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6 篇“ 动脉分叉部 “的相关文章
颈内动脉 分叉 部 复合体的解剖及其在动脉 瘤夹闭术中的临床应用 2024年 颈内动脉 分叉 部 及其周围颅底间隙的解剖结构复杂,且存在一定的变异。该部 发出较多分支及穿支动脉 供应颅内重要结构,在部 分颅内动脉 瘤夹闭术中应注意保护,防止术中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首次提出了颈内动脉 分叉 部 复合体的概念,并对颈内动脉 分叉 部 复合体及其分支动脉 血管、颅底间隙的解剖特点和变异情况以及涉及该部 位动脉 瘤的手术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张洪伟 张东 张东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主髂动脉 分叉 部 覆膜支架重建术治疗主髂动脉 闭塞症的疗效评估 2023年 主髂动脉 分叉 部 覆膜支架重建术(CERAB)在治疗复杂主髂动脉 闭塞性疾病中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将通过关于CERAB技术的文献报道以及临床应用体会进行综合分析,从该技术的治疗要点、技术特点优势、中远期疗效和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四个方面解析,从而证实CERAB技术在治疗复杂主髂动脉 闭塞性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抛出该技术值得思考的问题为后续CERAB研究提供方向。 袁丁 祁渝涵 翁诚馨 赵纪春关键词:主髂动脉 闭塞性病变 腔内治疗 对吻式支架技术和主髂动脉 分叉 部 覆膜支架重建技术在主髂动脉 闭塞症中的使用策略 2023年 主髂动脉 闭塞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动脉 粥样硬化导致的腹主动脉 远端以及主髂动脉 分叉 处血管狭窄或闭塞,继而引发盆腔和下肢缺血。伴随血管腔内技术的迅速发展,腔内治疗已逐渐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手段。其中,对吻式支架技术和主髂动脉 分叉 部 覆膜支架重建(CERAB)技术是两项应用于复杂主髂动脉 闭塞的技术探索,大大地改变了对于主髂动脉 闭塞症的治疗理念。本文结合体外几何流体力学基础研究以及国际临床研究现状,旨在探讨对吻支架技术和CERAB技术治疗主髂动脉 闭塞疾病的技术特点、技术优势以及临床经验。 王睿涵 司逸 符伟国关键词:主髂动脉闭塞症 腔内治疗 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 分叉 部 宽颈动脉 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使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 分叉 部 宽颈动脉 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2022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36例颅内动脉 分叉 部 宽颈动脉 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影像,其中55例患者采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观察使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动脉 瘤的成功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围手术期缺血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量表评价患者出院及临床随访时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使用术后即刻及随访脑血管造影Raymond分级评估栓塞效果、术后随访CTA及MRA评估有无复发。结果55例颅内动脉 分叉 部 宽颈动脉 瘤患者均成功栓塞,未见支架打开不良、支架打折等不良事件;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1.82%),迟发性缺血2例(3.64%),未见围手术期出血事件。术后即刻造影致密栓塞(RaymondⅠ级)50例(90.91%),瘤颈残留(RaymondⅡ级)3例(5.45%),RaymondⅢ级2例(3.64%)。40例患者于术后6~24个月获得影像随访,造影RaymondⅠ级38例(95%),RaymondⅡ级2例(5%);9例患者行CTA或MRA复查未见复发;术后随访动脉 瘤栓塞效果较术后即刻好转。出院时mRS评分0~1分50例,2分1例,3分1例,4分2例,5分1例。获得4~24个月临床随访预后,mRS评分0~1分50例,2分2例,3分1例,4分1例,6分1例;出院时mRS评分较差患者临床随访mRS评分好转。结论使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 分叉 部 宽颈动脉 瘤成功率及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围手术期缺血事件发生率低,近期疗效可,远期疗效待进一步观察。 王开杉 陈渝杰 唐俊 朱刚 胡荣 缪洪平关键词:弹簧圈栓塞 主髂动脉 分叉 部 覆膜支架重建技术治疗双侧髂动脉 闭塞性病变合并多发穿透性主动脉 溃疡1例 2023年 主髂动脉 分叉 部 覆膜支架重建(covered endovascular reconstruction of the aortic bifurcation,CERAB)技术是近些年逐渐推广使用的处理主髂动脉 闭塞性病变的腔内治疗手段,与对吻支架技术相比,CERAB技术更加接近主髂动脉 分叉 处的解剖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有利于降低对吻支架植入后血栓形成及内膜增生的发生率,提高远期通畅率。本文报道1例少见的双侧髂动脉 闭塞性病变合并腹主动脉 多发穿透性主动脉 溃疡(penetrating aortic ulcer,PAU)患者的病历资料,在通过采用CERAB技术成功恢复双髂动脉 血运的同时隔绝了腹主动脉 多发PAU,改善了患者腹痛及下肢缺血的症状。 练文卓 崔立强 来志超 刘昌伟 郑月宏 倪冷关键词:髂动脉闭塞 颈内动脉 分叉 部 动脉 瘤 2023年 颈内动脉 分叉 部 动脉 瘤在临床上相对罕见,其位于颈内动脉 终末分叉 处,其间有众多分支和穿支血管走行。无论血管内治疗还是开颅夹闭手术,均需要保证分支及穿支血管的通畅。关于颈内动脉 分叉 部 动脉 瘤的系统性报道极少。文章总结了其定义、流行病学、形成和破裂机制、临床特征以及影像学特征,并重点阐释了其分类和治疗方法。 罗煜宸 刘希光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颈内动脉 神经外科手术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大脑中动脉 分叉 部 动脉 瘤的疗效观察 2023年 目的观察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大脑中动脉 (MCA)分叉 部 动脉 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医学部 采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21例MCA分叉 部 动脉 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动脉 瘤的栓塞程度,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6个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评估动脉 瘤的栓塞程度及相关并发症。