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55篇“ 动静脉内瘘穿刺“的相关文章
一种带侧管型动静脉穿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侧管型动静脉穿刺针,包括管体;管体:其左端安装有穿刺针头,穿刺针头塑胶端外弧面设有针翼,管体的右端安装有接头,管体的外弧面活动套设有大线夹,管体的外弧面设有侧管,侧管与管体相连通,侧管的端头开口...
彭晓婷
改良式一次性动静脉穿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改良式一次性动静脉穿刺针,涉及穿刺针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引导管,所述引导管的一端设置有针头。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使用者将针头插入患者的血管后,血管部的血液就会通过针头流入引导管,同时因为在第...
周敏杨建芬
绳梯扣眼穿刺动静脉穿刺膜增生使用效果的影响
2025年
探讨绳梯扣眼穿刺动静脉穿刺膜增生使用效果的影响。方法 筛选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我院血液透析科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32例,以采用扣眼穿刺作为对照组(16例),以采用绳梯穿刺作为观察组(16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指标和动静脉血流量以及膜增生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长相较于对照组而言更高,穿刺过程中的疼痛感受而言,观察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动静脉血流量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膜增生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展现出更为显著的降低趋势(P<0.05)。结论 动静脉穿刺中,绳梯式与扣眼式两种穿刺方法均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潜力,扣眼穿刺法以其微创特性和高度的安全性受到关注,它在减少创伤方面表现优异,相比之下,绳梯式穿刺法在功能的保护上更具优势,能有效延长的使用寿命。在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需深入理解扣眼穿刺技术的适用情境,增强对膜增生现象的认知,早期识别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为患者带来更佳的治疗体验。
钱路朱敏敏郭岚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穿刺内膜增生
水胶体敷料联合湿热敷对动静脉穿刺后血肿的影响
2025年
探究动静脉患者,联合应用水胶体敷料、湿热敷的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共计80例,均为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入的动静脉病例,且均为穿刺后发生血肿者,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n=40,水胶体敷料+常规湿热敷)、对照组(n=40,常规湿热敷),分析其在临床疗效、疼痛情况以及动静脉治疗后临床相关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 临床疗效方面,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时间节点疼痛评分情况方面,治疗前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研究组6h、12h、1d、3d以及7d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动静脉穿刺后临床相关指标情况方面,治疗前两组静脉压以及动脉血流量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30d后,研究组静脉压指标以及血肿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而动脉血流量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动静脉患者,联合应用水胶体敷料、湿热敷的价值较为理想,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的疼痛感受减轻,改善其静脉压、血肿消退时间以及动脉血流量,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赵洁
关键词:水胶体敷料湿热敷动静脉内瘘血肿疼痛
针尖斜面测量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 探讨针尖斜面测量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在黄河三门峡医院进行MHD治疗的210例自体动静脉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区域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透析一区)和观察组(透析二区)各10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绳梯式穿刺,观察组采用针尖斜面测量法绳梯式穿刺。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穿刺并发症发生情况、护士规范绳梯式穿刺执行率及患者穿刺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动脉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静脉狭窄和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士规范绳梯式穿刺执行率和患者穿刺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尖斜面测量法绳梯式穿刺能够降低MHD患者动静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士规范绳梯式穿刺执行率和患者穿刺满意度。
吴丽霞张莉陈茜楠李云云王赟徐栋栋张朝平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穿刺中零压力改良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新动静脉穿刺中零压力改良穿刺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7月本院387例行持续性血液透析并使用新动静脉患者分为对照组(n=194)与观察组(n=193),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穿刺法,观察组采用零压力改良穿刺法,比较2组穿刺效果。结果观察组透析期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3.90%高于对照组89.25%(P<0.05);观察组拔针时穿刺点渗血发生率6.40%,低于对照组11.03%(P<0.05)。2组患者透析1个疗程后血清中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及尿素清除指数(K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透析期间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透析期间狭窄、阻塞、血肿、血管瘤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1%、5.18%、3.11%、1.55%,低于对照组10.31%、13.40%、14.95%、7.22%(P<0.05)。结论零压力改良穿刺法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新动静脉穿刺,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拔针渗血率、穿刺疼痛感,缓解焦虑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且不影响透析效率,值得推广。
范容黄路路翁丽娜
关键词:血液透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在血管条件较差的血透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2025年
探查一项门槛较高的医疗技术——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是否能较好地为血透患者服务。方法 针对体血管状况较差的血透患者,共90人,一并进行研究,随机等分,将其中一半视为研究组,一半视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相较另一半仍沿用传统穿刺手法的对照组,取得优异成绩。结果 研究组在第一次穿刺便取得成功的比例高达97.78%,超过对照组的82.22%;患者所感疼痛较为轻微的比例为77.78%,远高于对照组的只有44.44%;穿刺所需时间平均只需44.93秒,大约少占对照组时间的一半,为65.21秒,穿刺次数较少,只需平均1.78次,远少于对照组的平均3.25次。可见,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在此类血透患者中其效果优越。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在血管条件较差的血透患者中,能够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疼痛程度,缩短穿刺时间和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秦雪语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动静脉内瘘穿刺血透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钝针扣眼穿刺法与锐针绳梯穿刺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5年
目的:比较钝针扣眼穿刺法与锐针绳梯穿刺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静脉穿刺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实施钝针扣眼穿刺法,对照组实施锐针绳梯穿刺法,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渗血发生率、疼痛程度[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穿刺30 d并发症发生率和穿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渗血发生率和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3/75),低于对照组的14.67%(1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满意度为100.00%(75/75),高于对照组的85.33%(6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穿刺中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满意度,降低渗血发生率、NR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锐针绳梯穿刺法。
王伟伟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渗血
动静脉穿刺
本申请公开了动静脉穿刺针,包括穿刺针本体,穿刺针本体后端设置有连接部,穿刺针本体部形成有流道;针帽,针帽盖设在穿刺针本体上,针帽末端设置有凸起的定位部,定位部的直径小于1mm;导管,导管连接在连接部上,导管与流道相...
贺灿陈芳陈玉姣
一种动静脉穿刺标尺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静脉穿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静脉穿刺标尺,包括第一标准片和安装组件;安装组件包括固定带、第二标准片、螺纹空心杆、螺纹螺片、定位杆、筒体和动力构件,第二标准片滑动安装在第一标准片的一侧,筒体固定安装...
唐丽萍廖艳妮石丽娟

相关作者

王云燕
作品数:134被引量:329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研究主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患者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丁小容
作品数:193被引量:1,476H指数:2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PICC 护理管理 护士 影响因素
游励红
作品数:135被引量:158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研究主题:血液透析 血透 手臂 护理 病人
黄雅玲
作品数:5被引量:54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 血透患者 血管条件 动静脉内瘘穿刺 血液透析
傅丽丽
作品数:60被引量:218H指数: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研究主题:医务社工 儿童 医务社会工作 患儿家长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