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29篇“ 历史巨变“的相关文章
“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巨变”专题复习策略
2025年
本专题的时间范围界定为晚清时期,它是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转型期——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该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变,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这不仅为当今的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基础,而且为其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正因如此,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频率较高,备考时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刘凯华
关键词:传统农业社会近代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历史巨变晚清时期
探讨历史巨变对个人身份和梦想的影响——以德国影片《再见列宁》为例
2024年
在德国统一的壮阔历史背景下,沃尔夫冈·贝克执导的《再见列宁》以深情描绘东德生活而广受赞誉,并在2003年第53届柏林电影节上荣获“蓝天使”奖。该片讲述了一个儿子为了保护生病的母亲免受现实冲击,巧妙地维持着一个虚构的“民主德国(东德)”的故事。
何佳欢刘梦可
关键词:个人身份历史巨变历史背景
大概念思想指导下中职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实践——以春秋战国的历史巨变为例
历史教学日常备课中应该充分重视和利用历史学科大概念思想指导教学设计,探索单元、课、子目之间的关系,提炼单元的内容要旨,概括课的内容主旨,提出本课的核心概念或关键词,使其内容知识结构化,进行思考达成内容主旨的目标的教学方...
易超
关键词:中职历史
“巴尔干与世界历史巨变”笔谈
2022年
自古以来,巴尔干地区一直矛盾纷争不断,战争如影随形。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都与巴尔干的纷争密切相关,以致“战争导火索”或“欧洲火药桶”等称谓已成其专属的负面遗产,沉重的历史包袱至今仍是阻碍巴尔干各国和睦相处的绊脚石。为了探究近现代以来巴尔干地区在历史关键节点的角色和作用,揭示巴尔干地区的历史纠葛与世界变局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深刻理解巴尔干地区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独特地位和影响,我们策划了本组笔谈,特邀三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回顾和梳理“巴尔干与世界历史巨变”的关系。其中陈志强的《古代史视阈中的巴尔干冲突及其世界影响》从长时段梳理了古代中世纪时期不同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军事暴力冲突和宗教文化征服的历史表现,宏观揭示了近现代巴尔干纷争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马细谱的《巴尔干国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梁占军的《二战中的巴尔干:历史与启示》则分别就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尔干各国的历史选择及其后果进行了个案解读,意在举例说明巴尔干地区的历史纠葛在现实世界发生巨变的关键时期所呈现的不同张力与影响,进而展现巴尔干各民族是如何在帝国暴政与民族纷争的历史阴影下形塑今天的巴尔干现实的。希望本组笔谈能够在推进国内巴尔干研究方面贡献绵薄之力,同时也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陈志强马细谱梁占军
关键词:世界历史进程暴力冲突巴尔干地区历史根源历史巨变
独龙族整族脱贫实现“一步跨千年”历史巨变
2022年
独龙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个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近年来,独龙江乡干部群众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推进脱贫攻坚,于2018年底实现整族脱贫,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历史巨变
赵伟光席永财
关键词:脱贫攻坚独龙族新中国成立初期历史巨变
批评的重生——读倪伟《主体的倒影——历史巨变的精神图景》
2022年
《主体的倒影——历史巨变的精神图景》以一种深入时势的方式,将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研究的变迁、文化研究的兴起及其不满乃至更广阔的思想文化位移通过个人的批评实践表达了出来。这一实践的普遍意义即:批评需辨识并抓住文学作品的核心形式,将它置入更为确定的历史脉络中加以破译与评判。批评者亦需认识到自己属于何种力量。而那个溢出写作者与批评者自我的“他者”——无数无名的历史主体,才是主体问题真正的对应物。从中亦可找到解决知识分子与时代之间僵局性关系的历史线索。而这一批评实践的根本难度与可能性在于:如何在亲历者的身心状态与不以意志为转移的社会转型之间找到平衡,如何使真正主流的文学—文化对象获得“可批评性”。
朱羽
关键词:文学批评文化研究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反映历史巨变,描绘时代精神图谱
2022年
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报道中,卫视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强化受众意识和用户思维,用贴近生活的手法和青春化表达,让所生产的内容有影响力,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
兰之馨
关键词:受众意识情感共鸣历史巨变贴近生活卫视
从十月革命到苏联再到俄罗斯的历史巨变被引量:1
2021年
俄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改革中逐渐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由于国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步较晚,到20世纪初,俄国仍是一个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并且具有很大军事性、封建性的国家,是帝国主义国家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俄国军队在一战中的败局,直接诱发了国内革命,新兴的资产阶级政府还没有完全掌控全局,就在十月革命中被颠覆,俄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的建立,开启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分天下的格局。然而,经过近70年的建设、发展、改革,这个超级大国轰然倒塌,联盟宣告解体,各加盟共和国纷纷改旗易帜,国家政体、国体发生转变,作为联盟主体的俄罗斯也在解体和剧变中遭受重创,从“原点”回到“原点”。苏联的解体,一方面使得联盟自身及解体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陷入长期的动荡;另一方面也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巨大冲击,其负面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甚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中仍将长期存在。
李亚强
关键词:十月革命历史巨变
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2021年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在中原大地迅疾吹起。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上,全省人民激发出了干事创业、创新创造的巨大热情和洪荒之力,一幅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壮阔画卷在中原大地徐徐展开。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对外开放迈出崭新步伐。改革开放的潮流壮阔不息,推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大步向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关键词:历史性决策中原大地历史巨变干事创业
历史巨变下的陈垣与胡适——兼论陈垣的马克思主义转向
2021年
在民国时期的教育界和学术界中,陈垣与胡适都有着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二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交集颇多,在学术上亦多有切磋和相互补益,但他们在1949年前后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政治抉择。陈垣坚决地留在北平,顺应并适应潮流时势,自觉转向马克思主义,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和行动迎接新时代。胡适则先是仓促离开北平,随后又受蒋介石之派赴美,争取美国朝野对蒋介石和国民党政权的支持。陈垣以公开信的方式争取胡适的政治和思想转向,希望将来“能在一条路上相见”。遗憾的是这一愿望未能实现,只能与其“再见”了。
孙贝贝
关键词:公开信爱国主义

相关作者

李校利
作品数:140被引量:113H指数:5
供职机构:陕西理工大学经济与法学学院
研究主题:生态文明 真理 文化生产力 客观真理 先进生产力
刘云山
作品数:314被引量:1,053H指数:14
供职机构: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
研究主题:宣传思想工作 总书记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 服务群众
彭明
作品数:41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
研究主题:五四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 启蒙运动 辛亥革命 五四精神
杨莹
作品数:4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沉思 寻觅 历史巨变 抑郁情绪 抑郁
石仲泉
作品数:506被引量:1,278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研究主题: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