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6篇“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的相关文章
-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被引量:1
- 2006年
-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ocaine amphetam ine regu lated transcript,CART肽)是一种在体内分布广泛的神经肽类物质。它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在奖赏与强化、进食与肥胖、精神焦虑行为、体液平衡、免疫功能、新陈代谢、内分泌以及其他的一些生理过程中均有作用。尤其CART肽在药物依赖中的作用研究使其自1981年发现以来迅速成为神经肽方面研究热点。
- 艾恒莫书荣路长林黄矛由振东
- 关键词: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药物依赖
-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对氧葡萄糖剥夺的培养皮质神经元突触形成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ocaine-and amphetamine-regulated transcript,CART)对氧葡萄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小鼠皮质神经元突触结构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清洁级昆明小鼠16~17 d孕龄胚胎大脑皮质进行原代神经元培养,分为对照组、CART组、OGD组以及OGD+CART组。OGD+CART组在OGD处理后加入0.4 nmol/L CART55-102培养12 h;CART组予以等剂量CART55-102。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死亡率。通过免疫荧光分析观察神经元突触结构变化,并对轴突长度和突触蛋白Ⅰ阳性面积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GD组神经元死亡率显著增高,神经元突触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突触蛋白Ⅰ阳性面积显著缩小,BDN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均<0.05)。与OGD组比较,加入CART55-102后能显著降低OGD神经元死亡率(P<0.05),逆转OGD对神经元突触生长的抑制作用,使神经元轴突长度及突触蛋白Ⅰ阳性面积显著增大(P均<0.05),并显著上调BDN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均<0.05)。结论CART能保护OGD小鼠脑皮质神经元的突触结构,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DNF表达有关。
- 王路娜曹翔张智钱健沙杜鹃
- 关键词:神经元氧突触突触蛋白类
-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ART)在绵羊下丘脑中的分布
- 2018年
-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ART)是一类具有调控动物食欲和体质量等生理功能的重要因子。但有关CART神经元在绵羊下丘脑的分布部位和基本神经投射通路尚无报道,限制了对其潜在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本试验以绵羊下丘脑为研究材料,运用免疫荧光技术研究CART神经元在下丘脑的分布。结果表明,CART神经元集中分布在绵羊下丘脑腹内侧视前核(ventromedial preoptic nucleus,VMP0)区域,且均有较为明晰的神经元胞体及纤维结构,与小鼠CART神经元的分布部位有明显的差异,但公母绵羊之间没有明显的分布差异。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CART在绵羊机体能量代谢平衡中的生物学作用奠定了基础。
- 沈向华范奎奎潘登李婷李强杜晨光
- 关键词: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绵羊下丘脑神经元
-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对缺血-再灌注模型小鼠皮质突触可塑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ART)对缺血-再灌注(I/R)小鼠皮质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选用10~12周龄的健康雄性清洁级昆明小鼠28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为I/R组(81只)、I/R+CART组(81只)和假手术组(63只)、假手术+CART组(63只)。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2h再灌注模型。I/R+CART组于再灌注前经尾静脉注射CART(0.5μg,200μl),假手术+CART组予以等剂量CART;每24小时重复给药1次。在实现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24h、72h和7d)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检测I/R组和I/R+CART组脑梗死体积;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突触超微结构变化,并对突触形态学参数进行定量分析;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再灌注72h皮质梗死周围区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小鼠造模后24、72h和7d皮质切片中突触数量明显减少[3.37±0.38)个/μm^2比(7.04±0.55)个/μm^2,(2.89±0.22)个/μm^2比(6.89±0.04)个/μm^2,(3.25±0.18)个/μm^2比(6.78±0.42)个/μm^2;均P<0.05],PSD密度明显下降[24.4±2.8)nm比(47.3±6.1)nm,(23.8±3.7)nm比(46.5±7.5)nm,(24.6±2.2)nm比(48.1±5.1)nm:均P<0.05],突触间隙宽度增大[25.2±2.1)nm比(21.5±1.6)nm、(25.2±1.4)nm比(21.3±1.0)nm,(23.7±2.6)nm比(21.6±1.6)nm;均P<0.05];再灌注后72h时间点PSD-95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2)与I/R组比较,I/R+CART组小鼠I/R后24、72h和7d脑梗死体积缩小[分别为(29.0±1.9)%比(36.3±1.4)%,(38.1±1.4)%比(47.6±2.7)%,(36.0±2.8)%比(42.5±2.0)%;均P<0.05];再灌注后72h时间点突触数量[4.32±0.35)个/μm^2]明显增多(P<0.05),PSD-95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再灌注后24、72 