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9137篇“ 劳动力“的相关文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如何影响经济发展
2024年
伴随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镇转移,这既缓解了用工紧张的状况,也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统计数据显示,通过外出务工,劳务收入已占农民总收入的25%以上,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深入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于科学判断经济运行态势,制定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政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梦诗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经济运行态势劳务收入农村剩余劳动力
户籍制度改革与劳动力成本粘性
2024年
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情境下,本文考察其对用工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司劳动力成本粘性在户籍制度改革后显著减弱,其中增强劳动力空间流动性是潜在作用机制。横截面测试进一步发现当劳动力逐利动机较强时、公司低层次劳动力占比较高时,户籍制度改革对劳动力成本粘性的影响更大。最后,本文发现户籍制度改革对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具有提升作用。本文从劳动力资源配置视角提供了户籍制度改革效应的微观证据,有助于拓展经济转型过程中劳动力流动性和成本性态的相关研究,也对理解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如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马慧靳庆鲁
关键词:户籍制度改革劳动力流动
阳信县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
2024年
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对于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由于农村产业结构、劳动力技术技能等方面因素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笔者以调查问卷和访谈形式对阳信县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开展调研,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分析阳信县全县人口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多万人,农村劳动力从事的行业中,半数以上从事农业劳动,其他主要从事建筑业和家政服务业。
宋荣军王文超袁广西刘玉辉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农村产业结构家政服务业充分就业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2024年
本文基于劳动力价格扭曲与错配视角,结合劳动力技能水平,测算了2007—2022年我国19个行业的劳动力错配系数。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劳动力从配置过度转为配置不足;第二产业总体上劳动力配置不足,但整体处于优化状态;第三产业则出现劳动力配置过度与配置不足并存的现象。在2022年,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处于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状态,同时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处于劳动力严重过剩的状态。同时,若消除劳动力错配现象,我国劳动力将从相对过剩转变为相对短缺,2022年劳动力潜在就业人数为8.71亿,经济潜在总产出比2022年实际总产出高5.98%。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探究了我国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的现状,并为缓解劳动力就业问题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与政策建议。
滕蔓洲程开明章上峰刘书成
关键词:结构性矛盾
数字经济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2024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引领的产业变革不断改变着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格局,在扩大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激发就业市场活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劳动力市场呈现出新特征,其通过平台规模效应提高了劳动力市场的匹配效率,就业方式趋于多元化。从就业规模看,以数字技术创新为特征的数字经济对就业产生了创造效应和替代效应,对传统生产要素的创新发展创造出大量新的就业形态和岗位,灵活就业等新型就业形态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从就业结构看,数字经济对就业的影响更多地反映在第三产业上,其吸纳就业的能力持续增强。从不同地区劳动力就业情况看,数字经济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呈现区域异质性。整体上看,技术的应用催生出一系列新业态、新产业,对中国就业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未来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相关产业,为劳动者就业提供更多选择。
王衡
关键词:数字经济劳动力供给就业结构
中国劳动力流动健康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
2024年
2020年“七普”数据显示中国流动人口3.76亿人,“流动中国”格局已然形成。健康影响着劳动力流动决策,流动对劳动力健康也产生广泛影响。一方面,流动者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在流入地生活和工作环境较差、社会融入感不强,其健康问题值得关注;另一方面,流动者从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从低收入就业岗位向高收入就业岗位转移,增进了个人资源积累,可以对健康资本进行更多投资。中国劳动力发生流动行为后的健康水平是否得到改善?引起流动者健康改善的发生机制是什么?劳动力短期和长期流动是否存在传统的“流行病学悖论”?为回答这些问题,本研究基于Grossman健康需求模型构建包括收入、流动决策和健康的理论分析框架,解析劳动力流动行为与健康效应的关系。理论分析表明如果流动者的健康投入效应大于其他产品投入带来的潜在负向效应,则劳动力流动行为对健康效应具有正向影响。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采用CFPS2014-2018年面板数据和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健康效应和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有着显著的健康促进效应,在剔除劳动力自我选择效应后结果依然稳健;分异估计表明具有农业户籍、流入高收入地区和优质医疗资源集聚区,劳动力流动的健康促进效应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影响流动劳动力健康效应的主要机制是收入水平、社会资本以及在流入地获得的医疗资源;动态分析表明劳动力流动虽然存在短期“流行病学悖论”现象,但劳动力流动长期健康效应依然显著为正。这表明持续推动劳动力有序流动或许是一种改进国民健康水平的有效方式。因此,应增加那些处于社会中下层地位的劳动力社会流动的机会,进而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同时,促进流动劳动力与本地居民的深度融合,提升流动劳动力医疗�
卜涛唐代盛
关键词:流动劳动力
山东德州开展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
2024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坚持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近年来,山东省德州市将解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试点,探索出一条“党委统筹协调、政府服务兜底、市场主导引导、群众自主自愿”的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新路径。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农民工就业外出就业统筹协调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2024年
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不断聚集,出现城市密集化和农村空心化、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等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有效遏制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同时让农村和城市劳动力得到合理配置。本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缩小城乡差距机制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机制的建议。
彭凡刚王雪颖王生德张金蒙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
双元劳动力扩容与县域高质量充分就业
2024年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人为核心的县域城镇化建设和就业优先战略,为县域高质量充分就业指明了方向。研究表明,当前县域劳动力技能出现了分化的典型特征,不同技能劳动力产生差异化的就业流向,导致县域高、低技能双元劳动力流失,县域空心化问题突出。具体而言,高技能劳动力流向“扶梯区域”寻求经济社会地位的提升;低技能劳动力试图就近市民化,但因技能不足处于零工化状态,或在农村地区待业、失业;在县域稳定就业的大多是中等技能劳动力,县域就业活力不足。双元劳动力扩容需要着力提升高技能劳动力的职业发展空间和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空间,探索兼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县域高质量充分就业路径。双元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能够以“聚人气”式发展促进县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实现乡村振兴、县域社会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崔瑜黄莎莎
关键词:技能劳动力
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的新变化新特点
2024年
文章以我国劳动力市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劳动力市场供求出现的全新变化及特征。本次研究综合使用文献资料法和定性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劳动力需求规模依旧保持一种小幅的增长趋势,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低生育率状况的持续发展,劳动人口总量占据总人口的比重将会持续下降。总体看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就业结构矛盾及缺乏弹性化就业空间的问题始终存在,政府相关部门为了全面解决劳动力市场供求问题,需要在促进失业再平衡的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和劳动力需求结构,持续完善供求渠道,并关注劳动者专业能力的强化。
王艳菊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

相关作者

蔡昉
作品数:774被引量:17,737H指数:73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经济增长 人口红利 中国经济 劳动力 就业
许经勇
作品数:951被引量:2,700H指数:22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城镇化 农业 三农问题 农村 农民收入
姚先国
作品数:292被引量:5,285H指数:38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劳动力市场 人力资本 劳动力产权 企业 劳动力
陆铭
作品数:415被引量:13,380H指数:6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经济增长 城市化 城市 收入差距 中国经济
都阳
作品数:126被引量:5,555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研究主题:劳动力市场 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 劳动力 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