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19篇“ 区域淋巴结“的相关文章
胃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DECT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胃癌(GC)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能谱计算机断层扫描(DECT)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GC患者,所有患者均行DECT影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ECT诊断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比较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一般参数与DECT定量参数,评估DECT在GC伴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以病理结果为标准,DECT对GC分期诊断准确率为87.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厚度、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λHU)、静脉期nIC及静脉期λHU均为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病灶厚度、动脉期nIC、静脉期nIC、动脉期λHU及静脉期λHU对判断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8、0.731、0.810、0.737、0.730。结论:DECT中病灶厚度、动静脉期的nIC、λHU参数对预测GC患者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陈嘉琦娄江华肖伟张益杰张中张昊宇
关键词: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
增强CT检测淋巴结形态预测肝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淋巴结形态对肝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86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未行新辅助放化疗,均接受增强CT扫描.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淋巴结转移的金标准,将患者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分析增强CT的形态学标准与传统标准对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两种标准与金标准一致性.结果:86例肝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组有38例;未转移有48例.增强CT淋巴结形态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传统标准.形态学标准与金标准诊断淋巴结转移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64).结论:增强CT淋巴结形态对肝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较传统标准更高,与金标准具有良好一致性.
李杰
关键词:肝癌淋巴结转移
光谱CT预测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
2024年
目的观察光谱CT预测结直肠癌(CRC)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CRC患者,根据区域淋巴结转移与否分为阳性组(n=29)和阴性组(n=44);基于静脉期光谱CT图像获取淋巴结短径、120 kV常规图像CT值(CT值_(120 kV))、40 keV和70 keV虚拟单能量图像CT值(CT值_(40 keV)和CT值_(70 keV))、碘密度(ID)、有效原子序数(Zeff)及能谱曲线斜率(λHU),比较组间上述参数及临床指标差异;排除方差膨胀因子>10者后,分别基于糖类抗原19-9(CA19-9)和癌胚抗原(CEA)构建模型1,基于普通CT参数(淋巴结短径、CT值_(120 kV))构建模型2,基于光谱CT参数(CT值_(70 keV)、ID、Zeff、λ_(HU))构建模型3,基于普通CT参数及光谱CT参数构建模型4;分析四者预测CRC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组间患者性别、CA19-9、CEA、淋巴结短径、CT值_(120 kV)、CT值_(40 keV)、CT值_(70 keV)、ID、Zeff及λ_(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1~4预测CRC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4、0.752、0.996及0.995;其中,模型1与模型3、4,模型2与模型3、4间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基于增强静脉期光谱CT可有效预测CRC区域淋巴结转移。
卓水清刘雅丹江琳玲郑舒文符劲刘立志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淋巴结转移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前评估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前评估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西安市胸科医院收治的1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前接受增强CT扫描和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记录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术中采集病理组织标本开展病理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结果:1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肺腺癌99例,鳞癌69例;58例出现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占比34.52%,110例未出现淋巴结转移。PET-CT诊断术前区域淋巴结转移157例(93.45%),增强CT诊断121例(72.02%)。PET-CT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高于增强CT(χ2=0.00、0.01,0.02,P均<0.05)。结论: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区域淋巴结转移评估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优于增强CT检查,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减少医源性损伤及过度医疗。
武翔宇黄勇郭智瑞曹世光孙权马姣姣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
肺腺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驱动基因突变情况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肺腺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驱动基因突变情况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肺腺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ROS原癌基因1受体酪氨酸激酶(ROS1)及RET基因突变情况。分析肺腺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驱动基因突变情况,并比较不同临床特征肺腺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驱动基因突变情况。结果100例肺腺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单基因突变中,EGFR突变44例(44%),ALK突变19例(19%),RET突变6例(6%),ROS1突变3例(3%)。不同性别、吸烟史、N分期肺腺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EGFR突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N分期肺腺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ALK突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吸烟史、分化程度、N分期肺腺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ROS1、RET突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腺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存在EGFR、ALK、ROS1及RET基因突变,以EGFR基因突变为主,EGFR突变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较小,ALK基因突变患者可能存在更高的淋巴结转移风险。
王炎靳红领董嘉兴
关键词:肺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