h和7d各时间点PSD密度[分别为(33.8±3.4)、(34.2±4.6)、(38.2±4.0)nm]增厚(均P<0.05);而各时间点突触间隙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ART可缩小I/R小鼠脑梗死体积,改善缺血损伤后小鼠脑皮质神经细胞突触可塑性。
- 王路娜陈一冰张均王芳顾双双李瑾沙杜鹃
- 关键词: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再灌注损伤皮质突触可塑性
- 牛卵泡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候选受体的筛选
- 2017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筛选牛卵泡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ocnine-and amphetamine-regulate transcript,CART)候选受体。[方法]首先对牛卵泡转录组深度测序所获得的35 325个表达基因进行筛选,选出ODF1/ODF2(发情周期第一卵泡波的最大卵泡/第二大卵泡)趋近于无穷大的部分和比值在1.5~2.0之间的部分基因,找出它们的gene symbol,然后利用NCBI和CELLULAR进行亚细胞定位,最后利用跨膜螺旋软件进行α跨膜螺旋区预测,从中筛选出含有7个α螺旋跨膜区的膜蛋白,进而筛选出CART的候选受体。[结果]通过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亚细胞定位和跨膜螺旋区预测最终获得了11个高表达基因,并根据筛选出的23个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和功能,结合神经肽受体的特征,找出了4个G蛋白偶联受体作为CART的候选受体。[结论]最终将AGTR2、HTR2B、S1PR1、S1PR2作为CART的候选受体,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王锴孟金柱李鹏飞毕锡麟景炅婕张子宁吕丽华
- 关键词:CART表达基因
- 牛卵泡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ART)受体的筛选
- 本书共7章。第一章和第二章为研究背景和意义,介绍牛卵泡发育过程和CART及其相互作用蛋白研究进展,并明确了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其余章节为试验部分,通过牛卵泡转录组成的高通量测序和CART相互作用蛋白研究,初步筛选CART...
- 李鹏飞著
- 关键词:丘脑
-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抗氧化减轻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探讨
- 目的:探讨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ocaine-and amphetamine-regulated transcript peptides, CART)抗氧化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及其机制。 方法:健康雄性ICR小鼠随机分...
- 王路娜
- 关键词: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缺血性脑损伤线粒体
- 文献传递
- 淫羊藿苷上调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保护缺血性神经元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e,ICA)对缺血性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1、原代培养的胚胎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分为正常神经元组、氧糖剥夺处理组(OGD组)和淫羊藿苷处理组(ICA组)。除正常组外...
- 沙杜鹃
- 关键词:淫羊藿苷缺血性神经元氧糖剥夺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
-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在脑缺血中的神经保护机制
- 2013年
- 可卡因一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ocaine—andamphetamine—regulatedtranscriptpeptides,CART)是一种存在于人和动物的内源性神经肽,参与调节体内多种生理和病理学过程。多项研究提示,CART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具有一定的中枢神经保护作用。文章对CART在脑缺血中的神经保护机制进行了综述。
- 王路娜沙杜鹃张均
- 关键词: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脑缺血神经保护药
-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文中主要阐述了CART(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基因结构、CART蛋白结构和功能及其分布特征,并对其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 彭焕文杨雁尹传龙李艳利张昊星
- 关键词:CART基因MRNA摄食激素