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4篇“ 副伤寒杆菌“的相关文章
- 甲型副伤寒杆菌鞭毛蛋白复合乳佐剂应用于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
-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全世界范围每年超过55000人丧命于狂犬病毒感染,其中大部分人群来着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当前市场上预防狂犬病多用灭活狂犬疫苗,但免疫程序复杂需要在28天内注射4-5次...
- 李宗霖
-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杆菌鞭毛蛋白免疫效果
- 随机转座子插入构建甲型副伤寒杆菌启动子文库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构建携带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转座子自杀性质粒,通过接合转座获得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副甲)启动子文库。方法 PCR扩增CAT的基因亚克隆至pMD-18T载体,鉴定正确后酶切插入转座子自杀性质粒pSC189,获得新的转座子载体pSC-CAT,将携带pSC-CAT的供体菌与副甲受体菌进行接合转座,涂布氯霉素平板筛选转座的细菌,以随机筛选出来的细菌基因组为模板,热不对称PCR扩增插入位点侧翼序列,并进行测序、比对分析。结果筛选获得约1000个突变菌,随机挑取6个菌,转座子插入位点的上游分别对应6个可疑启动子区域。结论通过自杀性转座子载体pSC-CAT可高效获得副甲菌启动子文库,为进一步研究副甲菌基因表达与调控奠定了基础。
- 许泽仰洪愉冯梦蝶毛普加赵继华杨洪文宋武战王纪爱黄芬井申荣曾韦锟
-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 甲型副伤寒杆菌抗噬菌体及生物膜形成基因的筛选及鉴定被引量:2
- 2015年
- 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F)与大部分的细菌感染相关,有助于病原菌抵抗外部不利的环境,包括抗生素和抗噬菌体等.为了研究生物膜和抗噬菌体的作用机制,本文以6株抗噬菌体甲型副伤寒杆菌(副甲菌)突变菌作为研究对象,在Rif+(利福平)(200 mg/L)平板中划线并滴加噬菌体验证能否抗噬菌体,将6株突变菌接种于96孔板中,每组3个重复,观察其成膜能力以及生物膜的形态,定点突变和互补实验验证突变菌的噬菌体抗性是否由突变基因所引起.结果显示:划线平板中野生型副甲菌在滴加1.2×106个噬菌体处出现空缺,而6株突变菌在滴加2.4×109个噬菌体后仍能生长,表明6株突变菌具有抗噬菌体特性;6株突变菌中,σ-54依赖的翻译调节器突变菌成膜能力(A595=1.1±0.2)较野生型副甲菌(A595=0.5±0.1)显著性增强,且差异显著(P<0.05),光学显微镜下菌体聚集成粗大的不规则团块;同源重组敲除野生型副甲菌σ-54依赖的翻译调节器,突变菌出现噬菌体抗性,将表达σ-54依赖的翻译调节器的载体转化该突变菌,突变菌又恢复了噬菌体敏感性.结果表明,σ-54依赖的翻译调节器是抗噬菌体和生物膜形成相关的基因.
- 毛普加冯梦蝶洪愉许泽仰赵继华杨洪文宋武战黄芬井申荣曾韦锟
-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转座生物膜
- 与甲型副伤寒杆菌噬菌体LSPA1早期蛋白GP23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的筛选
- 2015年
- 目的筛选与甲型副伤寒杆菌(副甲)CMCC50973噬菌体LSPA1早期蛋白GP23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方法 Sau3AⅠ酶切副甲基因组,回收250-1 500 bp的条带与p AT质粒连接,构建p AT-副甲基因文库;扩增噬菌体早期基因gp23,与p BT构建p BT-gp23作为诱饵质粒;将p AT-副甲基因文库和p BT-gp23共转KS宿主菌,利用细菌双杂交技术筛选蓝色单菌。检测筛选出阳性单菌的Lac Z活性,并提质粒测序,分析其编码蛋白。结果成功构建副甲基因文库,其库容量满足实验的要求,基因文库阳性率接近100%;筛选出的插入基因为编码嘌呤透性酶。结论宿主蛋白(嘌呤透性酶)可能与副甲噬菌体LSPA1早期蛋白GP23有相互作用。
- 毛普加冯梦蝶洪愉许泽仰赵继华杨洪文宋武战王纪爱饶贤才黄芬井申荣曾韦锟
-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杆菌噬菌体
- 甲型副伤寒杆菌pagC基因分布及其重组表达产物免疫保护作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了解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临床菌株pagC基因携带率及序列保守性,确定甲型副伤寒沙门菌pagC基因原核重组表达产物rPagC免疫原性和保护作用。方法:采用PCR及其产物测序了解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临床菌株pagC基因携带率及序列保守性。构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pagC基因原核表达系统,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表达的rPagC。采用SDS-PAGE和BioRad凝胶图象分析系统检测rPagC表达情况及其产量。采用免疫扩散法、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其抗原性和免疫反应性。采用小鼠感染模型了解rPagC对甲型副伤寒杆菌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微量肥达试验检测rPagC免疫小鼠血清凝集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的效果。结果:所有被检测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临床菌株均携带pagC基因,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高达99.1%~100%和98.4%~100%。