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7篇“ 叙事转向“的相关文章
美剧《致命女人》空间叙事转向解读研究
2025年
随着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加速,叙事学研究逐渐挣脱了时间维度的单一束缚,转而向空间维度深度探索,由大卫·格罗斯曼导演,刘玉玲、金妮弗·古德温、科尔比等主演的热播电视剧《致命女人》在叙事策略上展现了很大的突破,聚焦于文本空间叙事这一细分领域,运用空间进行叙事,以空间表现时间,呈现出多时空交叉的时空奇观,展现出影像空间的叙事潜力。本文以结构主义叙事学中时间与空间的相关学理和电影叙事学中的空间叙事理论作为主要理论支柱,分析《致命女人第一季》中的空间叙事策略,并从空间叙事角度解读《致命女人》中的女性主义精神内核和社会文化内涵。
朱翎鹤
关键词:女性主义
观念变革、叙事转向与物的凸显——论近年历史剧的“想象力消费”与文体转型
2025年
历史题材电视剧在中国大众文化的生产中占有独特的位置。近年来古代题材历史剧的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但相关剧集仍在传统历史剧的基础上寻求突破,表现出影视艺术独特的历史想象策略,即对于历史的“想象力消费”。当下古代题材历史剧呈现了三重转型:从“帝王情结”到“反思史学”的观念变革,从宏大历史到日常生活的叙事转向,以及历史物质化载体的显著在场。历史剧对历史的“想象力消费”有着文本内外的多重原因,是历史、时代、媒介环境等因素“多元决定”的结果。
陈旭光杨宇
关键词:历史剧物质文化
六合农民画的当代叙事转向研究
2024年
六合农民画经历了1976—1989年的初创高峰期,1990—2005年的发展瓶颈期和2006年至今的再发展时期,完成了从传统民俗生活到现代民间绘画,再到当代生产生活的叙事内容转向。对六合农民画叙事主体进行个人生活史的回顾,对发展过程中六合农民画家的身份建构与社会调适进行分析发现农民画家不仅经营了自身的精神世界,获取了职业机会与画家身份,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农民画家主动承担了发展农民画文化事业的责任,并结合时代调整农民画叙事策略。六合农民画在当代的叙事策略与发展方向对其他民间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苏佳
关键词:叙事转向叙事策略
“医患沟通学”课程叙事转向的意义与路径被引量:2
2024年
通过在“医患沟通学”课程中融入中国叙事医学理念和有关模型及工具,阐述“新医科”与“大健康”语境下中国叙事医学教育与实践的价值,阐明“医患沟通学”课程叙事转向在学术前沿、社会需求和实践需要三个方面所蕴含的现实意义,分析叙事医学作为学科前沿、历史积淀、教育哲学、职业本领为“医患沟通学”课程提供的前、后、上、下四个维度的创新,探索该课程叙事转向可实现的有效路径。以期达到通过教学创新提升学生人文医学技能与素养,实现医教协同、胜任力导向,适应心理、社会之增量,人民、健康之转变,推进医学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实现。
赵婷骆庆萍韦宇宁朱江英
关键词:叙事转向叙事能力课程改革
教育实践的生活叙事转向及其价值依归
2024年
数字技术的革新与自媒体的勃兴使得人们从注重宏大叙事转向关心微小的生活叙事,教育需要积极回应人的这种叙事兴趣转向,以表达教育对日常生活世界的关心。考察当前教育中的生活叙事认识,主要存在叙事探究、叙事思维和叙事治疗等三种观点。这三种叙事认识引发了教育的生活叙事转向,出现了故事教育、情境教育和自传教育等不同形态的教育叙事实践。丰富的教育叙事实践不仅推动了教育方式的转型,也带来了教育更深层次的变革:教育借助生活叙事回归日常生活世界,开始关心人的叙事之维;教育通过生活叙事获得疗愈心灵的作用,实现触及儿童精神世界的可能;教育依托生活叙事唤醒主体向生活学习,激活人的叙事学习能力。教育的生活叙事转向,不仅赋予了教育的叙事魅力,也拓宽了教育的育人内涵。
程力
关键词:教育实践生活叙事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虚实、嵌套与零度叙事:当代中国诗电影的叙事转向被引量:2
2024年
传统叙事学理论多围绕文学展开,而当前视觉文化时代下,有关图像、影像等视觉艺术的叙事理论也逐渐得到重视。诗与电影本属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却具有高度同源性。以当代中国诗电影为介入点,能够看到当代叙事学在电影中的体现与发展。中国诗电影作品叙事在整体上具有虚实相生的特点,而当代诗电影叙事突破传统,转向嵌套叙事与非线性叙事,特别是由罗兰·巴特提出的零度写作/零度叙事,是当代中国诗电影叙事的新姿态。探讨零度叙事在诗电影中的体现及其得以运用的可能性,能够从实践到理论层面拓展中国电影,特别是艺术电影、诗电影的研究道路,窥探叙事学在当代艺术中的新转向
