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10篇“ 切牙“的相关文章
- 磨牙-切牙畸形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磨牙-切牙畸形(MIM)是一种新描述的牙齿发育异常,主要影响到第一恒磨牙、上颌恒中切牙及第二乳磨牙,表现为磨牙牙冠正常,冠颈部明显缩窄,牙髓腔扁平,牙根短、细甚至缺失,上颌恒中切牙牙冠的颈1/3有楔形缺损。MIM病因至今不明,可能与患者出生前两年的全身情况相关。MIM的治疗需要根据牙齿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口腔情况综合考虑,选择不同的方式。本文就MIM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理化特性、组织学特点以及治疗做一综述。
- 王芳董培徐文靖
- 关键词:牙齿畸形第一恒磨牙
- 埋伏上切牙正畸牵引的临床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埋伏阻生上切牙正畸牵引对牙根、牙周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选取2018年01月—2022年12月完成阻生上切牙正畸牵引的患者40例,选择对侧同名牙根尖孔未发育完成的为A组(23例),对侧同名牙根尖孔发育完成的为B组(17例)。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A、B组埋伏的上切牙牵引前后的牙根长度,比较患牙牵引后与对侧同名牙以及1年后患牙的牙槽骨(牙槽骨宽度、唇侧骨板厚度、牙槽骨高度)及角化龈宽度变化。结果 埋伏上切牙牵引后牙根长度较牵引前均有所增长(P<0.05);A组牵引后的牙槽骨宽度接近对侧同名牙牙槽骨宽度(P>0.05),而B组牵引后的牙槽骨宽度无法达到对侧同名牙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牵引后的唇侧骨板均无法达到对侧同名牙的高度及厚度(P<0.05),角化龈宽度也显著小于对侧同名牙(P<0.05);但A组1年后的回访中,角化龈宽度显著增长(P<0.05)。结论 对埋伏上切牙牵引,有利于埋伏的上切牙牙根生长、牙槽骨的改建和角化龈的生长,但仍无法达到与对侧同名牙完全对称的状态。
- 郭苏莹陆史俊丁元凤
- 关键词:埋伏牙锥形束CT正畸牵引前牙美学
- 切牙管影响上中切牙三维移动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上中切牙的位置在面部美学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正畸治疗过程中,为获得理想的矫正效果,上中切牙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三维方向上的移动。以往观点认为上中切牙移动的范围只受到上颌骨唇、腭侧骨皮质的限制,但随着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成像(CBCT)的应用,发现在上颌骨内存在着解剖形态不规则的切牙管,其外侧壁由致密的皮质骨围绕而成,若上中切牙与之发生碰撞不仅会导致接触部位的牙根吸收,还可导致骨开窗、骨开裂,引发牙周问题,甚至还可能压迫鼻腭管神经等。因此,上中切牙三维移动的边界与切牙管的形态及位置关系密切,应引起重视,以避免临床工作中对上中切牙的牙根造成不必要伤害。本文就切牙管对上中切牙三维移动的影响做一综述。
- 陈韫欣李舒舒黄梓澄孔卫东
- 关键词:切牙管上中切牙牙根吸收
- 左上中切牙种植修复后低咬合1例
- 2024年
- 讨论上前牙缺失患者种植修复后出现低咬合(infraocclusion)现象,分析和讨论此类并发症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患者左上中切牙外伤致冠根折断至龈下而无法保留,微创拔除患牙后进行不翻瓣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术后7个月后完成氧化锆饰瓷冠修复,CBCT和根尖X线片检查显示种植体骨结合良好,唇侧骨板厚度充足,边缘骨水平稳定。术后5年随访发现21种植体下沉,呈现低咬合情况。
- 刘鲁鹏赵歌杨云东肖慧娟
- 关键词:牙种植
- 上颌埋伏倒置中切牙导萌术后三年1例
- 2024年
- 一、一般资料患者,女,6岁,主诉:左上门牙未替换求矫。自换牙后左上门牙一直未萌出且乳牙未脱落,遂来我院就诊,全身健康状况良好。
- 惠铄壹王蕾王智伟李彦浇金钫
- 关键词:全身健康中切牙就诊
- 下颌切牙区种植相关影像学测量及分析研究
- 2024年
- 目的应用锥形束CT影像数据研究连续多颗下颌切牙之间的近远中空间,为临床下颌切牙缺失修复及种植手术方案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500例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对连续多颗下颌切牙间的近远中空间进行测量和统计学分析,并评估不同种植方案的可行性。结果测量2颗中切牙之间近远中空间为(10.72±1.10)mm,单颗中切牙和同侧侧切牙之间近远中空间在左右侧分别为(11.33±1.00)、(11.45±0.98)mm;连续3颗下切牙近远中空间在左右侧分别为(15.69±1.25)、(15.79±1.26)mm;连续4颗下切牙近远中空间为(20.76±1.48)mm。下颌切牙区各牙位区段的近远中空间有性别差异,男性均略大于女性。结论下颌切牙区近远中空间窄小,连续2颗切牙缺失时仅部分患者可植入2枚窄径种植体,其余只能选择种植悬臂修复,当2颗以上下颌切牙缺失时可植入2枚植体,实现种植固定桥修复。
- 翟家彬吴雯丽沈铭陈盈盈
- 关键词:下颌切牙种植牙CBCT
- 个性化方案矫治先天性下颌恒切牙缺失临床分析
- 2024年
- 本文患者为年轻女性,骨性Ⅱ类,下颌先天性缺失一颗恒切牙,因面突、牙齿前突、不齐求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拔除14、24、26,35、45、47,矫正28、48,关闭所有拔牙间隙。患者治疗后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右侧尖牙及磨牙Ⅰ类关系,左侧尖牙及磨牙为Ⅲ类关系。
- 曾思婷邓家俊邵群乐陈建明周少云
- 关键词:下颌恒切牙拔牙矫治
- 上颌切牙区美学种植相关影像学测量及分析研究
- 2024年