所构建的原核表达系统能高效表达rPagC。rPagC免疫家兔可产生高效价抗体并能与甲型副伤寒杆菌全菌抗血清产生阳性Western杂交信号。ELISA结果显示,97.1%(66/68)甲型副伤寒患者血清标本rPagC抗体阳性。100μg和200μg rPagC对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3.3%(11/15)和86.7%(13/15)。rPagC免疫小鼠血清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和伤寒沙门菌H抗原凝集效价高达1∶10~1∶40。结论:pagC基因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株中分布广泛。rPagC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及较强的免疫保护作用,可作为甲型副伤寒杆菌基因工程疫苗候选抗原。
- 张佳范欣丽葛玉梅严杰孙爱华
- 关键词:免疫保护性
- 甲型副伤寒杆菌外膜蛋白X基因分布及其重组表达产物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了解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临床菌株外膜蛋白(ompX)基因分布、序列保守性及其产物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方法采用PCR扩增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临床菌株ompX基因。利用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表达rOmpX,产物采用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采用免疫扩散法、ELISA和Westemblot鉴定rOmpX抗原性和免疫反应性。采用小鼠感染模型了解rOmpX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微量肥达试验检测rOmpX免疫小鼠血清抗体凝集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效价。结果所有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临床菌株均有ompX基因,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高达99.2%~100.0%和98.4%。100.0%。rOmpX免疫家兔可产生高效价抗体,利用该抗体与甲型副伤寒患者血清标本进行ELISA试验,95.6%(65/68)的标本呈阳性。100μg和200ggrOmpX对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93.3%(14/15)和100.O%(15/15)。rOmpX免疫小鼠血清对甲型副伤寒和伤寒沙门菌H抗原凝集效价为1:10~1:40。结论ompX基因重组表达产物可作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基因工程疫苗候选抗原。
- 李明雷方海俊范兴丽张佳严杰孙爱华
-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杆菌免疫原性
- 甲型副伤寒杆菌ompX基因原核表达及表达产物免疫原性鉴定
- 2012年
- 目的构建甲型副伤寒杆菌外膜蛋白基因ompX的原核表达系统,确定其重组表达产物rOmpX免疫原性。方法采用PCR从甲型副伤寒杆菌标准株50001扩增目的基因并构建其原核表达系统,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提取并纯化表达产物。采用免疫扩散法和Western blot鉴定其免疫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ompX的原核表达系统,rOmpX表达量约为细菌总蛋白的28%。rOmpX免疫家兔可产生抗体并能与重组蛋白rOmpX产生阳性Western blot杂交信号。结论成功构建甲型副伤寒杆菌外膜蛋白基因ompX的原核表达系统,rOmpX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甲型副伤寒杆菌基因工程疫苗候选抗原之一。
- 范兴丽沈香娣孙爱华
-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杆菌原核表达免疫原性
- 甲型副伤寒杆菌重组蛋白OmpW的表达与鉴定
- 2011年
- 目的构建甲型副伤寒杆菌外膜蛋白基因ompW的原核表达系统,确定其重组表达产物rOmpW免疫原性,了解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菌株ompW基因携带率。方法采用PCR和T-A克隆法从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株JH01中获得ompW基因克隆并构建其原核表达系统,重组蛋白纯化后用SDS-PAGE及Western-Blotting分析。采用PCR检测95株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菌株ompW基因携带率。结果与报道的相关序列比较,所克隆的ompW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为100%。rOmpW免疫家兔可产生抗体并能与甲型副伤寒杆菌全菌抗血清产生阳性Western杂交信号。所有甲型副伤寒杆菌菌株均携带ompW基因。结论构建甲型副伤寒杆菌外膜蛋白基因ompW的原核表达系统,证明了ompW是存在于甲型副伤寒杆菌的序列保守、分布广泛的外膜蛋白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作为多价甲型副伤寒杆菌基因工程疫苗候选抗原奠定基础。
- 林飞飞冯康乐雷银蕉戎春浩盛思阮萍
-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杆菌