结果21例患者中,18例置入单支架,3例置入双支架,支架均准确定位释放,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DSA显示,RaymondⅠ级栓塞(完全栓塞)3例(14.3%),Ⅱ级栓塞(次全栓塞)1例(4.8%),Ⅲ级栓塞(不完全栓塞)17例(80.9%)。围手术期2例(9.5%)发生并发症,1例为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术后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均无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术后6个月共13例患者行影像学随访,其中动脉 瘤RaymondⅠ级栓塞11例,Ⅱ级栓塞1例,Ⅲ级栓塞1例;1例动脉 瘤复发,3例载瘤血管狭窄,1例支架置入对侧的MCA分支闭塞导致新发脑梗死。结论初步证实,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MCA分叉 部 动脉 瘤安全性高,短期栓塞效果好。 张向远 张荣举 吕斌 刘新峰 杜志华 曹向宇 王君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飞行员右颈动脉 -后交通动脉 分叉 部 动脉 圆锥1例 2022年 1例飞行员,男性,45岁,因“体检检出左颈内动脉 海绵窦段动脉 瘤6d”入院。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提示左侧颈内动脉 海绵窦段动脉 瘤可疑。脑血管造影证实该飞行员存在右侧颈动脉 -后交通动脉 分叉 部 动脉 圆锥,临床确诊为右侧颈动脉 -后交通动脉 分叉 部 动脉 圆锥。鉴于颈动脉 -后交通动脉 分叉 部 动脉 圆锥为一种解剖变异、具有正常的动脉 壁结构、理论上不会破裂、发生空中失能风险甚小,该飞行员航空医学鉴定结论为飞行合格。 张光运 赵发国 尹延伟 杨芬 石进关键词:颈内动脉 飞行员 主髂动脉 分叉 部 覆膜支架重建(CERAB)技术治疗主髂分叉 病变的要点与解析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解析主髂动脉 分叉 部 覆膜支架重建(covered endovascular reconstruction of aortic bifurcation,CERAB)技术治疗复杂主髂动脉 病变的要点与优势。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例双侧髂总动脉 开口狭窄及腹主动脉 下段钙化患者采用CERAB技术治疗后的资料进行总结,同时结合球扩覆膜支架的特性解析该技术。结果该病例通过CERAB技术治疗成功,双侧髂动脉 支架的形态和支架贴壁均良好,腹主动脉 及双侧髂内外动脉 均显影良好。结论从本病例分析结果看,CERAB技术治疗主髂动脉 分叉 处病变有效,可行性强,主髂动脉 分叉 部 形态恢复良好,球扩覆膜支架是该技术成功实施的关键点。 祁渝涵 翁诚馨 黄斌 王铁皓 杜晓炯 赵纪春 袁丁关键词:腹主动脉分叉 主髂动脉 腔内治疗 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治疗不同分型颈内动脉 分叉 部 破裂动脉 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经额外侧锁孔入路夹闭不同分型颈内动脉 (ICA)分叉 部 破裂动脉 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8例ICA分叉 部 破裂动脉 瘤患者(共31个动脉 瘤)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 瘤瘤颈发出的部 位,将分叉 部 动脉 瘤分为3个类型:ICA分叉 上方动脉 瘤,共5例;ICA分叉 下方动脉 瘤,共13例;夹角动脉 瘤,共10例,其中位于ICA-大脑前动脉 (ACA)夹角1例,ICA-大脑中动脉 (MCA)夹角1例,ACA-MCA夹角8例。手术均采用额外侧锁孔入路。术中根据动脉 瘤的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动脉 瘤夹及夹闭方法。夹闭后行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明确动脉 瘤、载瘤动脉 和分支血管的显影情况。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9~12个月随访,应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以及行影像学检查评估动脉 瘤有无残留或复发。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夹闭动脉 瘤,术中发现1例脉络膜前动脉 不显影(误夹),1例动脉 瘤残留,均予以调整动脉 瘤夹后,行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未见异常。2例术后头颅CT显示术侧豆纹动脉 供血区域梗死,临床表现为对侧肢体偏瘫;1例头颅CT显示脑肿胀,中线结构移位<1 cm,脑干无明显受压表现;3例均行保守治疗后症状好转。随访期无一例出现新发脑梗死或脑积水,动脉 瘤无残留或复发。至末次随访,GOSⅤ级25例,Ⅳ级2例,Ⅲ级1例。结论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是治疗不同分型ICA分叉 部 破裂动脉 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并发症少,患者的预后较好。 张洪伟 张东 顾艳 李爱民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神经外科手术 穿支动脉
相关作者
马廉亭 作品数:667 被引量:2,671 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血管内治疗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影像融合 徐国政 作品数:404 被引量:1,610 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显微手术 胶质瘤 显微手术治疗 秦杰 作品数:23 被引量:73 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血管内治疗 颅内动脉瘤 宽颈动脉瘤 颅内 动脉分叉部 李铁林 作品数:294 被引量:1,161 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研究主题:脑动静脉畸形 血管内栓塞 颅内动脉瘤 栓塞治疗 血管内栓塞治疗 潘力 作品数:250 被引量:1,119 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显微手术 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