高于常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析组护士工作期间出现2件护理差错事件,出现1件护患纠纷事件,常态组护士工作期间出现10件护理差错事件,出现7件护患纠纷事件,分析组不良事件更少。分析组满意率高于常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可减少妇科管理中的不良事件,提升科室管理质量,增强妇科护士的技能,提高护士满意率。
- 孙倩毕君娇陈晓文
- 关键词:分层级管理护理管理管理质量护患纠纷
- 妇科护理管理中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开展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应用于妇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青岛市市北区水清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名在职妇科护士为研究对象,于2023年7月施行护士分层级管理,2023年1—6月施行常规管理(对照组),2023年7—12月施行护士分层级管理(观察组),分析两组的护理管理质量、护理差错情况、护士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病历书写、健康教育和护理操作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未出现护理差错事件,对照组出现1例用药用药差错、3例护理记录缺陷、1例药敏试验漏做。观察组护士满意度评分为(95.61±2.15)分,高于对照组的(90.25±1.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19,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应用在妇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突出,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管理满意度。
- 叶宏春
- 关键词:妇科护理管理护士分层级管理护士满意度
- 护士分层级管理在妇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在妇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贵阳市乌当区人民医院妇科在岗护士24名为研究对象,根据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实施时间分组,2023年1—6月期间实行常规护理管理(实施前),管理床位100张,2023年7—12月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实施后),管理床位100张。对比护士分层级管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管理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后,健康教育、整体护理、护理操作、基础护理、病室管理评分均高于实施前,患者对于护士心理支持、服务态度、关爱患者、技术水平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可进一步提高妇科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张洪霞杨凤
- 关键词:护士分层级管理护理质量管理健康教育整体护理
- 产科病房整体护理结合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的探讨
- 2024年
- 为达到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目的,方法 本文探讨了整体护理结合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效用价值。研究选取64名护士进行对比实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结合分层级管理模式。结果 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文书、操作技术、健康宣教等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应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后整体护理质量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可为患者提供优质且全面的护理服务。
- 邢妍孟超张宏涛
- 关键词:护士分层级管理护理管理质量
- 妇科护理管理中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开展价值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研究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方式进行妇科护理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职的40名妇科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1—12月应用传统护理管理形式做护理管理,设为常规组;于2022年1—12月采取护士分层级管理方式做护理管理,设为观察组。两组均为同批护理人员,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方式对妇科护理人员实施护理管理,可切实提高妇科护理管理质量,管控不良事件发生率。
- 苏芝玲
- 关键词:妇科护理管理分层级管理
- 护士分层级管理在老年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 目的:明确护士分层级管理措施在老年病房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样本为本院2022年9月到2023年1月期间住院的80例老年患者,其中2022年11月前40例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11月后开展护士分层级管理措...
- 魏君丁艳玲
- 关键词:护士分层级管理老年病房护理质量管理
- 护士分层级管理对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措施对提升护理人员整体护理管理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于赤峰市第二医院工作的2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2022年1—12月进行常规护理管理,为对照组;2023年1—12月进行护士分层级管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应急处理、感染防护、专科护理、护理文书)、考核评分(操作能力、理论知识)、满意度评分、护理人员职业倦怠评分(个人成就感、去人格化、情绪耗竭)、核心工作能力评分(领导力、人际关系、护理临床、专业发展、教育咨询、评判性思维、法律伦理实践)。结果观察组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考核、核心工作能力、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各项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情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可以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
- 郭志军
- 关键词:层级管理护理管理质量满意度
- 护士分层级管理对妇科护理质量及护士素质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对妇科护理质量及护士素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3年1月于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工作的3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管理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自身素养及满意度。结果管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自身素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提高妇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对建立高素质的护理团队起到重要意义,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全面的护理措施,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
- 王琳琳张红
- 关键词:护士分层级管理护理质量护士素质满意度
- 岗位分层级管理模式用于妇产科护士管理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究岗位分层级管理模式用于妇产科护士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湖南省脑科医院工作的2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管理模式分为两组。2023年1—6月开展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设为对照组,在2023年7—12月开展岗位分层级管理模式,设为观察组,期间妇产科无人员流动。比较两组的护士管理质量、护士工作压力及管理工作满意率。结果管理后,观察组的护士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护士工作压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管理工作满意率为100.00%(20/20)高于对照组的80.00%(1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5)。结论将岗位分层级管理模式用于妇产科护士管理中,可以改善护士管理质量,减轻工作压力,提高管理工作满意率。
- 肖烨曾新
- 关键词:分层级管理妇产科护理管理质量工作压力管理质量
相关作者
- 尤小娜

- 作品数:12被引量:125H指数:5
- 供职机构:深圳市坪山新区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质量 护士分层级管理 护理管理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
- 彭刚艺

- 作品数:53被引量:1,246H指数:20
- 供职机构:广东省卫生厅
- 研究主题:护士 专科护士 ICU 核心能力 ICU护士
- 冯英璞

- 作品数:151被引量:457H指数:13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脑卒中 护理 颅内动脉瘤 介入
- 张莉

- 作品数:631被引量:2,954H指数:24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 研究主题:ICU 护理 食管鳞癌 获得性 护士
- 江霞

- 作品数:23被引量:102H指数:5
-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护士分层级管理 临床护理路径 休克患者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PIC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