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15篇“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相关文章
动脉瘤骨囊肿
动脉瘤骨囊肿为富含薄壁含血囊腔的膨胀性良性病变。文章对动脉瘤骨囊肿的影像学特征、鉴别诊断、病理学、临床特点以及临床治疗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特征病理学
动脉瘤骨囊肿
1992年
动脉瘤骨囊肿病变。本文将16年来收检的16例、结合文献复习,阐明其定义,好发部位和年龄;阐述其富有特征性的临床病理表现。作者赞同Lichtenstein的观点,认为此病是由某种原因造成的局部循环障碍,导致病变内静压明显升高,形成扩张充血的血管床病变而造成。研究探讨这些血循环障碍引起的不同结果,可能对病因学有重要价值。
王文銺
关键词:局部循环障碍骨骼肿瘤
动脉瘤骨囊肿
颅底动脉瘤骨囊肿1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 总结颅底动脉瘤骨囊肿(ABC)的临床特征并复习颅底特殊部位病变相关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21年12月收治的1例颅底AB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颅底ABC及相关手术技巧进行复习。结果 行额颞开颅硬膜外入路全切肿,术后病理诊断为ABC。随访期间未见肿复发。结论 ABC位于颅底的发病部位少见,诊断难度较高,首选治疗方案为手术完整切除。
秦振伟陈丁唐北燕张宗盛代军强董强康暐赵贤军段磊潘亚文
关键词:颅底动脉瘤样骨囊肿
斜坡动脉瘤骨囊肿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探索不同部位动脉瘤骨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8年11月收治的1例颅内动脉瘤骨囊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儿术前核磁共振(MRI)提示枕斜坡内囊性病灶,符合动脉瘤骨囊肿改变。手术方式为经口腔咽后壁枕斜坡肿切除术,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患儿临床症状消失,随访20个月无复发。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动脉瘤骨囊肿的主要方式。发生于枕斜坡的动脉瘤骨囊肿罕见,手术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林锦荣许新科李军亮袁宏耀陈程李方成
关键词:动脉瘤样骨囊肿外科手术
腕钩动脉瘤骨囊肿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24年
报告1例腕钩动脉瘤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男,30岁。体格检查:右腕尺背侧有直径约1.5 cm的隆起包块,局部无红肿,压痛明显;肿物触之质硬,局部皮温不高,无异常活动及擦感。右腕关节屈曲正常,背伸70°。右腕关节正位X线片示钩变形,中心大面积囊变,仅存薄层软。CT冠状面重建示右腕钩边界清楚的溶性改变,其内可见嵴。冠状面MRI示右腕钩T1WI、T2WI呈混杂信号。入院诊断为右腕钩肿物。手术活检可见钩背侧皮质变薄,呈深蓝色;皮质质软,用手术刀可轻易划开。开窗后可见钩内充满暗红色软组织及血液,质破坏,残存部分游离松质块。组织病理学报告为动脉瘤骨囊肿。二期手术行右腕钩摘除,取髂于原钩位置,克氏针固定;予头钩关节及第4、5腕掌关节融合。术后石膏固定6周。随访15个月,无复发。既往文献中涉及腕ABC很少,均为个案报告。腕部ABC主要发生在年轻人群,超过75%的病例发病年龄低于30岁。主要表现为腕关节疼痛,部分病例伴有局部轻度肿胀,腕关节活动受限以及患侧手握力减弱。X线片、CT及MRI表现为膨胀性溶性改变。MRI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横断面可见液平面。腕ABC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腕摘除术和病灶内刮除植术。破多核巨细胞、化区和被纤维间隔分隔的囊腔是诊断ABC的标志性表现。腕ABC的预后较好。
吴学强刘会仁刘建华
关键词:腕骨钩骨病例报告
经导管动脉栓塞联合手术治疗动脉瘤骨囊肿1例
2024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自诉半年前外伤后右髋部疼痛,呈酸胀痛,无放射痛、跛行,疼痛以活动时明显,休息后稍缓解,近1周加重。病程中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既往体健。查体:右髋部软组织瘢痕,愈合良好,无红肿,轻度压痛,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盆X线前后位片示右股颈区不规则囊状低密度区,其内未见明显小梁。
吴江涛苏庆道郑成松和夏芬周舟
关键词:动脉瘤样骨囊肿股骨颈栓塞术
母细胞和原发性动脉瘤骨囊肿CT三维重建对比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讨软母细胞(chondroblastoma,CB)与原发性动脉瘤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的三维CT影像表现及鉴别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单纯CB(22例)、CB伴ABC(5例)和原发性ABC(24例)患者的三维CT和临床资料。结果 三组病变三维CT均表现为单发、边界清晰的溶质破坏。CB组、CB伴ABC组病灶最大径均小于ABC组(P<0.05)。CB组位于不规则(54.5%)、偏心性(86.4%)、钙化(50%)、邻关节面(77.3%)及突破皮质(54.5%)发生率高于ABC组(分别为20.8%、29.2%、8.3%、4.2%及25.0%),P<0.05,膨胀性生长(40.9%)和合并病理性折(18.2%)发生率低于ABC组(75.0%、45.8%),P<0.05;CB组与ABC组分叶征、边缘硬化、嵴和累及皮质征象发生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病变的解剖部位和CT三维征象对CB和ABC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胡浩周利华吕国义
关键词:软骨母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计算机断层成像
基于CT、MRI影像特征等对四肢伴明显动脉瘤骨囊肿巨细胞与原发性动脉瘤骨囊肿鉴别诊断的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CT、MRI影像特征等对四肢伴明显动脉瘤骨囊肿巨细胞(giant cell tumours with prominent aneurysmal bone cysts,GABCs)和原发性动脉瘤骨囊肿(primary aneurysmal bone cysts,PABCs)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四肢GABCs和21例PABCs患者的CT和MRI影像特征,并同时收集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比较两组不同指标间差异,并计算两组患者的年龄、包块横径/纵径比、软受累、病变边缘深分叶、包块周围血管影对GABCs及PABCs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包块横径/纵径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956、-2.985,P<0.05),两组患者的软受累的比例、病变边缘深分叶的比例、包块周围血管影的比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年龄、包块横径/纵径比、软受累和病变边缘深分叶对GABCs患者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5.0%、65.0%、68.0%和80.0%,特异度分别为81.0%、66.7%、81.3%和61.3%。相反,包块周围血管影诊断PABCs的灵敏度为52.4%,特异度为95.0%。结论CT和MRI影像特征中的软受累、病变边缘深分叶、包块横径/纵径比高低以及包块周围血管影及患者年龄高低对GABCs和PABCs具有鉴别诊断的价值。
刘建辉王得志崔久法徐文坚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额颞蝶动脉瘤骨囊肿1例
2023年
动脉瘤骨囊肿临床罕见,是一种良性囊性。2021年10月丽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切除联合钛板修补术治疗1例额颞蝶动脉瘤骨囊肿患者,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动脉瘤骨囊肿。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至术后8个月,无复发。
严超杜庆华田达
关键词:动脉瘤样骨囊肿蝶骨骨肿瘤病理学检查额颞修补术

相关作者

张德钧
作品数:23被引量:154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动脉瘤样骨囊肿 影像学诊断 CT诊断 影像学表现 病理
赵建
作品数:127被引量:526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髋臼唇 膝关节 腕关节
孙英彩
作品数:106被引量:556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膝关节 体层摄影术 MRI
朱文静
作品数:21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MR弥散加权成像 动脉瘤样骨囊肿 颌骨
杨迪生
作品数:342被引量:870H指数:1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骨肉瘤 骨肿瘤 外科治疗 骨缺损 切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