结直肠癌组织中DJ-1表达对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CRC)组织中蛋白/核酸去糖酶1(DJ-1)表达与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LNM)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22年4月在桂林市人民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258例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58例患者的CRC组织,其中81例患者有配对的癌旁组织。另选择同期经内镜下治疗的58例患者的结直肠腺瘤组织作为对照。分析CRC组织中不同DJ-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组织中DJ-1表达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区域LNM的预测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CRC患者复发及死亡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DJ-1表达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生存率。结果 3组的DJ-1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557,P<0.001)。CRC组织中DJ-1蛋白中度表达和强表达患者的占比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结直肠腺瘤组织(P均<0.05)。高表达组患者的年龄偏大,55.56%患者的原发病灶位于左半结肠,低分化CRC患者的占比较高,患者的区域LNM阳性率也较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C组织中DJ-1蛋白高表达能独立预测区域LNM和低分化CRC(P均<0.05)。258例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生存率分别67.44%和70.54%。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C组织中DJ-1蛋白高表达为CRC患者复发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上述结果与基于Oncomine数据库和TCGA队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CRC组织中DJ-1蛋白高表达与区域LNM相关,这可能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DJ-1有潜力成为预测CRC患者区域LNM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段杨丽冯洁秦家丽杨华
关键词:区域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预后
高分辨MR成像联合ADC值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探讨高分辨MR成像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效能。方法纳入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3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于nCRI前、结束时6~8周接受高分辨率MRI T2WI、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并在1周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24)和未转移组(n=69)。比较两组nCRT前、后淋巴结短径、长径、ADC值及其变化百分比绝对值(Δ%),分析高分辨MR成像联合ADC值预测直肠癌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 转移组nCRT前后淋巴结短径均大于非转移组,nCRT前ADC值均小于非转移组(P<0.05);转移组Δ短径%、ΔADC%值均小于非转移组(P<0.05);但两组nCRT前后长径及Δ长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Δ短径%、MDC%是直肠癌患者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Δ短径%、ΔADC%单独及联合预测直肠癌患者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8、0.852、0.879,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高分辨MR成像联合ADC值预测直肠癌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中淋巴结短径与ADC值变化可有效提示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
郭成李常虹顾华勇赵希鹏刘震王艳丽刘桂芳
关键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区域淋巴结转移表观扩散系数值
免疫治疗背景下对胃肠道肿瘤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再认识
2024年
胃肠道肿瘤手术传统的理念为D1~D2淋巴结清扫,有时扩大到D3淋巴结清扫范围以达到清除肿瘤的目的。随着免疫治疗在胃肠道肿瘤中不断取得突破,逐渐发现区域淋巴结是T淋巴细胞成熟与发挥免疫作用的场所,也是T淋巴细胞的输出场所。区域淋巴结在免疫治疗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免疫治疗可以通过激活区域淋巴结中的免疫细胞,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对抗癌细胞。最近研究发现,在免疫治疗结束前保持淋巴结完整,可以提高免疫治疗在实体瘤的疗效。因此,精准清除有转移的淋巴结,保留有免疫作用的淋巴结,是提高免疫治疗效果的关键。因此,基于免疫治疗的背景,再认识区域淋巴结清扫在胃肠道肿瘤手术以及免疫治疗中的意义,将为胃肠道肿瘤术中精准淋巴结清扫和综合治疗提供的新方向。
莫天沐招展楚晓东王培泽陈祖扬官汉洋管若曦张怡然丁晖潘运龙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淋巴结清扫区域淋巴结免疫治疗
腔内剪切波成像诊断直肠癌T分期及其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研究腔内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所得杨氏模量值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探讨直肠腔内超声(ERUS)联合SWE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并验证其对直肠癌T分期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直肠溃疡型中分化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接受经ERUS及SWE检查并测量病灶平均杨氏模量值(Emean)。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采用Point-biserial相关统计法分析淋巴结转移与Emean值的相关性。以Emean值为依据,采用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进一步验证SWE对直肠癌T分期的诊断效果。结果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病灶的Emean值呈正相关(r_(s)=0.752,P<0.05),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Emean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US诊断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71.70%,ERUS联合SWE诊断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86.79%;直肠癌不同T分期的Emean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US联合SWE对直肠癌淋巴结是否转移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同时ERUS联合SWE可提高直肠癌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
肖冰心吴国柱
关键词:直肠癌直肠腔内超声淋巴结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对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 探讨新型双层探测器光谱CT的碘浓度(IC)与有效原子序数(Zeff)鉴别胃癌区域淋巴结性质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5月—2022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行光谱CT双期增强检查的108例胃癌患者(转移淋巴结116枚、非转移淋巴结92枚)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根据术前CT图像,测量淋巴结短径、评估边缘及强化均匀度。勾画目标淋巴结最大层面的实性部分,获得IC与Zeff,并计算标准化IC(nIC)及标准化Zeff(nZeff)。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分析各参数鉴别诊断和联合诊断的效能;比较各参数的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两组间短径、边缘、强化均匀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7.575、30.971、20.913,P均<0.001)。良性淋巴结组动脉期各光谱参数均小于恶性组,静脉期各参数均大于恶性组(t=-10.723~12.610,P均<0.001)。3个常规特征中,短径的AUC最高(0.749),与动脉期IC和静脉期Zeff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于其他光谱参数。光谱参数中,静脉期nIC的AUC最高(0.925)。各光谱参数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均高于常规特征。多参数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优于单变量模型,常规特征的联合模型AUC为0.815,光谱参数联合模型中,动静脉期参数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最高(AUC=0.993)。结论 双期光谱CT定量参数可有效评估胃癌区域淋巴结性质,且诊断效能高于常规特征,多参数联合模型可提升诊断效能。
毛礼厅刘岘卢健烨张汉良于筱陈加良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转移X线计算机

相关作者

李勇
作品数:875被引量:2,979H指数:21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研究主题:胃癌 胃肿瘤 胃癌组织 预后 进展期胃癌
赵群
作品数:489被引量:1,481H指数:17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研究主题:胃癌 胃肿瘤 锌指蛋白 进展期胃癌 胃癌患者
范立侨
作品数:418被引量:1,066H指数:14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研究主题:胃癌 胃肿瘤 锌指蛋白 胃癌组织 临床生物学行为
王力利
作品数:122被引量:395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研究主题:胃癌 临床生物学行为 区域淋巴结 生物学行为 胃肿瘤
宋振川
作品数:116被引量:493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研究主题:胃癌 临床生物学行为 乳腺癌 流式细胞术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