- 目的基于锥形束CT影像数据研究上颌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以及上颌同侧双颗切牙间的近远中空间,为上颌切牙连续缺失的美学种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集并选取619例患者的CBCT影像数据,测量上颌切牙在釉牙骨质界根方3 mm处的唇侧牙槽骨厚度以及上颌同侧双颗切牙间的近远中空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处唇侧牙槽骨厚度分别为(1.03±0.32)mm、(0.96±0.36)mm,中切牙处厚度大于侧切牙。上颌同侧双颗切牙间近远中空间为(15.94±1.18)mm,其中男性近远中空间(16.31±1.13)mm稍大于女性(15.59±1.12)mm,未见左右侧位置差异,其中近远中空间在14 mm以下即不满足植入2枚种植体的空间要求者占5.01%。结论上颌切牙唇侧骨壁厚度绝大多数难以满足理想种植要求,需进行骨增量手术。对于上颌相邻中切牙及侧切牙,整体近远中空间有5.01%无法满足植入两枚种植体的水平间距,在缺失后建议植入1枚种植体通过单端悬臂桥的方式进行修复以获得长期美学效果。
- 陈盈盈吴雯丽沈铭
- 关键词:上颌切牙种植牙
- 华南地区成人上颌中切牙与牙槽骨相对位置关系CBCT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华南地区成人上颌中切牙在牙槽骨中的位置及其骨壁厚度特征,为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术前设计提供临床参考。方法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及患者知情同意,采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990例华南地区成人健康上颌中切牙患者的口腔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影像,按性别和年龄分组。从CBCT影像中,确定适宜矢状面和标志点,分析牙根在牙槽骨位置关系,测量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下4 mm、根中处和根尖处的唇侧及腭侧骨壁厚度,同时测量牙长轴与牙槽骨长轴夹角。比较不同性别组唇腭侧骨壁厚度,比较不同性别组及年龄组(20~39岁;40~59岁;60~79岁)牙齿长轴与牙槽骨长轴夹角关系。结果华南地区成人上颌中切牙矢状面牙根在牙槽骨的唇腭侧位置关系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根尖在牙槽骨唇侧1/3处占比为95.8%(948/990),根尖在牙槽骨中1/3处的占比为4.1%(41/990),根尖在牙槽骨腭侧1/3处占比为0.1%(1/990);腭侧CEJ下4 mm、根中、根尖处骨壁厚度为(1.82±0.56)mm、(3.20±1.10)mm、(7.70±2.00)mm,均大于唇侧的(1.21±0.32)mm、(0.89±0.35)mm、(1.86±0.8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骨壁厚度普遍大于女性(P<0.05);男性牙与牙槽骨长轴夹角为14.77°±5.66°,女性为12.80°±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59岁组和60~79岁组牙与牙槽骨长轴夹角均大于20~3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5.8%的华南地区成人上颌中切牙的牙根偏向唇侧骨壁,根尖处腭侧骨厚度大于唇侧;所测位点中,根中处唇侧骨壁厚度最小。华南地区成人中男性上中切牙与牙槽骨长轴夹角大于女性,且夹角随年龄增长而增大。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术前需关注根周骨壁厚度和牙根与牙槽骨长轴夹角大小,合理选择种植方案。
- 丁子凌刘昕杨晓喻刘楚峰
- 关键词:上颌中切牙
- 成人骨性Ⅱ类上颌中切牙区三维解剖位置关系
- 2024年
- 目的运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成年骨性Ⅱ类上颌中切牙区的牙根形态、牙槽骨形态、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牙根的位置特点,为成年骨性Ⅱ类患者错𬌗矫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选取50例符合标准的成年正畸患者(25例骨性Ⅱ类且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25名骨性Ⅰ类且安氏Ⅰ类患者),应用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上颌中切牙根冠比、牙槽骨形态数据及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牙根的位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骨性Ⅱ类上颌中切牙根冠比小于骨性Ⅰ类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中切牙根尖牙槽骨总厚度要比骨性Ⅰ类患者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根尖水平面及切牙管腭侧平面切牙冠宽度大于根间距,且骨性Ⅱ类切牙孔宽度较骨性Ⅰ类更加宽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Ⅱ类患者切牙孔腭侧平面和根尖平面上,上颌中切牙近中缘到切牙管的距离分别为(3.88±1.10)、(3.89±1.12)mm,比骨性Ⅰ类患者平均值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正畸拔牙掩饰性矫治骨性Ⅱ类成年患者应评估上颌中切牙区三维解剖形态及位置关系。
- 刘莹诸葛南山
- 关键词:根冠比切牙管
相关作者
- 赵春洋

- 作品数:145被引量:518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 研究主题:锥形束CT 畸形 CBCT 矫治 上颌中切牙
- 胡荣党

- 作品数:180被引量:470H指数:13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正畸治疗 埋伏牙 唇侧 改良NANCE弓 上颌
- 刘奕

- 作品数:240被引量:43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 研究主题:正畸 正畸治疗 头颅侧位片 蝶鞍 骨性
- 许天民

- 作品数:274被引量:1,015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正畸 正畸学 正畸治疗 生理性 支抗
- 王强

- 作品数:43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 研究主题:过量氟 大鼠切牙 氟 氟化物 釉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