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88篇“ 创伤失血性“的相关文章
- 优质护理对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应用研究
- 2025年
- 对比分析对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样本7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体温更加稳定且急救时间更短,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 优质护理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有利于提升抢救效率,缩短急救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效果理想,建议临床普及应用。
- 徐慧
-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抢救成功率
- 一种创伤失血性心脏骤停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创伤失血性心脏骤停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应用,利用大鼠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控制放血的速度和量,研究者可以精确地调节动物模型中的失血程度来更好地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并且在模型建立过程...
- 饶太文蒋守银徐善祥陈博晋马细梅吕祥康
-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效果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 系统评价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策略的改进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利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收集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关注的结局指标为病死率、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22日。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中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审查;应用RevMan 5.4软件完成Meta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47项RCTs,合计5 58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的病死率[RR=0.48, 95%CI(0.43, 0.54), P<0.001]、PT[MD=-2.99, 95%CI(-3.47,-2.52), P<0.001]和APTT[MD=-4.77, 95%CI(-6.94,-2.60), P<0.0001]低于常规液体复苏组。按是否进行早期液体复苏进行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的病死率[RR=0.60, 95%CI(0.50,0.72), P<0.001]、PT[MD=-2.69, 95%CI(-3.55,-1.83), P<0.001]和APTT[MD=-0.88, 95%CI(-1.50,-0.25), P=0.00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可以有效改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凝血功能,并降低病死率。
- 乔琳陈威刘水吴迪李怡文张藜莉薛文鑫
- 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META分析
-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不同液体复苏方法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
- 2025年
- 目的 探讨急诊外科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不同液体复苏方法治疗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39.4±4.7)岁,年龄范围为22~62岁。根据患者不同复苏方式分为充分组(充分急诊液体复苏方法治疗,n=31)和限制组(限制性急诊液体复苏方法治疗,n=33)。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前后的临床指标[一氧化氮(NO)、剩余碱(BE)、血清乳酸(BLA)]、氧代谢指标[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氧消耗(VO_(2))、氧输送(DO_(2))]、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复苏期间预后情况。结果 复苏前,两组患者的NO、BE、BLA、SvO_(2)、VO_(2)、DO_(2)、aPTT、PT、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两组患者的NO、BE、BLA显著下降,限制组NO、BLA低于充分组,BE高于充分组;两组患者的SvO_(2)、VO_(2)、DO_(2)、均明显提高,限制组提高程度更显著;两组患者的aPTT、PT、TT均明显缩短,限制组缩短程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充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治疗比充分液体复苏方法疗效更佳,可有效维持重要脏器血流灌注,显著调节氧代谢,改善凝血功能,对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效果更显著。
- 薛海霞张莉曹彩霞
-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氧代谢重症监护凝血功能预后
- 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患者急救指标的干预研究
- 2025年
- 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对其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于2023年7月开始采集资料,至2024年7月截止,纳入该时段我院急诊科诊治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用阿拉伯数字按入院先后顺序编1号-90号,随机抽取一个编号纳入对照组,再随机抽取另一个编号纳入研究组,以此类推完成分组,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实施并发症预防护理,比较急救结局。结果 研究组急救耗时及住院总时长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本次急救成功率(100.00%)、并发症的发生率(13.33%)、总满意率(100.00%)与对照组的86.67%、33.33%、84.44%对比明显更优(P<0.05)。结论 对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和满意度,该护理方案值得推广。
- 洛毛卓玛
- 关键词:急诊失血性休克急救成功率
-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 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3年8月中山市坦洲人民医院收治的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试验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2组均于治疗后48 h评估效果。比较2组治疗前后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皮质醇),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48 h,对照组肾上腺素及皮质醇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试验组肾上腺素及皮质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肾上腺素及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PT、APTT长于治疗前,Fib水平低于治疗前(P<0.01),试验组PT、APTT及Fi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T及APTT短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2组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67%vs. 30.00%,χ^(2)=5.454,P=0.019)。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降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应激反应,稳定患者凝血功能,有效控制并发症,可提升预后效果。
- 周勤
- 关键词:限制性液体复苏应激反应凝血功能
- 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 2025年
- 目的: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研究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复苏前及复苏3 h后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气分析指标[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清乳酸]、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复苏3 h后,两组APTT、TT、PT均长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H值、PaO_(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PaCO_(2)、血清乳酸水平均低于复苏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P水平均低于复苏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可改善凝血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水平,以及降低CRP水平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优于常规液体复苏。
- 占强海邵双徐鹏安
- 关键词:限制性液体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凝血功能
- 新型凝血检测技术在评估创伤失血性休克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早期病情中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分析新型凝血检测技术(Sonoclot分析仪)在创伤失血性休克(THS)合并凝血功能障碍(ATC)早期预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第一阶段开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THS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重点关注凝血功能指标;第二阶段开展前瞻性研究,探究Sonoclot分析仪早期预警THS患者ATC的效能。结果回顾性研究纳入215例THS患者,随访至伤后30 d,死亡34例(15.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动脉血乳酸、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为THS患者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THS合并ATC患者(ATC组)病死率较无ATC组明显升高,ATC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较无ATC组显著延长(P<0.01)。Sonoclot分析仪检测凝血功能的指标包括活化凝血时间、凝血速率、血小板功能,与现用凝血指标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升对THS患者发生ATC预测效能(P<0.05)。结论高乳酸血症和凝血功能障碍是THS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Sonoclot分析仪可早期预警THS患者发生ATC,且联合现用凝血指标可进一步提升诊断效率。
- 代铮刘善收张琪马玥香李俊杰尹文
- 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血乳酸活化凝血时间血小板功能
- 骨髓腔内通路与中心静脉通路在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 2025年
- 目的比较骨髓腔内通路与中心静脉通路在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4年1月在江苏省某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62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患者分入中心静脉通路组和骨髓腔内通路组,每组各31例,分别建立静脉通路和骨髓腔内通路。比较两组患者建立静脉通路的时间、满意度及安全性。结果骨髓腔内组的首次操作成功率显著高于中心静脉组(P<0.001)。骨髓腔内组的操作时间显著短于中心静脉组,而输液速度显著高于中心静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髓腔内组操作者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中心静脉组(P<0.05)。结论对于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而言,骨髓腔内置管技术的首次成功率更高,置管时间更短,输液效率也更高,利于患者的抢救复苏,且更受操作者欢迎,易于推广。
- 金学敏
- 关键词:骨髓腔中心静脉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
- 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创伤失血性休克时循环血量不足,组织灌注降低,组织细胞从有氧代谢过渡到无氧代谢,乳酸集聚,若不及时治疗最终可能导致机体死亡。液体复苏是创伤失血性休克的重要治疗手段,本文详细总结了目前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现状,重点讨论了潜在复苏液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应用及科研提供参考。
- 李文秀张琪尹文
- 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
相关作者
- 刘良明

- 作品数:485被引量:1,101H指数:16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 研究主题:失血性休克 休克大鼠 血管反应性 失血性 休克
- 胡德耀

- 作品数:204被引量:518H指数:13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 研究主题:失血性休克 休克大鼠 TRH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 休克
- 林秀来

- 作品数:57被引量:156H指数:8
- 供职机构:西藏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失血性休克 创伤失血性休克 枪弹伤 肢体枪弹伤 高原高寒
- 张良成

- 作品数:103被引量:380H指数:9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创伤失血性休克 麻醉 创伤失血性 异丙酚 新生鼠
- 陈惠孙

- 作品数:197被引量:734H指数:14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 研究主题:休克 失血性休克 内毒素血症 内毒素 TR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