- 甲型副伤寒杆菌nmpC基因原核表达及表达产物免疫保护作用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 构建甲型副伤寒杆菌外膜蛋白基因nmpC的原核表达系统,确定其重组表达产物rNmpC免疫原性和保护作用,了解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菌株nmpC基因携带及表达率.方法 采用PCR和T-A克隆法从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株JH01中获得nmpC基因克隆并构建其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和Bio-Rad凝胶图像分析系统检测rNmpC表达情况及其产量,采用免疫扩散法、Western blot和微量肥达试验鉴定其抗原性和免疫应答性.采用PCR和ELISA分别检测98株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菌株nmpC基因携带及表达率.采用小鼠感染模型了解rNmpC对甲型副伤寒杆菌致死性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 与报道的相关序列比较,所克隆的nmpC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为100%.rNmpC表达量约为细菌总蛋白的30%.rNmpC免疫家兔可产生抗体并能与甲型副伤寒杆菌全菌抗血清产生阳性Western杂交信号.所有甲型副伤寒杆菌菌株均携带nmpC基因并表达NmpC蛋白,但伤寒杆菌、乙型及丙型副伤寒杆菌未检出nmpC基因.100μg和200μgrNmpC对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41.7%(5/12)和66.7%(8/12).rNmpC免疫小鼠或保护试验存活小鼠血清仅对甲型副伤寒杆菌H抗原产生1∶5~1∶40的凝集效价.结论 NmpC是甲型副伤寒杆菌独有的序列保守、分布广泛且自然表达的外膜蛋白抗原,该外膜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可作为多价甲型副伤寒杆菌基因工程疫苗候选抗原.
- 吴颖王艳芳严杰阮萍
-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杆菌免疫原性免疫保护性
- 甲型副伤寒杆菌ompA基因分布及重组表达产物的免疫学鉴定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构建甲型副伤寒杆菌ompA基因原核表达系统,确定其重组表达产物rOmpA免疫原性和保护作用,检测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菌株ompA基因携带率。方法采用PCR从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株JH01中扩增ompA基因,T-A克隆后测序并构建ompA基因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和Bio—Rad凝胶图像分析系统检测rOmpA表达情况及其产量,采用免疫扩散法、微量肥达试验和Western blot鉴定其抗原性和免疫反应性。采用PCR检测98株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菌株ompA基因携带率。采用小鼠感染模型,了解rOmpA对甲型副伤寒杆菌50001株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与报道的相关序列比较,所克隆的omp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为100%。rOmpA表达量约为细菌总蛋白的65%。rOmpA能与其兔抗血清和甲型副伤寒杆菌全菌抗血清产生免疫反应(Western blot),并可在家兔中诱导产生抗体。94.9%(93/98)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菌株含有ompA基因。100μg和200μg rOmpA对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41.7%(5/12)和58.3%(7/12)。rOmpA免疫小鼠或保护试验存活小鼠血清对各副伤寒杆菌H抗原的凝集效价为1:5~1:40。结论ompA基因在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菌株中分布广泛。rOmpA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可考虑为甲型副伤寒杆菌基因工程疫苗候选抗原。
- 蒋锦琴阮萍丁威孙爱华毛亚飞严杰
-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杆菌免疫原性免疫保护性
相关作者
- 严杰

- 作品数:357被引量:1,072H指数:14
- 供职机构:杭州医学院
- 研究主题:问号钩端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 幽门螺杆菌 原核表达系统 外膜蛋白
- 阮萍

- 作品数:35被引量:108H指数:6
- 供职机构: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
- 研究主题:免疫原性 问号钩端螺旋体 甲型副伤寒杆菌 钩端螺旋体 免疫保护作用
- 孙爱华

- 作品数:188被引量:707H指数:13
- 供职机构:杭州医学院
- 研究主题:生物化学 耐药性 肺炎链球菌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问号钩端螺旋体
- 王和

- 作品数:159被引量:470H指数:11
-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
- 研究主题:细菌L型 细胞壁缺陷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性 沙门菌
- 徐英

- 作品数:15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
- 研究主题:副伤寒杆菌 甲型副伤寒杆菌 伤寒杆菌 细菌L型 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