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98篇“ 区域创新绩效“的相关文章
- 军民融合、产业协同集聚与区域创新绩效———基于交互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的检验
- 2025年
- 基于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军民融合、产业协同集聚和区域创新绩效在我国省际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三者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即空间溢出效应,并在局部地区形成了不同的集聚区域,存在高低集聚“俱乐部”现象。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军民融合、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得出主要结论:全国范围军民融合、产业协同集聚均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西部地区军民融合影响的效果最大,而东部地区则产业协同集聚影响的效果最大;同时,在全国范围内二者间具有较强的交互作用,并且在对有限的创新生产要素资源抢占作用下,二者呈现出替代效应,交互作用下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抑制作用,东部、中部地区亦是如此,而在西部地区,二者呈现出互补效应,交互作用下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促进作用;并对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其他因素进行了分析。
- 赵庆吴伟
- 关键词:军民融合空间溢出效应
-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型人才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报告和政策的梳理,对创新型人才和区域创新绩效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总结了创新型人才流动的影响;其次,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型人才流动现状,从新产品销售收入和专利授权量两方面分析粤港澳创新型人才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后,从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环境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为了提升区域创新绩效,粤港澳大湾区在考量创新型人才流动方面,需要全方位的战略布局,打造开放包容的人才生态环境、促进本地人才培养和引进相结合、注重产学研深度融合、搭建国际化平台和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 罗芳
-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区域创新绩效区域经济
- 产学研视角下我国省级区域创新绩效评价及分化态势研究
- 2024年
- 从产学研的视角选取评价指标,结合2012—202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赋权方法对我国省级区域创新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省级区域创新绩效存在不平衡状态,同时呈现出区域分化态势,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从南部到北部降低的等级分布明显,区域创新绩效较高的省份集中在东部地区,而东北地区及西部地区的省份区域创新绩效相对偏低。
- 李言睿
- 关键词:创新绩效熵权法
- 政府科技资助、产学研协同创新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机理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分析
- 2016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明确指出:政府不仅要通过资金资助投资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在科技成果、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还要建立共同参...
- 韩春梅
- 关键词:政府科技资助区域创新绩效长江经济带
-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来自长江经济带2012—2022年的经验证据
- 2024年
- 高技术产业集聚是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区域创新绩效有重要影响。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2—2022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空间杜宾模型(SDM)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水平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1)区域创新绩效提升有助于提高周边区域的同类表现,利用地缘亲近性促进相互之间学习与协作。(2)长江经济带下游的创新绩效受到当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正向作用,且作用强度上下游大于中游,中游大于上游。(3)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能集中资金、人才和技术资源,积极提升地区的创新绩效。这种集中可能对邻近地区的研发活力产生负面的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当地创新表现。因此,从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发展配套服务产业、强化地方政府创新激励政策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区域发展和区域创新绩效水平的提升。
- 葛新旗杨延风
-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绩效
- 市场分割、要素流动与区域创新绩效被引量:1
- 2024年
- 本文基于2004-2019年30个省份(除西藏、港澳台地区外)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对市场分割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揭示要素流动在市场分割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发挥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市场分割显著抑制区域创新绩效提升,不同区域市场分割对创新绩效的抑制效果不同,表现为中、东、西部地区逐一递减;要素流动的中介效应十分显著,其中,市场分割通过负向影响劳动要素流动进而抑制区域创新绩效提升的中介效应,大于资本要素与技术要素流动。
- 杨杰
- 关键词:创新绩效中介效应
- 中国区域人才政策与区域创新绩效——基于3171份政策文本的创新测度与实证检验
- 2024年
- 中国各区域争相推出人才政策以切实助力区域创新发展,但相关措施是否真正达到了政策制定者的预期效果仍是一个亟待检验的命题。鉴于此,文章搜集整理了2012—2020年间全国地级市和直辖市各区层面的3 171份人才政策文本,使用文本分析和手工处理结合的方式构建了独特的人才政策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检验了区域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1)现有相关研究大多忽视人才政策内容效度,文章采用量化人才政策内容效度的方法所得到的估计结果更为准确。(2)区域人才政策总体上促进了以专利数量表征的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政策内容效度越高则实施效果越好,各下级部门配套实施细则能更好地发挥政策效果。吸引创新人才入驻、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缓解融资约束为其中的影响机制。(3)发展型政策工具的政策效果强于奖励型和保障型政策工具,保障型和发展型政策工具组合的效果最好。(4)在城市异质性层面,非沿海城市、强吸引力城市和营商环境好的城市中,人才政策对创新绩效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5)在政策工具与城市特征的组合层面,强吸引力城市更适合实施奖励型政策工具,弱吸引力城市适合实施发展型政策工具。上述结论在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以及在使用Bartik工具变量减弱内生性问题的干扰后依然成立。文章将人才政策的内容评估和实施后的效果分析相结合,为城市实施人才引领发展、减小政策执行偏差、积极开发利用合适的人才政策工具提供了借鉴。
- 李晓萍赵浩云江飞涛刘悦
- 关键词:创新绩效
- 数字文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基于2013年—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分析以及中介效应模型的研究方法,在测度我国省级数字文化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文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探讨其中存在的区域异质性。研究表明,我国数字文化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绩效,且东中部地区较西部地区更为明显。数字文化能够通过增强技术创新水平、扩大知识流动显著增强区域创新绩效,且初期数字文化产业聚集对该影响机制存在抑制调节作用。
- 王恩恩彭佑元张琼文许倩倩
- 关键词:数字文化区域创新绩效技术创新知识流动
- 区域创新绩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被引量:2
- 2024年
- 基于长江经济带2006—2020年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面板门槛模型和面板分位数模型实证研究创新绩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在区域创新网络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度数中心性)与该城市全要素生产率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城市创新能力正向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区位异质性分析发现,度数中心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倒“U”型影响只存在于下游地区,度数中心性正向影响中游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增强能有效提升下游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不同节点强度城市的创新能力具有非对称性,在度数中心性排名前14%的城市,创新能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强;当度数中心性低于门槛值时,其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度数中心性高于门槛值时,则会抑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不同分位点上创新绩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差异性。
- 何雄浪陈贤青
- 关键词:区域创新网络全要素生产率长江经济带
- 数据要素配置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的微观基础和创新引擎,对区域创新有着重要意义。基于31个省份2013—2020年面板数据,分别从数据要素研发、传播、转化三个维度构建数据要素指标体系,从知识产出成绩和经济产出成绩构建区域创新绩效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TOPsis方法测度区域创新绩效水平,对数据要素配置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据要素配置能够提高区域创新绩效,且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提升区域创新绩效。
- 熊立卿蒋雪梅
- 关键词:数字经济区域创新绩效
相关作者
- 王欣亮

- 作品数:50被引量:552H指数:13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区域创新绩效 大数据 人口老龄化 军民融合 进路
- 尹凡

- 作品数:13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 研究主题:区域创新绩效 协调度 熵权法 绩效评价 工学结合
- 苏屹

- 作品数:171被引量:1,959H指数:25
-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企业 区域创新系统 创新绩效 知识流动 知识
- 蒋伏心

- 作品数:199被引量:3,252H指数:21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 研究主题:经济发展 实证研究 技术创新 政府 协同创新
- 张昕

- 作品数:52被引量:210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研究主题:制造业 知识溢出 实证研究 钨酸铋 区域创新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