郄欣萌
关键词:虚实
数字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叙事转向:样态、风险及其优化被引量:8
2024年
数字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叙事转向是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昭示着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叙事由单维转向多维的迭新图景。数字化时代驱动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叙事场域由“单域呈现”转向“全域覆盖”,叙事传播由“单向传输”转向“全息沉浸”,叙事主体由“单体权威”转向“全员参与”。但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深入发展,引发了“数据遍历”“信息茧房“”权力越位”等多重困境,致使数字环境消解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叙事语境,数字圈层阻滞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叙事传播,数字身份宰制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叙事秩序。基于此,应培植数字意识,激活空间叙事主体思维;观照数字媒介,注重空间叙事内容输出;明确数字指涉,优化空间叙事场景呈现;划定数字红线,强化空间叙事风险治理,实现数字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叙事的优化升级。
王霂凡
“双百方针”与新中国初期版画的叙事转向
2024年
“双百方针”的提出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以及建国初期人民审美诉求等诸多因素,其内涵是依据社会客观现实而不断丰富和变化;方针的提出对新中国版画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此背景下版画的叙事伦理和逻辑得以重构,从而使“风景式”和“花卉式”叙事版画得到极大发展,成为新中国版画发展的独特现象。
任慧慧
关键词:叙事伦理双百方针
叙事转向:突破信息内卷的新闻话语危机被引量:2
2024年
新闻业危机之一是新闻话语危机。多年践行的传递信息的新闻话语,因内卷化和信息超载而陷入僵局。突破僵局,亟需叙事转向。媒介观需从“传递信息的媒介”转向“生产意义的媒介”,受众观念需从“信息短缺相对无知的受众”转向“信息超载相对知情的受众”。叙事转向,主要运用五大纪实手法:结构、时间、空间、视角、编码,协调事实、图景与真实性、客观性的关系,为受众报道公共生活的真实图景。
张立伟
关键词:叙事转向媒介观受众观纪实手法
台湾都市情感剧中“田园风”的叙事转向与乡愁抒写
2024年
近年台湾都市情感剧的创作开辟了一种“守拙归园田”的新态势。这些电视剧的叙事空间由城市转向乡村,将都市背景下的情爱故事归置于更加传统、更具生命力的乡村环境下展开。诗情画意的视听风格、道法自然的和谐图景不仅成为“田园风”的影像表达,更渗透着台湾地区民众悠远深厚的乡土意识,同时亦是都市化社会转型和消费主义盛行的现实语境下人们的自我寻找与成长。
刘彬彬孙鑫磊

相关作者

谢龙新
作品数:29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叙事 叙事转向 文化批评 罗兰·巴特 文学叙事
刘阳
作品数:275被引量:382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文学 传播学 文学理论 语言 茶树
何春耕
作品数:125被引量:217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
研究主题:电影 伦理情节剧 中国伦理 纪录片 郑正秋
赵孟营
作品数:33被引量:353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
研究主题:组织社会学 社会治理 现代社会 社会组织 社会
张燕
作品数:343被引量:1,092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电影 中国电影 香港电影 韩国电影 电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