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77篇“ 前壁心肌梗死“的相关文章
- 年龄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心肌重构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究年龄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分析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接受PCI术后1、3、6及12个月规律随诊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低年龄组(<65岁)及高年龄组(≥65岁),分析两组之间基线资料、生物化学指标、冠状动脉造影情况、炎症因子水平及心脏超声指标的差异,并进行年龄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及舒张功能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入选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87例,年龄(62±13)岁,其中男性67例(77.0%),低年龄组43例,高年龄组44例。与低年龄组相比,高年龄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二尖瓣环间隔侧e′、二尖瓣口血流速度E/A、二尖瓣环侧壁侧e′等超声指标降低(P<0.05)。高龄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6个月二尖瓣口血流速度E/A、二尖瓣环侧壁侧e′、二尖瓣环间隔侧e′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术后舒张功能减低的独立危险因素,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可能在年龄相关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术后舒张功能受损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 于铭王裕星杨松刘宝乐赵心宇赵镜淋梅佳杰刘珍竹曲鹏曲鹏
- 关键词:年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舒张功能
- 血栓抽吸联合药物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药物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恩施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支架置入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栓抽吸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QT间期离散度(QTd)、心功能、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2组患者的BNP水平、QTd均较手术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2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均较手术前减小,且观察组LVESD、LVEDD小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2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均较手术前升高,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药物支架置入术用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可以降低血浆BNP水平,改善QTd和心功能,且不会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 杨威黄婷婷余淼赵莉
- 关键词:血栓抽吸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血浆脑钠肽QT间期离散度
- 左西孟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 2025年
- 目的研究左西孟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手术后并发心功能不全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49例。单一组采用依那普利5 mg/(次·d)。联合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静脉注射开始后的10 min内剂量为6μg/kg,10 min后调整剂量为0.1μg/(kg·min),共输注24 h。比较2组的疗效、Killip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心室重构指标[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血清学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胱抑素C(Cys C)、心肌肌钙蛋白I(cTnI)]、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心功能优于单一组,LAD、IVST、LVEDD,CK-MB、Cys C、cTnI低于单一组,LVEF高于单一组,6MWT距离远于单一组(P<0.05),2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西孟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和肾功能,安全性较高。
- 张婕刘向龙张静
- 关键词:前壁心肌梗死依那普利左西孟旦心室重构心功能
- 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术后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室重构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行急诊PCI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6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32)进行PCI术+rhBNP,研究组(n=34)PCI术+rhBN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检测对比两组血压、乳酸水平及机械并发症、心室重构、炎性因子、心肌酶学、ox-LDL水平。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组乳酸、舒张压、收缩压、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肌钙蛋白T(cTn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P>0.05);出院后3个月随访,乳酸、LVESD、LVEDD、LVPWT、LVRI、Hcy、IL-6、c TnT、LDH、CK-MB、ox-LDL水平降低,且研究组较低,舒张压、收缩压、LVEF水平上升,且研究组较高(P<0.05)。治疗前后两组机械并发症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急诊PCI术后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rhBNP治疗,可缓解患者心室重构、心肌损伤,减轻炎性损伤,改善氧化应激反应,调节组织灌注。
- 李圣博冯玲陈贝贝姚芳邢永生刘艳宾
-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重组人脑利钠肽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室重构
-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短期预后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分析小剂量多巴胺(DA)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至12月靖边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治疗措施的差异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组给予rh-BNP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增加小剂量DA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B型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及乳酸(LA)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DA联合rh-BNP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 郝秀静刘卫生
- 关键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再灌注多巴胺重组人脑利钠肽
- 右位心合并心房颤动及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一例
- 2024年
- 患者男性,80岁,反复无明显诱因出现后背疼痛,伴出汗,持续几分钟后可自行缓解,未予特殊治疗。再次加重后查常规心电图示各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f波,胸导联V1呈QS型,V2~V4见q波,患者胸片、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镜像右位心、前降支闭塞。按镜像右位心校正心电图示Ⅰ、aVL及胸导联V1~V5均呈QS型,故修正诊断:镜像右位心、心房颤动、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 刘晓杰花霞王辉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肌梗死右位心心房颤动
- 缬沙坦联用螺内酯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究缬沙坦(VAL)联合螺内酯(SPI)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福州市中医院收治的92例AAMI患者(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差异分为两组。以接受VAL联合SPI治疗的46例患者列为VAL+SPI组,以接受VAL治疗的46例患者列为VAL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心功能、心电图、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VAL+SPI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VAL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相较于VAL组,VAL+SPI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更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相较于VAL组,VAL+SPI组患者校正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QRS时限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相较于VAL组,VAL+SPI组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更低,一氧化氮(NO)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L联合SPI治疗AAMI可进一步提升疗效,促进心电图指标恢复,改善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且用药安全性高。
- 郑娴唐超杨萍
- 关键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螺内酯
- 体表心电图QRS-T夹角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
- 2024年
- 深入研究临床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体表心电图QRS-T夹角进行预测的具体情况。方法 本次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时间自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的5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按体表心电图QRS-T夹角将其分成两组,夹角小于九十度的为对照组,夹角大于九十度的则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血肌钙蛋白Ⅰ(cTNⅠ)、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脏射血分数(EF)以及恶心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作为本次研究的评判标准。结果 表示,观察组患者各项对照指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几项指标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体表心电图QRS-T夹角大于九十度时,对患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情况具有明显的预测价值,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年玥
- 关键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左心功能不全恶性心律失常
- 左心房容积及应变参数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 分析左心房容积及应变参数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的105例AAMI患者纳入研究,收集其临床资料并检测其左心房容积[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re)]及应变参数[左心房存储应变(LASr)、左心房通道应变(LAScd)、左心房收缩应变(LASct)],随访3个月,以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将其分为良好组与不良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ACE发生影响因素。结果 37例患者发生MACE,发生率为35.24%;不良组> 65岁和高血压史占比、LAVmin、LAVmax及LAVpre水平明显更高,LASr、LAScd及LASct水平明显更低(均P <0.05);> 65岁、高血压史、左心房容积增大及左心房应变参数水平较低是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左心房容积增大、左心房应变参数水平较低可增高AAMI患者术后MACE发生风险,与其预后具有相关性。
- 李馨蒲鹏
- 关键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左心房容积预后LOGISTIC模型
- 急诊科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
- 2024年
- 针对急诊接诊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为了心肌损伤范围,改善预后,关注于患者心脏功能的长期恢复,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共80例,对照组患者的救治耗时>6小时,共40例,观察组患者的救治耗时在≤6小时,共4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心肌损害指标、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PCI治疗提高心肌再灌注效果,改善心脏功能,减少不良事件,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推动临床实践的不断进步。
- 陈雪
- 关键词:急诊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
相关作者
- 韩雅玲

- 作品数:2,585被引量:6,864H指数:33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介入治疗 射频导管消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 王守力

- 作品数:549被引量:1,514H指数:18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冠状动脉
- 荆全民

- 作品数:921被引量:2,667H指数:23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
- 傅向华

- 作品数:403被引量:2,349H指数:21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 山莨菪碱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 卢喜烈

- 作品数:382被引量:894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心肌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