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0篇“ 卫聚贤“的相关文章
论20世纪30-40年代巴蜀文化研究的新学转型——以郑德坤、为重点
2023年
在抗战内迁和学术转型的双重因素影响下,20世纪30-40年代巴蜀文化迎来了研究热潮,其总体目标是重建科学可信的古代巴蜀文化。依据这一时期的民族田野调查和考古发掘工作中的新发现,学界已形成或以巴蜀古史史料的辨伪与重建、或以秦汉以降巴蜀史料证说巴蜀古史、或以考古新发现材料去重建古代巴蜀文化的多元研究新理路。在此基础之上,郑德坤以“亚欧大陆文化交流网络”为线索,从广域的世界史视野出发,将域内外古文化和本土有限的历史记载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了巴蜀文化的演进脉络;则以“古蜀人文化之异”为视角,将巴蜀地区考古发现中有特色的古器物与民族学、民俗学和历史学材料密切结合,并与中原文化、南方文化作对比研究,从而较为全面地构建起古代巴蜀文化诸内涵体系。经过郑、二氏的共同努力,确立了古代巴蜀文化研究的全新历史脉络与内涵,最终促成了巴蜀文化研究的新学转型。
龚伟
关键词:巴蜀文化研究卫聚贤
理解中国古代海洋活动的新维度:的环太平洋文化接触研究
2022年
是20世纪一位重要的中外交通史研究者。他在20世纪60—70年代集中探讨了古代中国与澳洲、美洲的文化接触问题。他利用大量古代文献典籍材料,并通过音韵学、统计学等方法,论证了中国人发现澳洲的可能性。此外,他搜集整理并对比了古代中国与美洲在文字、青铜器纹路等方面的相似之处,提出了中国人在哥伦布之前已发现美洲的论说。此种“大胆假设”而未“小心求证”的非主流研究,在论证中存在诸多纰漏,未得到学术界多数学人的认可。但是,其研究有助于人们从陆地视角转向海洋视角开展海洋史研究,或可增加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海洋活动的新维度;同时,他对古代中澳和中美之间存在某种文明共通性的论述,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有关环太平洋文化接触以及澳洲、美洲文明起源等问题的新方向。
张炜
关键词:卫聚贤南岛语族
考古学知识体系述论被引量:1
2021年
是1949年前考古学界一位重要的人物,他不仅对江南地区的吴越文化考古有开创性功绩,还编写过两本考古学史专著,对近代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尽管如此,氏始终没有得到以李济为核心的主流考古学界的认可,甚至被排斥为考古圈的"票友"。究其原因,乃因其受王国维和梁启超的学术影响而对传统古器物学的治学理路有系统地吸收。当近代田野考古学大行其道时,氏以其宏阔的视野尝试将古器物学与田野考古糅合而成整体意义上的中国考古学。由是,在考古学范畴、与古器物学关系、田野发掘方法、考古报告撰写、考古宣传和推广诸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识。他的这些认识与主流考古学界存有较大差异,加上氏与古器物学界往来频密,造成主流考古学界对他们愈加排斥。
龚伟
关键词:古器物学考古学卫聚贤
《中国史学史讲义》评介
2020年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在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初创阶段,具有筚路蓝缕之功。鉴于学界对其在历史学方面的关注不足,其所著《中国史学史讲义》一书具有以纪事本末体总纲全书、重视考据、注意中西史学发展的比较、善于利用图表、注重吸收前人与同期学者的研究成果等显著特点。
孙志均
关键词:卫聚贤中国史学史
图文互应——馆藏捐赠年画中的叙事题材研究
2020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捐赠的叙事类题材年画,虽不及神像类年画丰富,但也具有很高的艺术、历史和社会价值。本文以此类年画为研究对象,通过年画叙事的内在逻辑和外在形式两个方面,分析图像和文本之间的互动与照应。
彭冰
关键词:卫聚贤年画叙事题材
:开疆拓土的史学怪杰被引量:1
2019年
(1899—1989),字怀彬,号大法师,山西万荣人,考古学家、史学家。他早年经历坎坷但矢志求学,曾受业于清华大学国学院,后在考古学、史学、银行界等多个领域都有建树。20世纪30年代,有位记者曾这样描述他:“著作等身,外貌却像商人;山西人,却创办了‘吴越史地研究会’;研究国故,思想却开放;外貌粗鲁,却写得一手精细文章;古史专家,却是商科学校出身;头衔是学者,却在银行服务。”
刘长秀
关键词:卫聚贤考古学家早年经历史地研究
不同时代收藏和展览的意义——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捐献年画为例
2018年
一、其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有约两千件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木版年画,均由著名学者(1899—1989)捐献。,字怀彬,号介山,又号大法师,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图1)。他生于甘肃,长于山西,幼年家境贫寒,但是天资聪颖。初习商,由于酷爱历史,青年时求学于水平一流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修中国上古史。
彭冰
关键词:卫聚贤
与良渚文化的发现被引量:3
2017年
说起良渚文化的发现者,学术界往往归功于施昕更和何天行二位先生。全面考察在江南地区新石器文化考古活动中的地位及影响,可以发现施昕更和何天行是狭义的良渚遗址的发现者,才是广义的良渚文化的发现者。他领导的江南地区考古活动直接促成了良渚遗址的发现;他发起和组织的吴越史地研究会有力地推动了江南新石器文化的研究;他最早认定江南地区存在新石器文化,并且认为江南文化对中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杨永康
关键词:卫聚贤良渚文化
与万泉县西杜村汉代遗址之发掘被引量:1
2017年
是民国时期我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山西籍考古第一人。本文旨在还原当年发掘西杜村的缘由及过程,简述的学术观点并对此进行相关思考,兼以怀念这位对中国考古学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
吴鹏程
关键词:卫聚贤
先生,山西万荣人,20世纪30年代中国重要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先生对中国现代考古、地域文化研究,以及晋商研究、古代戏曲文物研究等,都具有开创性的贡献。《传》忠实地记录了的学术生涯和巨大...
董大中

相关作者

刘斌
作品数:52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研究主题:遗址 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 考古调查 新石器时代
杨永康
作品数:59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研究主题:《明太祖实录》 政治斗争 事迹 明代 永乐
彭冰
作品数:14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研究主题:藏民族 记忆 民族民俗 民俗 文物
龚义龙
作品数:33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长江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清代 移民社会 湖广填四川 移民 祭拜
王颖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考古学文化 考古工作 洛阳铲 卫聚贤 田野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